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信仰宗教,但由于对寺庙、教堂、清真寺之类的建筑风格有些许兴趣,并被参拜信众的虔诚行为所感染,也在旅游途中偶尔参观一些著名庙宇。参观多了,就感觉天下寺庙大同小异,没有给我太多的感触,甚至对过于商业化了的宗教场所有点厌倦。
然而,今年仲夏,我被夫人等亲友带进了天水伏羲庙,意外地受到了感动或“震撼”!
伏羲庙位于天水市秦城区西关伏羲路,整个建筑群包括牌坊、大门、仪门、先天殿、太极殿等等沿纵轴线依次排列,层层推进,是目前我国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纪念上古"三皇"(伏羲、神农、轩辕)之一伏羲氏的明代建筑群。参观这座古庙,我有许多深切感受!
——灏博的墨涵令我陶醉。
来到伏羲庙景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很壮观很辉煌的牌楼,五彩斑斓,上书“伏羲城”三个大字——这是由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老先生题写的,风格典雅、大气,富有节奏感和韵律感,令我驻足观摩了几分钟。
步入到伏羲庙大门前,我就被大门中央两块匾额吸引住了。一块写有“开天明道”,一块写有“与天地准”。两块匾额的意蕴,我琢磨再三,才初晓其意。这“开天明道”四个字,概括了伏羲的功绩:“开天”为开天辟地之意,伏羲首创八卦,混沌的宇宙有了天地之分;“明道”即阐明天地万物运动规律和人类生死伦理法则,歌颂伏羲带领人们一起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而“与天地准”这四个字的墨涵令我如醉如痴:其书写者为陇上大儒、明代著名书法家胡缵宗,笔力刚健遒劲,结体严整,笔法沉着稳健,大气磅礴;其内容出自《周易·系辞传上》,原句为“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其中,“准”为等同之意,表达伏羲所阐述的道理,包络天地之间万事万物的运行规律。
挂在大门两侧的楹联同样值得品味:
立极同天,德合乾坤,百王仪则
开物成务,道传今古,万世文祖
此联是集胡缵宗《伏羲赞》诗句而成。上联的意思是:“伏羲秉承天意、登临帝位后,为了让民众认识、尊重自然规律,过上远离灾难的生活,就仰观俯察,象天法地,创立八卦,历代帝王都把它作为治国理政的行为准则。”下联的意思是:“伏羲教民认识万事万物生灭的道理,并让人们按照这个规律去做而得到成功,伏羲总结和揭示的原理一代一代传承下来。所以,伏羲是千秋万代为人们敬仰、崇拜、歌颂的人类文明奠基者、开创者、领路人。”我认为,这副楹联,是对伏羲和伏羲文化的至高敬仰和推崇!
在古庙内外,可以欣赏到无数墨香的牌匾、楹联及书法作品,令我深受教益。在此不一一赘述。
——参天的古树令我遐思。
进入大门后的右侧,有一棵古槐树,高大粗壮。据树牌介绍,这个槐树栽种于唐代,距今已有千余年的历史,但依然枝繁叶茂,直刺云天,表现了顽强的生命力。导游介绍,在对这株唐槐进行保护时,在树心地下0.7米处发现一个文物堆积层,发掘出瓷片、瓦当30多件,经专家鉴定,这些文物跨越多个历史时期,最早的为金代,也有明代和清代的。同时在离地面以下1.5米处树心部位发现大量块状木炭,部分木纹清晰可见。我感慨不已:这棵1300多岁的古树,到底经历了多少风雨沧桑、到底饱尝了多少酸甜苦辣、到底隐藏了多少去梯之言呢?
离别古槐后,进入一段古侧柏夹路的甬道。走到侧柏跟前,发现每株侧柏上面都有一个铜制的牌子,上写天水市古树古木,附有编号,还标有树龄,大部分侧柏标有树龄约800年。800年在人类历史中是一个不算短的时间了,这些大树历经战火硝烟,能留到今天,十分不易啊!据民间相传,伏羲庙初建时,前后院内原来共有古侧柏64株,当时是按照伏羲八卦推演的六十四个方位栽植的。目前尚存37株,历经岁月沧桑,依然生机盎然。
我知道,古树有长寿、活力、高洁、青春、恒远等多种寓意。伏羲庙内大片的古侧柏,如龙如虬,美化了庙宇,记录了庙宇沧桑的历史,表达了“大地与天通灵”的主题,是“活着的文物”,寄托着大众的乡愁和善愿。传说中,每逢正月十六日羲皇的诞辰,便会有喜神降临人间,为世人排忧解难,广播福缘,而全城的老少均会来到落叶最多的喜神树下,祈求伏羲的保佑,使来年安康宁寿。
——神奇的传说令我敬畏。
在庙内参观途中,听导游讲得最多的,是一则一则神话和传说。近年来的考古发现已证实,“一个民族的神话和传说往往隐含着这个民族的远古社会风貌和发展历程”。依据甲骨文、《左传》《国语》《山海经》《史记》《淮南子》等史籍中所保存的神话和传说,伏羲作为华夏民族的人文始祖,基本上是可以确定的。
我早就知道有伏羲这个“古神”,但对其如何“伟大”知之甚少。这次在伏羲庙,特别是进入到先天殿后,我进一步了解并认同了伏羲和伏羲文化。
伏羲生活的年代大约在距今7500年前后。他擅长养牛羊,“养伏牺牲,故谓之伏牺也”(《庄子》)“太嗥,伏羲氏以木德王天下之号”(《吕氏春秋》)。太昊是伏羲王天下之号,据传伏羲在位110年,或云116年。伏羲庙内列举了伏羲的许多贡献,主要有:创立八卦,教民渔猎,发明人工取火,变革婚姻习俗,始造文字,发明乐器,划分地域区管理......我想,在远古时期能有这些丰功伟绩,既有伏羲个人的突出智慧,更有伏羲时代劳动人民的共同创造,是对人类文明的巨大贡献。
在伏羲庙,我还知晓了中国人为什么叫“龙的传人”。在神话时代,伏羲和女娲的“人首蛇(龙)身”形象赋予了龙图腾重要的象征意义。从那时起,龙成为了华夏民族的标志,历代帝王更是自封为“真龙天子”。因此,龙不仅代表了权力和尊贵,也成为了华夏子民的象征。尽管“龙的传人”这一称呼中的“传人”主要指普通人,但这也反映了人们对龙的敬仰和归属感。我们都是龙的传人,伏羲是我们民族的始祖,今天到伏羲庙就当是寻根祭祖来了。我之所以向伏羲塑像三鞠躬,并怀有朝圣般的感觉,主要基于此吧!
