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祖波的头像

万祖波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4/07
分享

父亲,我最深沉的爱

常言道“人逢喜事精神爽,好时光总是过的溜快”可是,对我而言,情况则是相反的糟糕。我得知父亲受伤的消息,已经三天了。几十年第一次感觉到,这三天比三个月还漫长,于我而言,内心深处可谓一种煎熬。

在今年清明节的前三天我这一辈子辛勤忙碌又省吃俭用、不善言谈的父亲,在一处建筑工地干活时,因为卷扬机突然倾倒,把他从将近四米高的地方,拉了下来,经医院诊断为:左腓骨撕裂性骨折、左踝周围软组织挫伤。

父亲受伤以后,他始终闭口不提此事,严密“封锁着消息”因为,父亲不想让母亲和我为之担心。岂不知,父亲受伤当日,包工头老板就把这事详细告知我了,老板连连道歉中,谈了赔偿事宜。最后,也是告诉我“你爸不让说这事,他说他是好面子的人,干点活受伤了,打针吃药、打石膏、上固定支架,再躺几天就好了”。说实话,已经是六十多岁的人了,该好好退休了,去外地干建筑队,一开始我就不赞同。

想想从小到大,父亲总是报喜不报忧,一贯如此,在我的认知上,一直以来,父亲总是成功者的形象,干什么活都是一把好手,样样精通,父亲这高大成功者的身影,让我仰视,为之充满自豪。他的话说“开山放炮,采石破料,通水接电泥瓦匠,没有错了的事”

父亲出事受伤后,还是“以为很聪明”仍然晚上照旧给我打电话,仍然照例问我上班上的怎么样?我的小孩学习怎么样?又考试拿奖状了吗?小孩他妈妈干什么呢?我就一一回答,他则默默听我诉说。最后,他总是习惯性的一句话“上班稳当的哈,不拉呱了,再拉把手机费打了了,没事挂了吧”。

我几次鼓起勇气,想挑明话题,直奔他受伤的主题。听到父亲和我孩子,他们祖孙间笑哈哈的声音,我把到了喉咙的话仍旧咽到了肚子里,不忍心揭穿。言及于比,感情也到如此,不知不觉的,泪水早已湿润了我的眼眶。我想说“父亲啊,我多希望,您在我心里永远是巍峨的高山,永远青春不老”

今年,过来回家,年夜饭的时候,仔细看了父亲几眼,突然鼻尖酸酸的。不禁感叹,我的父亲,真的老了,岁月不饶人!

如今,已经六十二岁的父亲,早已满头白发,面容憔悴,双手起了老茧,后背弯了下去,说话的声音低沉缓慢了不少。光阴荏苒,时光如白驹过隙,在匆匆的繁忙步履中,青春在父亲的指缝里无可奈何的逝去了。曾经那西装革履、在全村拥有第一辆摩托车、说话声音洪亮的年轻父亲的模样,已经远去了。

父亲年少时就十分聪慧,学习刻苦,考上了那时候的“农高中”他说那时候,是文学投稿的年代,当时济宁地区咱们滕县的高中生、中专生,也喜爱文学投稿,争当文学青年。哪怕是百字小诗,一篇短文或消息,上了学校黑板报或者滕县人民广播电台,也要兴奋好几天;要是上了报纸《农村大众》甚至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更是要兴奋一个月。我们村是当时滕县界河人民公社最早通电的村庄,和村民抑制不住的喜悦心情一样,父亲连夜写出了一篇作文《电,照亮了我们的前程》经过老师修改,作为范文,在九个学校传阅学习。

父亲十分热心,懂得乐于助人。大半辈子,还始终充满正义,真诚之心为人处事。遇见不孝顺的子女,他看不习惯,就去教育一下这家子女。愿意认错的子女,把父母接回家。不讲理的,直接指着我父亲说,你算哪根葱?记得有一年除夕夜,村里两位老人抱头痛哭,父亲看到后,问询原因。得知,两位老人孩子挺多,都已成家立业,但就是不孝顺,没人给一分钱,年没法过了,什么也没买。父亲当场掏出二百元,给两位老人先花着;村里谁家屋子漏雨找父亲去干活,谁家有急事来借钱,父亲总是爽快答应,马上就去那人家里帮助修房子,家里没钱他借了钱去送到人家家里;村里冬天挖水沟或者电网整改需要挖电线杆的土坑,村里都是义务出工,父亲总是很早到达,认真开挖,从不偷奸耍滑,他总是能够很快交上任务。

父亲有胆识,敢想敢干,说干就干,成功就成功,失败就失败,坦然面对。上世纪九十年代末,开始进行农业大棚的推广,大棚里种植西瓜、辣椒、还养香菇。镇上农村信用社也推出,承包大棚免除贷款利息的政策。村里无一人敢于承包,父亲一口气却承包了三十亩地,建设九处大棚。每天四五点钟就有二三十人,开始和稀泥,打土坯,砌土墙,后期又进行钢管搭设和塑料布安装,建设阶段断断续续达一个月。家里一天三顿管着干活的人吃饭,家里四十多袋小麦全部吃光,建设大棚投资十几万。最后,因为种植技术问题跟不上,选种质量差,加上连续多日暴雨土墙倒塌,承包大棚全面失败,之后用了五年年时间父亲才把贷款还上。期间大多是安慰父亲的人,当然也有少数嘲笑父亲的人。

记得最后一次还款后,家里剩下五十几块钱,买了一袋面,除夕夜吃了顿萝卜馅的水饺。父亲喝了酒,发纸放鞭的时候,他在房顶上仰天大笑,背诵了孟老夫子的《天降大任于斯人也》至今想想,父亲太好笑,太迂腐,更可爱可亲。

谈及至此,我突然想到了中国当代著名作家梁晓声先生的小说《父亲》这篇小说就描写了梁晓声先生与他父亲之间的真实故事。梁老师笔下的父亲:总是默默吞下生活中的各种苦,靠自己的体力挣钱,去问心无愧养活全家人的吃穿。同时他笔下的父亲,从不埋怨命运不公,总是把坚强的一面展示在家人的面前。

我的朋友,你看,这不正是千千万万,中国传统式父亲,栩栩如生的形象吗?

写着写着,我的眼泪情不自禁的流下来了。

在此,我真诚祈愿天下高大的父亲,也包括伟大的母亲,身体康健,平安度春秋。同时,我心里也默默的说:父亲呀,请安心治疗,您的伤情会好起来的。

中国儒家经典《论语•里仁》篇章中,言道 “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以及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其中的真谛,都是在警醒告诫着为人子女的我们,趁父亲和母亲健在,抓紧用心陪伴他们,呵护他们,你养我小,我养你老,做到行孝在当下,换得个无怨无悔和内心坦然。

父亲,您是我最深沉的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