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才建的头像

王才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10
分享

参观麦积山石窟

流云接鹤天,石窟放霞烟。

满目祥祯景,神思越大千。

麦积山,又名麦积崖、麦崖山,顾名思义,就像一垛麦草一样的山。今年盛夏,我终于参观了位于甘肃省天水市东南部的以烟雨麦积、绝壁佛国而闻名于世的艺术宝库——麦积山石窟。

我在别处见过的许多石窟,大多数是在大山的岩壁、洞窟上开凿,为石质佛像;而麦积山的佛像是用木架固定在山体上的泥塑。执着的古人在这座高142米的小山上创造了自十六国以来,包括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诸多朝代千年不朽的艺术,用蜂蜜、麦草与泥巴,留下了千百年锲而不舍的守护,留下了一座民族宗教发展融合的圣碑。

沿着盘旋而危险的栈道徐徐攀登,我被眼前壮观的景象所震撼。那些雕刻在崖壁上的千余尊佛像、壁画和浮雕,以细腻的线条、丰富的色彩和生动的场景,展现了古代人们的生活、信仰和文化,历经风雨沧桑,依然栩栩如生,散发着古朴典雅的气息,令人叹为观止。

最吸我眼球的,应是“东崖大佛”。它为摩崖高浮雕石胎泥塑,一佛二菩萨像,位于东崖中部,开凿于隋代,后于南宋绍兴年间重修,是麦积山现存最大的一组石胎泥塑造像。远处,能看清它的轮廓;走进,能看清它的纹理。

正中的主尊“一佛”为阿弥陀佛,高15.7米,佛面形圆润饱满,螺纹低平肉髻,顶有肉髻珠。佛有弯眉、细长目,双眉间有白毫相,两眼下视,眼角上挑,高鼻阔口,下颌丰满;两耳紧贴后颊,短颈端肩,颈部阴刻三道蚕节纹;袒胸鼓腹,倚坐姿,双脚踩于仰莲台上;内着偏衫,外穿垂领式袈裟,服饰表面堆塑数道流畅舒展的衣纹线。佛像双手已失,但从残迹推测原左手扶左膝,右手齐胸,其表情肃穆庄严中带着一丝慈祥,仿佛在注视着世间芸芸众生。

佛左侧为观世音菩萨,高13米。它束发高髻,头戴高花冠,宝缯自耳后垂直至双肩;面容饱满圆润中透着一丝清秀,弯眉,细长目,鼻梁直挺,双唇紧密,下颌丰满;短颈端肩,挺胸敛腹;身穿袒右偏衫,下著贴身长裙;帔帛横膝前一道后,搭肩绕臂,沿身体侧下垂至脚面;左手自然下垂,微曲于膝前,执一净瓶;右手横置于胸前,持一莲叶及莲蕾,跣足立于仰莲台上,神态恬静安逸,身姿婀娜挺拔。佛右侧为大势至菩萨,身高、装束、神态等大致同左侧菩萨,左手上扬至颌下,掌心托一圆莲,胸前缀饰璎珞;体态挺拔之中略显敦厚,有北周造像之遗韵。

这一佛二菩萨像至今应有1500年左右,能够保存得这么好,实属难得,可谓国之艺术珍宝啊!

我欣赏着麦积山三面绝壁上静立着的千余座佛像,依稀看到了北魏的刀枪铁骑、隋唐的温婉笑容、两宋的衣袂飘飞......

登上天水的制高点——麦积山,我纵目远眺,似乎看见古代商人们牵着骆驼、骑着驴马、带着货物穿梭在山林;似乎看见法显、鸠摩罗什、玄奘等高僧西去或东来,跋涉在这条漫长的文明通道上;似乎看见霍去病在天水首战告捷,打败了匈奴五个部落,并由此西进,最后打通了整个河西走廊;似乎看见文成公主赴藏完婚,用平凡而光辉的一生,谱写了一曲汉藏民族团结的颂歌;似乎看见左宗棠抬着棺材,带着浩浩荡荡的精锐部队穿越小陇山去收复伊犁,以个人生命置之度外的勇气,沉重打击了殖民者在新疆的扩张阴谋,使沙皇俄国鲸吞天山南北的美梦成为泡影......似乎看见天水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再到强起来的美好历程!

离别麦积山,我的心中充满了感慨和敬意!拙诗一首,以寄情思。

         七律•登麦积山感咏

孤峰崛起万山崇,栈道旋升上太空。

日下参禅千佛殿,云间问法百神宫。

往来岁月滋华发,进出身心养赤衷。

古迹生辉传瑞兆,天从人愿九州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