搜索
汪再斌的头像

汪再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810/31
分享

洗心挪步园

火焰洞前,凭石欄而望。眼前云海翻腾,层云跌宕;远处的山尖,一会被云海吞没,一会又冒出头来;红旅路也在云海中浮沉,究不知是云在飘摇还是路在飘摇,抑或是心在飘摇。可惜的是,太阳太害羞了,竟不敢露面,否则真能看得见云蒸霞蔚的奇景了。不过这一刻,我也是等了很多年,才得以邂逅这一片云海。

佛说,有缘可见。如此,我也就欣喜有缘了。闲时,也有问过禅师,悬崖断壁,天路难觅,香林大师怎么能找到如此偏僻的山洞?真的是虎引而来吗?大师笑而不语。良久才说:心若有路能通天。

禅师的话总是难懂,恰如这上下火焰洞的天梯般难行。历次行来,总是战战兢兢,历尽千般险阻,方到得洞前。也曾有人探头一望,尺宽之路,望不见底,巨崖压顶,深渊比邻,然后掉头而去。其实洞中别无他景,只有一口良泉,深藏在巨石之下。泉眼无声惜细流,是的,泉池虽小,深不过一尺,清冽逼人,近身处,隐隐有寒气相袭,倒叫人敬而远之。奇的是,泉池太小,泉流不绝,池水却始终难以溢满。洞中师傅说,这是佛水,饮之有福。心想,未必佛缘如此广大,真的可以近佛得佛么?

洞外,西壁是悬崖,东边有巨石,北靠就大山,只有南面是谷地。因此此处倒是一个天然的避风港了。东边峭壁上,山石狰狞,有一道石头天然凸起,弯弯下来,犹如一张倒过来的人脸,这就是倒佛脸。佛为啥倒过来看人间呢?难道还有佛所不知的么?还是说佛在考验着众生,倒过来还认得佛么?攸然间就有些许的明白,辟如眼前路,本是不通的,反过来一想,既然造化如此,必有相通之路,是以有了洞两边奇险的天梯。洞西边巨石有邓文滨刻字:白云深处,丹峰飞来。看看眼前,云海沉浮间,层林尽染,正应此景。想来邓老先生也是秋末登临此间,不觉快然于心,故题之。不过这石刻却与邓老先生其他正楷石刻不同,却是草书。邓老先生石刻,都傍于深山幽寺,应合着佛的庄严,所以字体工整,端庄大方。为什么在香林祖师歇脚处,却一改常态,刻出行云流水的草书来,难道仅是老夫聊发少年狂么?思之不解,也罢,等到有缘的时候,听师友再行解读吧!这时候,一众驴友指着山顶争论起来,有的说顶上石头象狮子在怒吼,有的说不象狮子,象个人在山顶眺望。只有一个声音突然响亮:不是狮子,也不是人,就是块石头。大家哄然一笑。这倒真是,心里想的是什么,眼里看的就是什么!

每次走在挪步园的路上,心里总有小小的得意,笑对人言:我这是走在回家的路上。自然大家都不相信,不过我告诉他们:这是皇帝赐封给我们汪姓先人的福地,大家便无语了。关于我们这个先祖,民间的传说真的太多了,小神童开始,一直到挪步园封地。传说,先祖年迈后,请求皇上许可告老还乡,皇上欣然同意。于是先祖别京城而归,随身带走四五个大箱子,马车装载,招摇而去。有小人上告皇上说,汪太师位高权重,却肆意搜括民脂民膏,且不加收敛,五六台马车招摇过市。皇上大怒,命人追上去查实。结果打开箱子一看,四五个马车,装的全是书,别无财货。皇上很是惭愧,也特别感动,许可先祖任意赏赐。先祖这回没有推辞,求皇上赐封“挪一步之地”以定居养老,皇上当即同意。此即为挪步园之来历。如今再次来访宝地,想起此故事,才明白,山清未必清,人清才真清。

细思量,先祖看重此地养老,绝非偶然,必有深意。固然是此处水秀山清,也必然是人杰地灵。就算香林大师是虎引而来;一千多年前的菩提留支老祖,却是走遍万水千山,阅尽人间锦绣才定居于此;鲍照参军将读书台选在此处,高山之巅,清幽静谧,隔世离尘,是为修身呢,还是修心呢?修身又如何?修心又如何?身死万世空,富贵若浮云。心清怀苍生,济世有奇才。这当是鲍参军千年不朽的写照吧!

说来惭愧,挪步园常来常往,却始终没有找到老祖的听泉洞,一直引以为憾事。午饭过后,邀得店老板带路,绕过寺门前的放生池,往后寻步不到两百米,跨过一道山涧,一片荆棘丛中,恍然就是听泉洞:巨石盖顶,侧石相掩。只是杂苛乱枝,眼前一片狼藉,竟想不起这里如何能当得黄梅古十美景之一。问起洞边石刻,却在涧边巨石正面。乱枝横斜,无从落脚,无缘得见古人石刻,殊为憾事!更觉遗憾的是,紫云霁雪的美景糟踏如此,究竟是明珠暗投,还是现代人有眼不识泰山,使得声震一方的胜地,变成眼前如此不堪的狼藉!想来,老祖菩提结庐于此,听泉而闻道,必然有其不凡之处。难道是我等鼠目,不知道其中道从何来。

其实所有的美景,都是从心而出。心地美,天地美!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