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韩斌的头像

韩斌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1905/28
分享

读梁家河寻觅初心

共读《梁家河》,携手觅初心!我看大家纷纷利用业余时间阅读纪实文学《梁家河》,我虽不是党员,但我喜欢看书,没事的时候我也借过来认真阅读了一遍,该书记录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梁家河的七年知青岁月及深刻体悟。读到深情处我泪流满面,读完这本书之后,我深刻的体会到父辈的年轻时代是怎样一个艰苦!说实话你没有经历过你体会不到那是一种什么样的艰苦,但是我的却身同感受!对习近平的‘一碗水要端平’、‘身上要有泥土味’,对国家的一些政策和习近平总书记提倡的一些生活习惯有了深刻的认识和理解。

首先,我认为凡事必须实事求是,只有结合实际,坚持不懈才能真正做到好心办好事。梁家河,革命圣地延安一个普通的小山村,也是习近平总书记艰苦磨砺、拼搏奋斗,挥洒过7年青春汗水的地方。总书记15岁就作为一名知青来到梁家河,在环境恶劣、生活艰苦的条件下,凭借坚强的意志,和一心为民、敢于担当的精神,为梁家河村民办了一件件实事。从小父母就告诉我“要学会吃苦,要知道先苦后甜容易,先甜后苦那就难了”。从人生经历角度,我体会习近平在梁家河最难能可贵的是:在逆境中磨炼意志,在奋斗中增长才干,在追求中展现抱负。上学时接触到孟子的“故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习总书记当年在梁家河“心系群众、不等不靠、苦干实干、实干巧干、敢为人先、一身正气”的品质,今天依然熠熠生辉。你的心在哪里?你的干劲有多足?取得的成绩就有多大。习总书记从“一个什么都不会做的十五六岁孩子”锻炼成为群众眼里“能吃苦、干实事、好读书的好后生”,在这段艰苦的岁月里,他养成了脚踏实地、自强不息、艰苦奋斗、敢做敢为的可贵品格。这些可能就是天降大任的前兆吧!在折回来说,周华健《真心英雄》中唱到“把握生命里的每一分钟,全力以赴我们心中的梦,不经历风雨怎么见彩虹,没有人随随便便成功”,可见每一个成功的人士,都是付出了巨大的努力,经过千锤百炼才成功的。环境再苦打不垮红军的意志,从父辈口中和书本中听到看到新中国成立初期上山下乡回到农村接受贫下中农再教育,不正是毛主席提倡的!习书记多次提到梁家河,也是不忘初心,不忘那份苦难,他清楚的知道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国家,很多劳苦大众还是没有脱了贫穷的帽子,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们中国人的平均收入还是比较落后的,这才有了中国这几年大刀阔斧的为民谋福利的一系列政策。

其次,我认为任何时候都不要忘了读书,书中自有黄金屋,从书中不断汲取营养方能不断进步。习书记无论在地方党政机构任职还是担任党和国家领导人,始终与梁家河保持着割舍不断的联系,梁家河故事也成为他向世界介绍中国的一个窗口。在各种场合各种讲话总是信手拈来的古诗词恰到好处的运用,给他的讲话增添了很多色彩,也很好的宣传了中华五千年文化的博大精深!让世界重新认识中国。他在梁家河好读书的后生那不是浪得虚名,从书中可以看出地畔、农闲时、放羊时、夜深人静时等等都是他读书的时候,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通过读书他了解世界,很多的基本管理政策理念来源这里;他多次提到多读书,读好书,这不正是在引导我们年轻一代,纠正我们这个社会上一些不良作风,用文化武装自己吗?青年一代是党和人民事业的生力军,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力量。顺应时代潮流,立足国情、世情的新变化,正确引导年轻人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应该是每个时代的重要工作。习书记在那种艰苦环境中还不忘读书,给梁家河人留下的印象是爱读书的后生,“知识青年”是习近平同志和那一代到农村插队落户的青年人的标签,事实上他们也用自己知识改变着广大农村的落后习俗,传播着新的知识和文化。梁家河蕴含的崇高精神值得我们认真学习。

