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汪再兴的头像

汪再兴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3/29
分享

中国作家网散文参赛作品+从海淀公园看海淀的公园

文/汪再兴

皇家园林看北京,北京园林看海淀,如果这句话成立的话,我不是想夸耀海淀已有的园林有多好,而是想说说海淀今天的造园有多努力。

因为海淀园林已有的好,不用我夸,来过海淀的人最有发言权。作为京城的上风上水之地,海淀久负盛名的“三山五园”自不必多说,植物园的百草、紫竹院的竹子、玉渊潭的樱花、莲花池的菡萏也让人如数家珍,甚至连机关、学校内的园林绿化,都够让朱自清一类的文人骚客写出很多《荷塘月色》似的诗意文章来。

所以,多年前,当我工作上的领导说“海淀造园,大有可为”时,我是很不以为然的。以至于我家里的领导说要带孩子到新建的海淀公园去玩玩时,我更是提不起任何兴致。的确,有万寿山、香山、玉泉山,这些光听名字就如雷贯耳的“三山”,有颐和园、静宜园、静明园、畅春园、圆明园,这些只看字眼就联想起风物、风景、风情的“五园”,在海淀造园,还能造出什么花来?去海淀公园走走,还能走出哪些新鲜?

何况,我工作上的领导还曾在一次大会上说过这样的话:“只要有主动拼搏、创新发展的精神,世界上有什么事是干不成的呢?比如海淀公园,作为区政府2003年环境建设年的重点项目,去年被列为市政府为群众办的60件实事之一,如此紧迫的折子工程,4月份才开工,9月份就硬是完成了,确保了为国庆献礼……”这般边勘察、边设计、边施工的“三边”工程,要说有啥看头,恐怕鬼才会相信。

但是,家里边的领导说要去海淀公园,纵有千理由万道理,即使心不甘情不愿,那也必须得去,就当是去瞧瞧工作上的领导曾经的努力和成果吧。

和大家对海淀新建公园的感觉一样,由于有了“三山五园”先入为主的印象和标尺,刚开始去海淀公园,不管是对家里的领导,还是对工作上的领导,我总透过有色眼镜到处挑毛病:来这里干嘛呀?东北门海淀公园这四字叫谁写的?俊逸有余,稳重不足;入园就铺个望不到边的大草坪,真是好大手笔,浪费城市的土地资源不心疼呀;还挖个数十亩的湖泊,忘了北京是缺水城市吗?这步道、亭子,堆的假山,那个叫假,完全是按图作业;嗬,芦苇、菖蒲、甚至连茅草、狗尾巴草,都上得了台面?瞧,这就到西门了,我说没招了吧,连水稻都凑合上了……

都说时间解决一切,的确。后来去的次数多了,毛病也挑够了,酸话也没得抖了,我才逐渐认同起工作上的领导曾说过海淀公园的好来。特别是,近年来,随着海淀新建的公园越来越多,越来越好,这种感觉也越来越强烈。

海淀公园的好,好就好在因地制宜。东北门前的广场,随着万泉河路的弯而弯,边界也依新建宫门路、北四环路、海淀公园路而定。占地2.27平方公里,有多大地块建多大公园,没有非凑个整数。不但交通方便,车位还充足。公园的停车场、展览馆前广场、公园路均可停车。

海淀公园的好,好就好在随性。走过广场,拾级而上,四个方形水泥墩上刻着 “海淀公园”四字,行草体的书法,让人顿感生动,自觉热情,而不像颐和园的牌楼,让人仰不可攀,也不像“正大光明”的牌匾,让人板个面孔,很符合不收门票,随意进出的公园性质。进了公园就是沿墙的健身步道,就着地势,该起就起,该伏就伏。走一圈健身步道大概有两公里,很适合中强度健身。如果和墙外的健身步道连在一起,据说可一直走到香山。

海淀公园的好,好就好在自然。如果说“三山五园”是皇家的园林,那海淀公园就是人民的公园。比如风格,不追求亭台楼阁,雍容华贵,而强调自然而然,顶多适度点睛,让咱老百姓看着亲切,行着舒心,停得亲近。仅草坪来说,中央草坪就有3万平米,关键是,这么大的草坪,还是拿来踩的,而不像大多数公园,只是拿来看的。海淀公园的草坪,不但让你随便走,尽情跳,可劲蹦跶,还可搭帐篷,铺餐垫,吃野餐,甚至举办大型活动,比如迷笛音乐节、摩登天空音乐节、百姓周末大舞台、科技强国主题展览等,人数少则几十上百,多则成千上万,只要你愿意,都可以在中央草坪上走来晃去。这位要问了,这么多人来人往,草坪踩坏了咋办?按我工作上领导的话来说,撒上草籽,“春风吹又生”就是了,草坪不能踩,还要树个“华人与狗”的提示牌,那还叫草坪吗?

