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保林的头像

王保林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10/19
分享

塔岭村的脱贫引路人

      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习近平

党的十八以来,为打赢脱贫攻坚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庄严承诺:到2020年让贫困人口和贫困地区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在这场人类向贫困宣战的全民战役中,作为全国首创的陕西国企“合力团”助力脱贫攻坚,为区域性整体脱贫发挥了重要作用。

据6月8日国家统计局陕西调查总队发布的《陕西脱贫攻坚成效调研报告》结果显示,全省脱贫攻坚成效显著,调查的201户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实现率达到100%,家庭自来水入户、稳定供电、上网、看电视均全面实现,户均参加2.3个产业扶贫项目,96%的贫困户表示产业扶贫对家庭增收帮助效果明显。

时值初秋,丰收在望,脱贫攻坚正酣。笔者犹如一名远征的战士,肩负使命和责任,即将在广袤的中国大地上,去探寻中国力量。

9月8日早上,约了同行笔架村采风的文友,伴着矿区升起的第一缕阳光,我们从晨曦中出发,驱车离开轩辕故里黄帝陵,一路向南,历时近8个小时,行程500多公里,越过秦岭山脉,来到陕南绿色走廊秦巴腹地——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走进隐藏在秦岭南部凤凰山脚下的深度贫困村——塔岭村。

当前,脱贫攻坚已进入倒计时,国企“合力团”作用发挥的如何?帮扶贫困村现在群众生活过的怎么样?贫困户真的脱贫了么?!……

笔者带着疑惑一步一步靠近、一点一点地揭开了她的面纱。

当天下午,接待我的是年轻的驻村干部张龙飞。

“王老师好,张书记进村给村民做调解工作去了,我先领你到镇上熟悉熟悉环境,晚上大家一起吃饭。”95年出生的张龙飞看上去白白净净,说话有些腼腆,从小生活在西安大都市,是典型的城里娃。

张龙飞口中提到的张书记,大名叫张雄伟,是一位高知分子。1978年出生的张雄伟,本科就读哈工大,研究生毕业于四川大学,驻村前是驻村单位的基层党支部副书记,如今和张龙飞一样,有一个共同的称谓,就是驻村干部,脱贫攻坚战士。

去之前,我们只是简单地通过几次电话,彼此并不熟悉。晚上7点多钟,张雄伟才从村子里赶了过来。可能是为了让我更快熟悉驻村情况,他专程邀请了县林业局的几位驻村干部,也许是年龄相仿,大家首次见面并没感到生疏,很快侃侃而谈了起来。

用餐期间,张雄伟就座在我旁边。他中等身材,面容黝黑,衣着朴素,脚上穿着一双沾满泥巴的灰色运动鞋,看上去身板敦厚而结实。尽管来之前,我对张雄伟已有了大致的了解,知道他出生在陕西周至农村,是一位农家子弟,在陕煤集团从事科研工作。

可眼前的这位年轻人,若是先前没有对他做些了解,说什么我也不会把他与搞科研的“高知”分子联系到一起。

沉重少言,耿直憨厚。这是张雄伟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

“雄伟驻村没我时间久,可村里的男女老少、姑娘小伙都喜欢他,他人缘特别好。”汉阴县林业局驻村干部欧文是个热闹人,操着一口汉阴当地方言,心直口快先说了起来。

老欧驻村已有两年时间,较张雄伟和张龙飞早半年到村里,因为年龄大,也是驻村队里的老大哥,说起话来快人快语。

“他这个人一点架子都没有,工作有思路有方法,又能和群众处关系,大家都非常信任他。”汉阴县林业局驻塔岭村第一书记吴斌接过老欧的话,细声慢语地说。

吴斌书记较张雄伟早一年驻村,担任驻村第一书记的他,可以看得出来,也是打心眼里非常欣赏这位搞科研的驻村“高知”队友。

老欧说,有一次,雄伟和村干部到镇上联系业务,突然天空下起了大雨,想着晒在院里的金钱草肯定是要淋雨了。谁知?晚上回来,却发现金钱草不见了!他急的四处打听药材的事——那是驻村干部的“集体财产”,雄伟是替大家晾晒的。

第二天一大早,村民把金钱草送了回来,雄伟才得知是老乡看他人不在家,一时怕雨淋湿了药材,就帮他给收拾了。

“人家张书记走得是群众路线,谁让你不向组织靠拢,也争取当个书记啊!”我打趣的说道,孟子日:爱人者,人恒爱之么!

