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过一个小小的集市,在一条马路的旁边,摆货卖东西的人不多,泠泠清清。我站在卖煎鱼的地方等煎鱼,不远处传来敲击木梆子的响声,我顺着声音望去,一老者在三轮车旁边卖豆腐,那敲击声从录好声音的喇叭中传来。
喇叭传出的声音独特,有种余音缭绕的感觉,仿佛自己在一个安静的世界里,静静地聆听一种美妙的乐音。那乐音刺激着我的耳朵,使我不得不挪动脚步走到卖豆腐的身边,认真的听着那敲击木梆子的声音。
那种敲击声把我拽到过去,使我回忆起很多吆喝叫卖的声音,那些声音都很有特色,现在却很少遇到了。卖东西吆喝,也是大有学问的,那是传统的叫卖方式,祖传下来的地域文化,卖什么东西就得把要卖的东西喊出特色,喊出味道来。一些南方口音的汉子,骑着一辆大梁自行车,带着一桶虾酱穿梭在各个街道,拖着长音吆喝着“卖虾酱来”,这些非常有特色的喊卖声,现在慢慢淡出了我的生活。
我喜欢各种各样的吆喝声,比如小时候听到的磨剪子磨菜刀的吆喝声,往往都是大爷用嘹亮的嗓门高喊,想让十里八村的人都能听到。喊一天也是够累的,现在一个喇叭就能解决不断重复吆喝的问题,提前录好音,循环播放。
每当在集市中听到喇叭里的吆喝声,尤其卖豆腐敲击木梆子的声音,使我在人来人往的集市中,穿越回遥远的年代,那里似乎是人挤人,热闹非凡。有一次,我去马家新兴村,那里有一座康熙二十三年建的古桥,据当地村民说,古桥的上方原先是一座集市,老一辈人经常在这里卖东西或买东西,这里曾经非常的繁华。我好像能看到古桥上人来人往的人,那些吆喝声,叫卖声,那些琳琅满目的商品,那一代人,他们忙碌着,在每一个集市的日子里。古桥的旁边有好多住家,我曾去访问过一九十多岁的老者,虽然岁数大了,精神很好,记忆力也还可以。我曾问过他关于古桥集市上的事情,他印象已经不深刻了,在隐隐约约的片段里,他回忆着说:“小时候在这里赶过集,却好像是在梦里。”
他已经无法再回到过去,回到童年,回到古桥上赶集的时刻。那些过去的日子对他来说好像过去就过去了,无须在回忆了,回忆只能让自己更悲怆。不过,回忆里也有让他感到幸福,感到快乐,让他印象深刻的一些故事。聆听母亲讲述古桥集市的热闹和繁华,这是最开心的事情。古桥上的集市曾是这一代比较大的集市,最早由几个小贩带动更多的小贩加入,他们在这里售卖货物。卖货的多了,赶集的人群也就多了起来,古桥上的集市也充满了活力。建国后期,集市统一管理,集市搬到了别的地方,曾经的繁华也落下了帷幕。
我每到一个集市,我就会想起小时候赶集的日子。小时候,每到集的日子,母亲就骑着自行车带着我去赶集,自行车放在一个看管的摊位上,我和母亲徒步进入集市里。集市上方到下方有一个很大的陡坡,下了陡坡就能看到集市的热闹和繁华,人挤着人在一个个摊位前,驻足,观看,选择自己要买的商品。
我小时候赶集的那个集市,无法再找到了,我不知道它搬到哪里去了,那片空旷的场地盖起了高楼,占有了原先的集市。几十年后我在回忆起集市,发现集市渐渐疏远了我的生活,尤其姥姥家门口那个集市。我不知道是不是家里算好了日子,还是每次去姥姥家恰巧赶上集市。姥姥家门口那个集市很大,集市从一个村里的小学延伸到几里路开外的合作社,集市上也是人满为患。我和姥姥挤在人群里,悠闲地逛着集市,从不买任何东西,只是不断的徘徊在集市上,看着人来人往的人和琳琅满目的商品。幼小的孩子,看到一切新鲜事物都感到好奇,都想往前凑,都想在看一看这地方是卖什么的,那个地方又是卖什么的。
这几年,一些熟悉的人远离了我的生活,永远的离开了,就像那些我曾熟悉的集市,也慢慢远离着我。
现在我想起了他们,深深的怀念着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