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斌的头像

王斌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10
分享

父亲的教诲

  父亲去世已有十余年了。可是他的音容笑貌,依然时时在我眼中浮现;他的教诲,依然常常在我耳畔响起。时间愈久,思念和记忆也就越是深刻。

他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农村,挨过饿,穿过破洞的裤子。一年四季,一两双布鞋。上学放学每逢下雨,下雪,走在路上。怕水湿透鞋子,舍不得穿。就光着脚,把鞋子抱在怀里。童年的记忆里,是很少有白面吃的。要是家里有白面馒头,就一定是过年,或者是特意为长辈或远道而来的亲戚准备的。

也许是那个时代,因为贫穷和条件限制,让人人都养成了节俭的习惯。不节俭又能怎么样呢?在那个物质资源匮乏的时代,就连生活中基本需要的,都无法满足,就更不用说浪费了。父亲一生都很节俭,袜子破了洞,还是舍不得丢。穿过的衣服破了,旧了,继续缝补,还可以再穿。吃饭的时候,我把饭团或是米粒掉在桌子上。他会一脸严肃,训诫我粮食来之不易,不能浪费,让我捡起来吃掉。也使我后来,遇到流水的水龙头,就会关掉。遇到大白天亮着的灯,也会忍不住去关掉。外面去吃饭,不小心把菜掉桌子上,我就会捡起来吃了。好多人都笑话我,可是我不太在意。一来是自小养成的习惯,二来是对父亲的一种怀念。

他喜欢读书,喜欢诗词对联。小时候,常常要我背诵。我觉得枯燥,常常偷懒,就跑去外面玩。可是我要是背不会,他会用板子打我的手和屁股。他总会说,“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我也不要你,不严格要求你成为什么人上人。只是想让你成为一个对社会有用的人,实现自己的价值,这就够了。那个时候,我还小、不懂事,总是埋怨他对我太严厉。后来自己也渐渐喜欢了阅读,喜欢上了写作,还可以写出一手漂亮的文章来。看来什么事情,只要自己有恒心和毅力,下定决心去做,都会静下心来做好,善始善终。也许,这就是自小养成了的习惯。

现在每逢想起,我一直都会心存感恩。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思想,也可以改变一个人的灵魂和气质。一个人的一言一行、待人接物,举手投足,都可以通过他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遇到过的人中体现出来。

父亲生活的那个年代,家里条件差。兄弟姐妹多,只上到高中,就辍学了。在外面打工,养家糊口。没有上大学,没有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是他一生的遗憾。所以他对我,对家里的每一个孩子的读书,很上心,很重视。经常督促,也许他是有遗憾,不想让子女也留下没有读过多少书的遗憾。

 

父亲,很注重孝道。尤其对奶奶,对家里的长辈。是一句话也不会顶撞,也不会斗嘴的。脾气很好,遇到什么事,总是静下心来,慢慢说,慢慢解决,也总是微笑着。很孝顺,有好吃的,总会先让长辈吃。天气冷了,也会给他们买衣服。生病的时候,会半夜送到医院,一直守护,寸步不离。关心冷暖,关心起居。不但自己这样,也让我们做子女的也是如此。

对待邻里,亲戚,周边的人,很是真挚而热情。每逢谁家盖房,他就会拿着自己的工具给人家帮忙。谁家的红白喜事,也会主动去帮忙。骑着自行车,每逢遇见熟人,都会下来打招呼。写得一手漂亮的毛笔字,每逢过年,都会给村里的乡亲们写对联。不论多累,只要人家拿来,就会去写。谁要是需要帮忙,他不会推辞。他总是告诫我,做人要真诚,善良。只有你对别人好了,别人才会对你好。

父亲,就是这样。一生清贫、节俭。没有吃过特别好的饭菜。也没有去过特别好的地方,没有穿过好看的衣服。没有享受过多么好的生活。也没有读过太多的书。一直很平凡,没有传奇和色彩,度过了他短暂的一生。一个老实巴交,诚实善良的农民。至今回想起来,我都很遗憾。作为子女,我没有让他过上一天好日子。正当我有能力报答他的时候,他已经走了。再也不需要了。

 

唯有,一直回忆那一段父子亲情;唯有,一直努力,实现他对我的期望;唯有,时常记起他对我的好;唯有,牢记他对我的教诲,并把这些教诲付诸我的为人处世,待人接物上来。

     我想,这也是他,所愿意看到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