老欧微微低下头,嗓门似乎变的小了点,细声说,“我连个党员都不是,没得机会了,再过几年就要退休,事业还是留给年轻人做啊!”

看到老欧不再言语,我拿起了手中的茶杯,说道,“敬老大哥,驻村干部是一家,没你们的帮忙,雄伟全身是铁,也打不了几两钉啊!”

“打虎亲兄弟,雄伟姓张,龙飞也姓张,算上张利和张德军,我们驻村队里有四个姓张的,大家五百年前就是一家人。”我话音没落,老欧便把话抢了过来。此时,座在一旁的驻村干部张利和张德军也举起了手中的茶杯。

我笑着打圆场,说道,“就是!就是!老欧说的对!驻村干部亲兄弟,塔岭就是咱的家么!”

“就你话多!”雄伟示意老欧少说话,惹得大家开心的笑了!

一顿晚餐下来,我对张雄伟算是有了新的认识。只是张龙飞比较腼腆,话也不多,不过看上去倒也是个实在人。

去塔岭村,是第二天一大早去的。因为来的当天晚上,当地下起了小雨,早晨天还没完全放晴,时而阴时而雨。张雄伟说,咱们早点上山,早点回来。山高沟深、路陡坡长,我带你多去几户村民家。

塔岭村地处秦巴山区腹地,是陕西省安康市汉阴县漩涡镇下辖的一个村庄,位于漩涡镇汉江南岸,距县城63公里,离漩涡集镇3公里,G541国道穿境而过。当地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风景秀丽,山水如画,整个村庄处在群山环抱之中。由于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村民主要依靠种植、养殖业和外出务工谋生。

出发前,我对塔岭村做了些功课,在驻村干部张龙飞提供的资料里也找到了村子的影子:塔岭村辖区面积26.2平方公里,耕地面积3604亩,由原凤凰村、塔岭村、桃花沟村三村合并而成,常住人口618户,2067人。早在2014年前,全村一半以上的村民都是贫困户,仅建档立卡贫困户就有388户,1289人,是全县有名的贫困村。

此前,我已从官方获悉,2020年2月27日,陕西省人民政府批复同意,汉阴县正式退出贫困县序列。据张龙飞提供的资料显示,2014-2018年,塔岭村全村已脱贫181户640人,2019年国扶系统标注脱贫191户606人,还有未脱贫户16户43人,贫困发生率2.11%。

小康路上,不能落下一户一人。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作为汉阴县的一个深度贫困村,可以想象,在这里当驻村干部,脱贫致富的任务还是十分繁重的。

2019年3月,在陕西省全面吹响精准扶贫实现脱贫摘帽集结号之际,陕西煤业化工技术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陕煤研究院”)接到陕煤集团脱贫攻坚工作任务,成为陕煤集团“两联一帮”扶贫工作的新力量,承担帮扶汉阴县漩涡镇塔岭村精准扶贫工作,建立起结对帮扶合作关系,开启了塔岭村脱贫攻坚的新征程。

在这场全社会共同推进的脱贫攻坚战中,陕煤研究院与全国各地的“赶考者”一样,把帮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政治任务来抓,第一时间成立一把手任组长,其他班子成员为组员的脱贫攻坚领导小组,设立了扶贫办公室。就在此时,硕士研究生张雄伟、本科毕业的张龙飞被组织选中,成为了光荣的扶贫攻坚战士,成了塔岭村的驻村干部。

有农村生活经历、熟悉农村环境的张雄伟,城里娃张龙飞是去年5月7日被单位派驻塔岭村的,他们实行常态化驻村,主要就是协助村“两委”发展村级经济,帮助村民摆脱贫困,助力精准脱贫攻坚。

“张龙飞是城里娃,去年组织选派驻村,他二话没说就跟着我走了!驻村后,我曾劝他多次,说这里生活苦,条件差,连找对象都难,还是早点回城工作的好,却被他拒绝了!”张雄伟对他的这个95后队友显得非常满意。

“像龙飞这样的年轻人,正是玩的年龄,如今远离家人,离开西安大都市扎根农村,来到这偏僻的塔岭村扶贫,要是没点毅力和决心,断然是不行的!”张雄伟说道。

“雄伟哥能待,我就能待!”龙飞给我说,他俩来之前就在一个单位、一个部门,他说跟着张雄伟走,没有错!