——罕见的文物令我惊讶。
伏羲庙里的有些建筑及设施是真文物,有些则是复制品。在庙里,我们随处可以欣赏到令人惊奇的真文物,也可以体味到复制品的古典香韵。
我来到太极殿,觉得它的气势比刚刚参拜过的先天殿差一个档次,但又觉其大殿的左右两旁分别雕有龙凤图,雕塑采用缕空雕法,生动传神,栩栩如生,古色古香,是真文物,极具观赏性,为太极殿增色不少。我们在雕有龙凤图的墙壁旁,观赏、拍照,用了好长时间。
转到了后院,又称第四院,处太极殿和伏羲城北城墙之间。明嘉靖二年,院内设置见易亭、水池、桥亭等,并植有花木,经嘉靖十年整修,成为风景优美的园林,当时是模仿北京故宫的御花园所建。这个院子面积不算太小,右边建有伏羲学院,左边建有”天水市博物馆历史文物陈列”。我步入“文物陈列”,感觉这个馆规模不小,以“文化天水”为主线,由序厅、天水通史陈列和彩陶、青铜器、耀州窑瓷器、书画碑拓等6个专题陈列展、1个隋贴金彩绘围屏石榻特展、1个宋墓复原展组成,展品丰富,从不同视角展示了伏羲那个时代的人文景观以及天水的文化历史景观。馆里的文物林林总总,不少文物年代久远,价值不菲,如果仔细观赏,半天也不够,只得“走马观花”。从中不难看出,天水这座古城的文化底蕴是很丰富很深厚的。难怪甘肃人俏皮地说,“甘肃历史不太长,就从伏羲、女娲算起吧”“甘肃没什么可牛的,只是三皇五帝里有四个(伏羲、女娲、 轩辕、嫘祖 ) ”“一千年历史看北京,三千年历史看陕西,五千年历史看河南,八千年历史看甘肃”!
——昂扬的凌霄令我意外。
走出“文物陈列”大门,我看到伏羲学院门前有一簇几米高的水红色鲜花,便兴奋地走了过去。在夏日的清风中,满树密密麻麻、重重叠叠、一串一串的花正开得古典、灿烂、昂扬,把衬托它的绿叶几乎遮盖了大半。真是太美太可爱了!可是,我却不知道它的“芳名”。我围着大约三米高的花树转了半圈,看到了一块介绍该树的牌匾——凌霄,此株树龄约100年。我吃了一惊!凡是上过中学的人,几乎都读过著名诗人舒婷的诗歌《致橡树》里的句子:“ 我如果爱你——绝不像攀援的凌霄花,借你的高枝炫耀自己……”这诗句告诉我,凌霄花善于攀援,没有主见,借橡树高大伟岸的形象来炫耀自己。我以前从未见过凌霄花,但因为这诗句,便对凌霄花的反感油然而生!然而,眼前的这片凌霄花,朵朵并蒂盛开,朵朵仰头向上,朵朵清纯鲜艳,朵朵都骄傲地开放在自己的树干树枝上,怎不令我意外呢!这凌霄花,明明和其他花儿一样美丽,一样独立,却经过一个著名诗人的笔触,变成了一种令人讨厌的花朵。我们的情感和认知太容易被别人和外物牵动了!我打开手机,在百度上一搜索,发现凌霄花的寓意和象征非常美好:它坚韧顽强,能在极端的环境条件下生存和繁衍;它勇往直前,可以顶风雨冒严寒,攀爬至高山之巅;它忠诚爱情,紫色花朵常常形似心形,并蒂开放;它清新高雅,花朵散发出淡淡的清香;它神秘超然,常常生长在高山之巅,在云雾缭绕的环境中绽放,被视为连接天地的象征......伏羲庙里的凌霄长成了树,不再是攀援它物而生的凌霄花,也不用借高枝炫耀自己了。我感悟到,这株凌霄树之所以能根深、枝壮、叶茂、花艳,令人喜爱和敬佩,是不是因为有伏羲的庇佑和具有伏羲的精神呢?是不是在礼赞着龙的始祖和龙的传人呢?我想,应该是的!
当我步出伏羲庙后门后,突然产生一种恋恋不舍的感觉,居然一步一回头。伏羲的精神,伏羲庙的不少景观,将镌刻在我的心中。
绝句二首,以记拜谒伏羲庙之情思:
1
古木参天荫庙宇,香炉火旺上云巅。
羲皇功业何其伟,智慧宏开万世虔。
2
祥云萦绕伏羲台,上古贤人赐福来。
九域今朝天地朗,凌霄向日竞香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