海淀公园的好,好就好在生态。沿着丹棱晴波的湖岸,芦苇是要种的,菖蒲是要种的,这就很有湿地的感觉了。如果长有茅草,那就让它长好了。以至狗尾巴草摇晃,天鹅也来凑热闹。在这里,动植物和谐共处,水云天无缝对接,加上近西门的御稻流香再现了“京西稻”往日繁盛的景象,几乎让人怀疑自己不是在城市的公园,而是正走在乡间的田野上……

这真应验了我工作上的领导曾说过的话:别看有“三山五园”,在海淀造园好像很难,换一个角度看,只要理念正确,规划得当,设计合理,足够努力,越是有“三山五园”,在海淀造园越是大有作为。因为,有了皇家园林的遗产优势,再加上新造园林的相得益彰,海淀整个的园林,就会形式更多样,内容更丰富,表达更立体,感受更充实。

事实也如此。海淀人自从有了城市生态的概念,既承认城市要发展,也考虑生态要兼顾。因此,在京藏高速路旁的建材市场拆除后,即使寸土寸金的地方,也不再建高楼,而是规划成长条的楔形绿地,和众多的绿化隔离带项目一起,共同打通了西北风的进京通道,从而方便了为城区输送新鲜空气。而在公园的具体规划上,虽也要满足城市化需求,但想得更多的,则是这块土地的生态。比如在土井、唐家岭,尽管中关村软件园用地需求迫切,但土地整理后,一半土地用于农民上楼,而另一半并未给想象中的企业,而是全部建成了大家都可共同享用的中关村公园。

说到这里,我就不得不说说海淀园林人在其它规划上的努力了。我就职于一家房地产公司,在做百旺新城项目策划时,曾提出将太行山余脉延伸至开发范围内的一个小山包和项目用地置换,平地做园林,山景做别墅,以提升区域品质,提高房屋售价。而海淀园林所的设计师们一听这个想法,也不顾我作为甲方的感受,当即就否定,还一个劲劝我:老汪,山包是大家的,别什么都占进去,即使搞开发,我们也总得给子孙后代留点什么。终于,在他们的坚持下,山包还是成为了公共绿地,现在上面还建了观景亭,让一号院的人、茉莉园的人、安置房的人,都可以自由登山包,观新城。

像这种传承发展,因地制宜,自然生态的园林理念和造园实践,不仅在海淀公园如此,在海淀其它新建的公园亦是如此。

比如北坞的违章建筑拆除后,除了留一小块地用于原有居民安置外,海淀就先后建起了玉东、北坞、中坞等公园。这些公园,不但与玉泉山、颐和园连成一片,而且很好地体现了皇家园林和人民公园的关系。在这些公园里,除了极少量的用于遮荫避雨、或画龙点睛的亭台楼阁外,要么是湖泊沟渠的湿地景观,要么是林木花丛的安生场所。更多的,则是田土,特别是中坞,居然还有梯田!而且不是种油菜,就是种水稻。春来,油菜花轰轰闹闹金黄一片,秋来,京西稻又起起伏伏金黄一片,加上夏天的绿,霜冻的红,冬天的白,想想在城市,在北京,在北国,这景致,怎一个妙字了得。更有夸张的,据说在上庄,西马坊,还有人用几十亩地专种油菜,不为赚钱,就为图个在油菜花开时节,北京人不用千里迢迢去婺源,在海淀自家门口就有个免费赏花拍照的好去处。

于我个人来说,自从住到中关村环保科技园后,我对海淀的公园体会就更深了。且不说园区中心地带像颐和园昆明湖一般,硬是平地挖坑成齐物潭,堆土成渥丹阁,就连小区周围,西边辛庄村整个拆迁了,建成了苗圃绿化带;北边、东边的河道也全部整治了,建成了滨河公园;再加上南边的京密引水渠,以及附近原本公园一般的环保科技园,我不管往哪个方向走,哪个方向都是公园。关键是步道边不是芦苇,就是菖蒲,不是野果,就是花香,加上树枝上,草丛里,不是鸟语,就是蛙鸣,不是蚂蚱跳,就是松鼠跑,直惹得人一步三回首,驻足神驰迷。兴致来了,还时不时放眼西山远,倚瀑啸长吟,以致忘了自己还是个打工人,而误以为早已退休逃离北上广,回到了蓝天白云、青山绿水的四川老家!

如是,皇家园林看北京,北京园林看海淀,这句话,是成立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