塔岭村突然来了两名省城的国企干部,而且还是搞科研的“高知”,好消息很快传到了村里,乡亲们高兴地奔走相告。瞬间,这个位于秦岭深山中的小村庄沸腾了起来。

村民们都说,“高知”驻村是组织送来的脱贫“火种”。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最大的优势是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能够集中力量办大事。这是我们成就事业的重要法宝。”正如总书记所说的那样,陕煤研究院与塔岭村建立帮扶合作关系后,可以说是举全局之力,倾情助力帮扶村脱贫解困,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党的政治优势。

为及时发现和解决帮扶村的实际问题,陕煤研究院党委主抓脱贫攻坚责任落实,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扶贫工作,将领导干部入村调研纳入年度考核目标,坚持把“出思路、想办法、定措施、抓推进、常督查”贯穿全过程,规定了班子成员深入帮扶村调研指导工作频次,严格执行扶贫周报、月报、季报和半年汇报制度,做到工作推进、责任落实“两结合、两促进”。

在采访中,笔者了解到,一年多来,陕煤研究院发扬“严谨、务实、细致”的企业作风,积极探索塔岭村产业扶贫长效机制,紧盯精准脱贫目标,坚持“输血”与“造血”并举,通过扶持产业、金融助力、消费扶贫、教育扶贫、扶危济困等多种方式,强势推动贫困村脱贫增收。

笔者在一份工作报告中看到,仅在2019年,陕煤研究院在塔岭村就建成了850亩的富硒茶园,200亩的脆李园,集中管理花椒园100亩,有197户贫困户620人实现了脱贫。他们用实际行动,实实在在的举措,真心帮扶贫困村,彰显了陕西国有企业的担当和责任。

如此大的扶贫力度,缘于帮扶企业党委一班人坚定的政治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在与张雄伟的交谈中,笔者得知,2019年3月至12月,陕煤研究院党委先后召开7次专题会议,研究扶贫村脱贫攻坚工作,主要领导多次深入到塔岭村调研,同镇党委委员和村上“四支力量”主要负责人座谈交流,寻找脱贫攻坚“瓶颈”,现场研究解决问题,围绕脱贫达标摘掉“穷帽子”共商发展措施。

“我们院承接帮扶工作以来,院里领导在繁忙的工作之余,对村里扶贫工作注入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为大家提振脱贫信心,树立了榜样。”张雄伟如是说。

实践证明,组织的力量是无比强大的。一年多来,陕煤研究院发挥“大手拉小手”的帮扶作用,无论是选派优秀驻村干部,还是助力产业帮扶措施,组织作用发挥明显,群众看在眼里,乐在了心上。

2019年12月11至12日,陕煤研究院党委书记沈兰禹赴漩涡镇塔岭村主持开展“守初心、谋发展、助脱贫”主题党日活动,与20余名农村党员群众面对面交流,深入脱贫攻坚实施项目——茶叶种植园实地观摩,了解项目现状,交流扶贫及农村发展、民生改善等问题,增进了大家脱贫致富的信心,凝聚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力量。

正所谓,党有所呼,我有所应;党有所需,我有所为。

陕煤研究院其他班子成员纷纷来到塔岭村开展了“主题党日+精准扶贫”活动,“金秋助学”、“结对帮扶”、“节日慰问”……解决了贫困村民大量的生产生活难题。其间,院里还组织扶贫项目调研组与村“四支力量”多次召开座谈会,了解产业扶贫现状,针对脱贫攻坚情况进行深度探讨,对村子的发展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意见或建议。

“大家非常关心我们的生活,去年5月驻村以来,先后多次来这里探望我们,让人很受感动啊!”张雄伟谈起院里的领导和同事,脸上透着满满的幸福,让人一点也看不出驻村工作的苦和累。

我曾私下里问雄伟,“离开大都市,放弃城市的繁华与舒适,真的一点都不觉得寂寞和失落么?”看到笔者一脸疑惑,他笑了笑,说道,“村民把我们当亲人,单位领导同事常挂念。如此礼遇,夫复何求?可不就是幸福感爆棚啊?!”

记得曾看过一篇言论,大致讲的是:“一位共产党员,无论党龄长短,级别多高,只要在人前,群众给你竖大拇指;在人后,群众不戳脊梁骨,做到这两点,你就是真正的共产党员。”我想,这其实就是党的宗旨,不正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么!