第三,我认为不忘初心,努力奋斗,勇于承担才是一个人对社会最大的贡献。由贫穷落后的陕北小山村到如今样貌大变的新型农村社区,梁家河的变化中贯穿着一种重要的精神——梁家河精神。梁家河精神是:人民情怀、党性信仰、知识品格、吃苦奉献、责任担当、自强不息,这是以习总书记为代表的知青们创造的精神,是具有现实指导意义的精神。这些精神应成为当代青年奋发向上的行动指南,成为年青一代学习工作的拼搏动力。这几年新型农村的变化在全国都已经铺展开来,梁家河只是一个缩影或者说代表,从我自己的切身体验来说,农村生活一年比一年好,只要你肯学习,只要你肯努力,只要你有担当,这个社会总不会亏待你,所以要相信党和国家,更要相信自己,你要明白自己想要什么?不等、不靠、不要,用自己的双手才能逐步走上富裕的道路,党的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我常看到那一句标语“扶贫不扶懒”,就像那个要饭的小伙子给女主人搬砖才给吃的一样具有现实教育意义。

第四,我认为成就一番事业,要保持前行的姿态,不断创新才能发展,在前进的道路上要不断调整自己心态和做事方式方能有所成就。读《梁家河》,感受最深的,是习近平总书记无论在哪种境遇下,都能始终保持前行的姿态,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而这颗初心,正是来源于梁家河知青岁月的磨砺与感悟。七年时间,他把根扎在这里,同村民同吃同住同劳动,急村民之所急,想村民之所盼,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拥护,也从群众中找到了奋斗的方向和价值取向。他的这种精神也同时深深的刺痛了我内心深处的某些神经,我给自己的目标为什么一直不能很好地实现,或者说自己的生活一直得不到大的改善,可能就是没有始终保持前行的姿态,忘记初心吧,足以见得目标对一个的激励作用,要把确立大目标并不断分化成小目标,一个一个小目标想尽一切办法去实现,大目标才能实现。

第五,我认为路是自己选的,走好走坏要考自己,愈挫愈勇,永不言败才是我们要坚守的正能量。“人生的道路要靠自己来选择,如何选择一条正确的道路,关键是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否则,环境再好照样会走错路。”从北京到梁家河,生活条件天壤之别,但习近平最终经受住了考验,他过了跳蚤关、饮食关、劳动关、思想关,真正融入了这个小山村。在梁家河的艰苦岁月里,劳动强度很高,一天下来体力消耗大,身体十分疲惫,又经常饿肚子,但他从来没有放弃读书和思考,白天利用干活间隙看书,晚上点着煤油灯看到深夜,博览群书,一物不知,深以为耻,反复研读《共产党宣言》《资本论》等马列经典,并且对很多的世界名著也是绝不放过一本,表现出对知识的强烈渴求和对马克思主义真理的不懈追求。由于父亲蒙冤落难,别人做事从“零”开始,习近平却要从“负数”开始,入团、入党申请一次次得不到批准,但他仍以坚如磐石的信念,再一次次递上去,先后写了8次入团申请、10次入党申请,终于被组织批准入团、入党,后来还被推选为大队党支部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英国访问时,回忆起梁家河时说:“年轻的我,在当年陕北贫瘠的黄土地上,不断思考着‘生存还是毁灭’的问题,最后我立下为祖国、为人民奉献自己的信念。”这种矢志不渝的信念,是共产党人的政治灵魂,也是经受住各种考验的精神支柱。这不仅让我想起了敬爱的周总理那句“为中华民族崛起而读书”的经典回答。习书记延承了老一辈共产党人的信念,我相信中国的未来在他的带领下一定是一片光明!

梁家河,短短的一百多页,但是它包含的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追求上进的青年人学习,不为别的只为自己的梦想也要付出一定的努力,千万个个人的梦想实现了我们的中国梦也就实现了!加油年青一代!加油中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