无疑,陕煤研究院的党员干部们,他们做到了,张雄伟和张龙飞两位驻村干部做到了,并且做的都很漂亮。

一年多的时间里,陕煤研究院的党员干部牢记宗旨,践行党员承诺,俨然把塔岭村当成了第二故乡,因为这里有自己的兄弟姐妹,还有亲人日子过的不算富裕。他们走村入户,慰问老党员、孤寡老人和贫困党员,到茶叶种植基地与老乡同劳动,体验农民兄弟的辛苦,助力脱贫攻坚……塔岭村的村民感受到了党的温暖和组织的关爱。

在一次次家访中,陕煤研究院上至班子领导,下至中层干部、基层党支部书记和驻村干部,紧紧围绕“两不愁三保障”,与村民进行数十次、上百次地交谈,了解他们的困难,倾听他们的声音,收集他们的建议,凝聚着党群关系,架起了干群一心,脱贫致富的“连心桥”。

“2019年,我们投入塔岭村帮扶资金95.18万元,其中消费帮扶44.78万元,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为爱心超市捐资2万元,落实蔬菜种植、中华蜂养殖等帮扶项目措施4个,帮带受益贫困户20户,实现人均增收1234元。”回忆起去年8个月的工作,张雄伟脸上洋溢着喜悦。他高兴地说,2019年,我和龙飞帮扶的7户贫困户 24人现在全部脱贫,大都易地扶贫搬迁安置,住上了漂亮的新房子。

取得这样的成绩,作为驻村干部张雄伟和张龙飞肯定是开心的,因为这些都是他们驻村后给村里争取到的“真金白银”。我说群众脱贫了,一定要给你们好好记上一大功啊!张雄伟却闭口不语,让人有些捉摸不透。

在与张雄伟和张龙飞一起进村的路上,我试图通过交谈,想从两位驻村干部的嘴里找到答案:到底他们是如何看待自己的这份工作?!

张龙飞可能年龄小,人又腼腆,似乎和我们初次见面时那样,一路上话很少,脸上始终挂着微笑,并没有说什么。张雄伟却在我多次试探性采访中道出了心里话。

他平静的说,我们驻村干部是党和群众联系的纽带,第一时间把党的政策落实到村民手中,及时帮助村民解决生活难题,搞好党群关系就是最大的成绩,至于扶贫产业的事,我们只是因地制宜、因户出策,多为大家想想办法,出出主意,关键还是组织在发挥作用。

为困难群众脱贫出主意想办法,争取把党的惠民政策落实到位,可不就是密切党群关系,做好群众工作的终极目标!我在心里非常认同张雄伟这样的说法。相信他一定能当好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500多天的驻村生活,张雄伟和张龙飞同村上的“四支力量”同吃同住,坚持走访群众,走遍了塔岭村的所有乡间道路,用实际行动履行了一名共产党员的承诺。

用张雄伟自己的话说,“我们从省城到农村,从科研人员到驻村干部,环境变了,身份变了。想当好驻村干部就得姿态放低,耐得寂寞,静得下心,用真情、真心、真力工作,与群众打成一片,融入集体不光要身融,还要心融!”

笔者在一份汇报材料里发现:自2019年5月7日全职驻村开始,截至12月20日张雄伟累计驻村203天,平均每月驻村 26 天;张龙飞累计驻村 207 天,平均每月驻村 26 天。这也再次证实了组织选派的这两位驻村干部真的把“心”交给了村民。

500多天的驻村生活体验,让张雄伟体会到自己的这种想法是正确的。这种思路和想法让他和张龙飞成了名符其实的“塔岭人”。

驻村后,张雄伟和张龙飞立足实际,帮助村里发展蔬菜、茶叶种植和中华蜂养殖等产业,为农户销售土豆、辣椒、野生菌等农产品,帮助学生辅导作业,留守老人修路种地……用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履职尽责,真扶贫,扶真贫,得到了当地群众的高度赞扬和认可。

在与张雄伟深入交谈的过程中,笔者了解到,1978年出生的农村青年张雄伟,驻村前是陕煤研究院西安分公司党支部副书记,从小在周至县农村长大,大学毕业后先是在陕西一家航天研究所工作,后来转职到了陕煤研究院。

丰富的工作经历和生活阅历,让张雄伟懂得了这样一个道理:要想群众满意,就不能玩虚的,要真正沉到基层,和群众融为一体。用驻村第一书记吴斌的话说,张雄伟就是一位“吃”百家饭的驻村干部,他把自己早就当成了“塔岭人”,当成了贫困户家中的一员。

其实,张雄伟、张龙飞和县林业局的驻村干部都是在村队部一起吃大灶的,他们有七八个人,一起搭火过日子。只是有时进村入户,过了饭点,老乡会挽留他在家吃饭,或老乡家里改善伙食时,偶尔也会邀请他来家里座客。

“老乡们都很热情,真的不好拒绝。”张雄伟说,大多数情况下,自己都是带口粮的,也会顺便给老乡们捎些“礼物”,权当补偿老乡。

“在村民家里吃饭,真的能拉近群众的关系。”张雄伟说,他至今还清楚的记得,第一次到贫困户汤有德家走访,自己好意递给老汤香烟抽,老汤却没有接招,也没吱声,只是自顾自地随手拿起桌边的旱烟抽了起来。

回忆起当初的情景,雄伟笑着说,当时自己却实非常尴尬。不过,似乎紧张的气氛很快被自己搞的活跃了起来。

他说,在入户前,早就听说老汤脾气倔,性情耿直,我便主动向老汤伸出了友谊的橄榄枝。

“汤叔,给我也来一支!”他点燃老汤递给自己的旱烟,小心翼翼地吸了一口,却还是差点被旱烟给呛着!惹得一旁的老汤开怀大笑。

也就是因为这句话,让他和老汤家的关系越走越近,成了雄伟每次家访的口头禅。

“这种手卷的旱烟抽起来劲大,又便宜,山里人不习惯抽咱们的纸烟。”他看了看我疑惑的眼神,笑着说,纸烟村民抽不起啊!

“你能抽得动那个手卷烟么?”我好奇地问。

“烟确实没纸烟好抽,可别小瞧这支烟。若是当时自己不那样做,老乡会说咱城里人生分,嫌弃人家呢!”张雄伟表情凝重地说。

看来,张雄伟的确是做群众工作的一把好手。我想起了昨天晚上,驻村队员们对他的评价,还是蛮客观的么!难怪大家遇到难解决的事,都喜欢叫上他一起进村入户,开展矛盾调解工作。

张雄伟不仅善做群众工作,还是个心思非常细密的人。塔岭村临靠汉江水域,当地气候湿度大,雨水多,张雄伟说他就怕遇到连阴雨,担心山上住的老乡——房前屋后排水通畅么?屋内有没有漏雨?还有什么隐患没排查到?这样的担心,每天都会伴着他进入梦乡。

即便是在雨季来临前,他和张龙飞已多次对危房进行了入户排查,可遇到了连阴雨,他还是放心不下山上的群众。只要有空闲,他都会打电话询问老乡情况,或到村民家里亲自走走看看。

张雄伟看了看远方的大山,望着山头那边一缕缕、一簇簇丝绸缎似的云雾,缓缓地说,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放心,毕竟山上环境特殊,不敢有事啊!

这次进山,我们专程又去了一趟老汤家。老汤家的房子处在半山腰一处山坳里,离村边公路不算太远,就是出行不太方便,好像就没有路,只有一条被山洪冲洗过的水渠,似路非路,一直通往院子。

因当天下着小雨,沟陡路窄,路面布满青草,显得非常湿滑。一路上,张雄伟走在最前面,我居中,张龙飞断后。他俩一再叮嘱小心脚下,我却还是有好几次差点摔倒。

七转八拐,在绿荫掩映下的丛林深处,一排依山而建、低矮的房屋出现在了眼前。许是有人造访,院里突然犬吠鸭鸣,打破了林子的清静,老汤和老伴一起出门迎了我们。

张雄伟说汤叔是个能人,别看老人家住在山里,家里的“现代化”一点都不少。他指着干净整洁的院子东北角新盖的一间平房说,瞧,这是老俩口的浴室,山头那还自己建了水塔呢!在一处木棚子的下面,雄伟又指着一处漏斗型的深坑让我看,你说这是什么?我打眼一瞧,好像就是一个深坑?没什么特别啊!

“那是汤叔自己打的储水池,水泥什么的都是当年在山下扛上来的。”张雄伟笑着说。我方才明白,好清澈的泉水啊!难怪我没有发现。心想,他可真是个勤快人。

“我们住这有十几代人了,过去日子苦,逃难落户到山里。如今,国家政策好,有退耕还林补贴、还有生活兜底保障、我们养了猪、养了鸡鸭,生活没一点问题,老俩口就守着这个家。”可以看得出,74岁的老汤对脱贫后的日子还是很满意的。

“今年雨水多,玉米都倒了,能产个3000多斤。”问及今年的收成,老汤的老伴说,政策好,也要自己勤快,日子才会越过越好。

政策好,也要自己勤快。大娘的一句话,让我看到了山里人的朴实、自强和自立。这让我突然想起6月23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讲话:“没有内在动力,仅靠外部帮扶,帮扶再多,你不愿意‘飞’,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异曲同工,我不禁感叹,若能皆如此,何患不脱贫。

在采访期间,笔者所到之处,听到最多是村民对帮扶企业的点赞和好评。事实上,以驻村干部张雄伟、张龙飞为典型代表的陕煤研究院的共产党员们,无论是党政领导、还是中层干部、驻村干部......大家与塔岭村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驻村后,院里没有忘记我们,总部的党员干部经常到村上来慰问大家,或座谈交流,或送清凉、或送温暖、搞捐赠等……我们就是一家人。”张雄伟谈到驻村后的日子,心里始终觉得自己不是一个人在战斗,而是身后陕煤研究院全体党员干部在并肩战斗,大家一起进行着一场旷世的扶贫攻坚战。

他说,这种感觉不是虚无飘渺的,是真实的。包括陕煤研究院领导班子在内,大家以身作则,带头示范,主动与贫困户结对认亲,开展“亲友式”帮扶,到结对帮扶对象家中走访慰问,捐钱捐物,嘘寒问暖……都在为决战脱贫攻坚贡献着陕煤力量,彰显了陕煤人的担当精神。

“去年5月开始驻村,作为一名驻村干部,脱贫攻坚战线上的一名战士,自己是幸运的,更是幸福的。”聊起驻村生活,张雄伟笑着说道,自己本身就是农村娃,考学来到大城市,又在省属国有企业工作,身上肩负着领导和组织的重托,深感责任重大,使命光荣。

“物有甘苦,尝之者识;道有夷险,履之者知。”张雄伟对自己的驻村扶贫生活当成了一次人生历练。他说,只要扑下身子做事情,脱贫工作就一定能成功。

下山后,在塔岭村村委会办公室,我遇见了52岁的村监委会主任李德运。聊起张雄伟和张龙飞两位驻村干部,他高兴的说道:“都是好样的,他们肯动脑子想办法,是百姓的贴心人,是群众最亲近的人,更是大家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张雄伟在扶贫工作中的优秀表现,得到了各级党组织的认可。不久前,他被上级推荐为安康市脱贫攻坚先进个人。

习近平总书记曾说,“扶贫开发推进到今天这样的程度,贵在精准,重在精准,成败之举在于精准。”所谓精准扶贫,是根据贫困人口的特性进行“个性化”扶贫。

塔岭村深处秦巴山区,村民的房子大都零星地建在山沟或山坡上,山高坡徒,良田少。张雄伟和张龙飞就鼓励大家因地制宜、依山种植山桃,从杨凌买来5000棵苗木免费发给了村民。

他告诉我,再过个三五年,北山的桃花沟就会漫山遍野开满桃花,那才是真正的美丽乡村,名不虚传的桃花沟。

张雄伟说的桃花沟在北山一处山坡上。我们边走边聊,他将车开到了一处平地,停了下来,指着山坡上年初栽种的树苗,乐呵呵地说道,月河川道有个油菜花节,我们桃花沟原先没有桃花,现在种下这批树苗,到时既能给村民增加经济类作物的收入,还可以弄个桃花节什么的,发展一下旅游业!你说是不是这个理!

我连连点头,心里为张雄伟能有这样的想法而高兴。可不是么?!送钱送物不如送“技术”,今日栽下桃花木,他日必成摇钱树。

茶叶是塔岭村的主导产业,张雄伟和张龙飞“借力打力”发挥产业优势,在驻村一年多时间里,协助村“四支力量”不断扩大村里的茶叶种植面积。

车盘旋在蜿蜒的山路上,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张雄伟如数家珍地给我讲述着村里的故事。他说塔岭村是由周边的三个村子合并而来的,现在有19个村民小组,这里土地贫瘠,且以坡地为主,村民大都居住在海拔600米以上……

不知不觉来到山顶。在一处新建的茶园里,张雄伟顺手指了指脚下的那片山坡,欣慰地说道,这片茶园是年初防疫期间,复工复产时修建的,地理优势明显,发展山林经济大有可为。驻村后,他们做的第一件大事就是给村上建了汉阴县漩涡镇江南之韵茶叶专业合作社。

2019年5月13日,也就是在帮扶塔岭村两个月后,陕煤研究院决定,注资30万元帮助塔岭村成立汉阴县漩涡镇佳农蔬菜专业合作社,并加入了汉阴县鑫聚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村里的贫困户以每户5000元的标准拿到了配股权益,参与了联合社分红,群众定期享受到了稳定的收益。

就深度贫困村而言,消费扶贫是带动群众致富最直接最有效的方法,像塔岭村这样“三留守”人员(留守老人、留守妇女和留守儿童)居多的贫困村更是如此。张雄伟和张龙飞认为,实施消费扶贫是解决这类村民生计问题的“压舱石”。

在张雄伟的争取下,2019年,陕煤研究院与七叶莲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28.1万元的农产品消费采购合同,并在12月20日与七叶莲农业科技有限责任公司签订了总金额为16.68万元的农产品消费合同。

据悉,仅2019年,陕煤研究院就帮助塔岭村流转土地1036亩,完成茶苗栽植450亩。作为驻村干部,张雄伟、张龙飞同村“四支力量”对茶园进行了规划、流转土地,对茶园灌溉用水水质进行了分析,他们献计献策,参与了全过程。

塔岭村深居大山,森林覆盖率高,地理环境好,非常适合中华蜂养殖。个性化的精准扶贫就是张雄伟帮助当地群众找到的另一条脱贫致富捷径。

在脱贫户汤有明家里,笔者见到了张雄伟一路上多次提到的养蜂人汤叔。汤有明是张龙飞帮扶户的老丈人,老人今年62岁,老伴已去逝,四个孩子都在外地,前些年一直在新疆打工。

“汤叔现在一个人在家,他本人也有意愿养蜂,我们就决定先给他那放上150箱,随后看情况再增加!”在去汤有明家的路上,张雄伟告诉笔者,他们还在其他村民那也放了几十箱。

他说,养蜂户一年只需给村上交很少的费用,给老汤这儿放的最多,就是想让他给大家当好典型,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

汤有明家在沟底半山腰上,由于下雨路面湿滑,我们走的很是费力。一进院子,老汤便出门迎了上来。张雄伟告知我是来调研采访的,老汤便畅开心地聊了起来。

汤有明感激地说,过去家里穷,想致富,没本钱,不得不出门务工。前年回来后,觉得自己年龄大了,老伴又不在,孩子都在外地,家得有人守!如今政策好,雄伟又给我找到了致富出路,肯定不会再出门了。

老汤给我算了一下经济账,他说山上花草多,是养蜂的好地方,一箱蜂能弄10斤蜜,这150箱就是1500斤,收入相当可观!

准备给老汤再花个4、5千元,弄个筛选蜂蜜的机器,人工取蜜终究不卫生。离开老汤家前,张雄伟一再叮嘱老人,记得腾个空房出来,到时放机器,蜂蜜的质量一定要有保障。

一件件实实在在的举措,做到了贫困群众的心里,也点燃了村民脱贫致富的“火种”,让大家看到了脱贫致富的希望。

2019年9月29日,对先期入股的贫困户来说,这一天是幸福的,也是大家终身难忘的。合作社分红给帮扶贫困户23户58人,人均686元,分红金额5.8万元。至今提起蔬菜合作社分红的事,张雄伟似乎有说不完的话。

据张雄伟介绍,贫困户按人配股,既能按时领到红利,还能和大家一起到茶园务工,每天能挣100多元的劳务费,这种模式也算是给贫困户托了底,大家再也不用愁生计问题了。

“村民当股民,就业分红利。”在陕煤研究院的帮扶下,贫困户不但可以入股分红,大家在家门口的企业可以就业并参与经营管理,这无疑是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

可以说,“滚雪球效应”为村上探索出了一条脱贫致富的新路子。

为了保障扶贫产业项目发挥作用,张雄伟和张龙飞利用所学知识,还将自己企业先进的管理理念带到了村上,帮助茶叶合作社搭建“一社五部”组织机构,建立部门职责和管理制度,建起了一套科学的管理流程。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待茶园达产后,合作社规范的运营体制和机制,一定能给村民带来实实在在的效益。”张雄伟信心满满地说。

扶贫工作需要“扶志”与“扶智”。“输血”重要,“造血”更重要。2015年11月27日至2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他强调:“如果扶贫不扶志,扶贫的目的就难以达到,即使一度脱贫,也可能会再度返贫。”

在做好产业扶贫的同时,陕煤研究院党委“扶贫”与“扶智”两手抓,两手硬,不忘关心村民孩子的就学难题。2020年9月2日,陕煤研究院党委到漩涡镇塔岭村开展了“情系塔岭、圆梦大学”金秋助学活动,一次性向17名中高考录取学生发放了助学金21000元。 

在助学仪式上,现场负责同志代表院里和学生、家长一起话家常,嘱咐同学们要努力学习,树立远大的志向,用知识改变自己的命运、改变家乡的面貌。临行前一再表示,陕煤研究院会持续关注孩子们的学习,帮助困难家庭学生解决经济困难,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上一份力量。

“孩子是家庭的希望,让孩子成才是改变家庭贫困最有效的捷径。”从农村走出来的张雄伟,深有感触地说,这个自己体会最真。

一年多来,张雄伟和张龙飞经常利用进村入户机会,给帮扶村民的孩子做免费“家教”,一方面辅导孩子们作业,与孩子们交心交朋友,一方面与家长沟通孩子教育方问题,督促孩子们好好读书。

张雄伟自豪地告诉笔者,他们曾经成功劝说一位迷茫的高考生坚持学业,最后考上了西安翻译学院;专门开车帮助留守贫困户学生申请雨露计划,解决了孩子上学难题;遇到周末和寒暑假时间,会定期入户看望那些贫困户的孩子,送去课外读物和书本……

为帮助村里青年劳动力找到工作,实现早日就业,张雄伟经常关注陕煤集团企业下属单位的招聘招工信息,并在塔岭村帮扶群进行及时发布和宣传,亲自组织塔岭村参与企业组织的各种招聘招工活动。

2019年8月15日,他带队参加陕煤集团陕建机股份电焊工“订单式”培养精准扶贫招生会,1名村贫困学生被成功推荐录取。

……

经过2019年的发展,塔岭村的特色产业已具规模,形成了茶叶、花椒及脆李等中长期产业发展态势,群众脱贫致富有了真正意义上的实体经济保障。

张雄伟告诉笔者,2020年,他们的重点任务就是帮助村集体经济提升既有产业的规范化管护和经营水平,大胆探索“返租到包”模式,解决后续管护资金问题。同时,积极推进中华蜂养殖项目,继续以承包的模式进行管理和经营,推动村集体经济实现健康可持续发展。

心中有民,方能务实为民。在短短17个月的帮扶驻村工作中,张雄伟、张龙飞和陕煤研究院的党员干部们助力塔岭村脱贫攻坚,大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引导贫困户勤劳致富、帮助困难群众解决生活难题、关爱老人和孩子……用爱心、用真情、用责任、用担当,在这场伟大的战役中实现了人生价值的一次次升华。

正如2018年2月在四川成都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座谈会上所说,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中华民族千百年来存在的绝对贫困问题,将在我们这一代人的手里历史性地得到解决。这是我们人生之大幸。

伟大的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人生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塔岭村如期全面消除贫困户,村民过上幸福生活,对张雄伟和张龙飞,以及陕煤研究院党员干部而言,何尝不是自己的人生之大幸。

“建立镇村级电子商务平台是一种发展趋势,既可以让农产品真正成为商品,成为村上的‘摇钱树’,又能实现‘群众办事不出村、购物不赶集、卖货不出门’,这是今后要努力的方向。”谈及今年脱贫攻坚战收官的事,张雄伟眼里透着坚毅的眼神,他说,巩固脱贫成果、防止返贫还有大量工作要做,如果组织需要,我们愿意继续留下来。

第二天清早返程,特意让司机师傅在凤凰山顶休息了一会。站在观景台上,我久久地凝望着山下阡陌纵横的凤堰古梯田,欣赏着雨后高山氤氲美景,惊叹着清代湖南善化移民吴氏族人的智慧和勤劳。

下山时,初升的太阳不时冲破云雾,散射出耀眼的光茫,瞬间让人感觉神清气爽,叫人心生感叹:凤凰山真是一块宝地啊!我相信,天道酬勤,精神永存,秦巴山区乡亲们的生活一定会越来越好。

短暂的塔岭村之行,让我看到了驻村干部脱贫攻坚的不易,感受到了贫困群众心心念念向往富裕,过上幸福生活的强烈期盼,更是在驻村干部笃定前行、刚毅决绝的眼神中,读懂了什么是共产党员的初心和使命。

第一书记、扶贫战士……是他们,用共产党人永葆实干与担当的“初心”,一次次点燃秦巴山区群众奔小康的激情“火种”,让乡亲们看到了脱贫致富的曙光!

驻村干部、帮扶企业……是他们,用陕煤人勇于拓荒的奋斗精神,肩负起了时代赋予的历史使命,引领着凤凰山下的乡亲们,一步一步实现脱贫迈向幸福生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