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王才建的头像

王才建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11/24
分享

触摸赵州桥的千年传奇

在岁月的浩瀚长河中,赵州桥恰似一颗璀璨的明珠,历经千年风雨的洗礼,依旧闪耀着不朽的光芒。它如同一部宏大而壮丽的史诗,承载着历史的厚重、人文的温度与艺术的魅力,静静地诉说着悠悠岁月里的传奇故事。

2024 年 9 月 28 日下午,天空如棉絮般铺着多云,微风似柔纱轻抚,阳光温暖和煦,宛如金色丝线般洒落大地。我与一行 37 人,怀揣着对历史的敬畏与憧憬,踏入了心心念念的赵州桥景区。远远望去,赵州桥检票口的门楼古典而庄重,宛如一位庄重的守护者,默默矗立。大门上方 “中国赵州桥” 五个隶体大字,端庄典雅,笔力遒劲,每一笔都仿佛蕴含着无尽的历史韵味,恰似一位睿智的老者在缓缓诉说着千年的传奇故事。门框两侧的对联 “安济欣看千年济,李春羸得万口春”,对偶工整,意味深长。上联中的 “安济” 指的便是赵州桥的原名 “安济桥”,它见证了千年的济世之功,仿佛一位默默奉献的守护者,历经岁月沧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使命;下联则赞颂了桥的设计者李春,他以卓越的技艺赢得了后人的敬仰与赞誉。这副对联让人不禁对这座古老的石桥充满了期待,急切地想要探寻它背后的神秘故事。

踏入检票口,一方高约 2.8 米、长约 8 米的石墩牌映入眼帘,红底金字书写的茅以升《中国石拱桥》全文,瞬间勾起了我久远的回忆。44 年前师范毕业前夕在武汉市第十中学实习的日子仿佛就在昨天,那时给学生们讲授这篇说明文,赵州桥只是脑海中的一幅模糊画卷。如今,站在这篇文章前,我情不自禁地诵读起来,声音在空气中回荡,仿佛穿越时空,与当年的课堂重叠。这一刻,我不再是一个游客,而是一位带领学生探索知识的老师,心中涌起一股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每一个字都如同跳动的音符,奏响了历史与现实的交响曲。

向右行,路左边小广场上的古神槐树,犹如一位沧桑的老者,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它的枝干粗壮,如龙蛇般蜿蜒伸展,仿佛是岁月的巨笔在天空中勾勒出的苍劲线条。树皮粗糙,沟壑纵横,那深深的纹路仿佛铭刻着岁月的痕迹,每一道沟壑都是一个故事,每一个凸起都是一段历史。树叶繁茂,郁郁葱葱,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沙沙的声响,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岁月的故事。传说这棵古槐树是当年李春建造赵州桥时亲手种下的,它见证了赵州桥的诞生与成长,历经千年风雨,依然枝繁叶茂,生机勃勃。它就像一位忠诚的守护者,默默守望着赵州桥,见证着历史的变迁。

路右边的平棘山和望桥亭,吸引着我迫不及待地登上亭去,俯瞰那座横跨在碧绿河面上的赵州桥。站在望桥亭上,赵州桥的全貌尽收眼底。它就像一条金色彩虹,横卧在波光粼粼的河面上,气势恢宏,仿佛是连接天地的桥梁。远处的天空中,白云朵朵,如棉花糖般轻盈洁白,与赵州桥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桥下的洨河宛如一条碧绿的丝带,缓缓流淌,泛起阵阵涟漪。那涟漪如同岁月的指纹,轻轻抚摸着河床,诉说着悠悠岁月的故事。

这赵州桥坐落在河北省石家庄市赵县的洨河上,横跨在 37 米多宽的河面上,因桥体全部用石料建成,当地称作 “大石桥”。它建于隋朝年间公元 595 年 - 605 年,由著名匠师李春设计建造。李春,这位天才的工匠,凭借着精湛的技艺和创新的精神,创造了这座举世瞩目的桥梁。他在设计赵州桥时,充分考虑了当地的地理环境和水流特点。赵县地处华北平原,洨河水流湍急,雨季河水泛滥。李春经过精心勘测,决定采用单孔敞肩石拱的结构。这种结构既美观大方,又坚固耐用,能够有效地分散水流的冲击力。

赵州桥距今已有 1400 多年的历史,是当今世界上现存第二早、保存最完整的古代单孔敞肩石拱桥。它不仅是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更是中国桥梁建筑史上的一座丰碑。在漫长的岁月中,赵州桥虽然经过无数次洪水冲击、风吹雨打、冰雪风霜的侵蚀和 8 次地震的考验,却安然无恙,巍然挺立在洨河之上。它是中国第一石拱桥,桥长 50.82 米,跨径 37.02 米,桥高 7.23 米,两端宽 9.6 米,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鷟说,远望这座桥就像 “初月出云,长虹引涧”。如今观赏,更是觉得此言不虚。这种空腹式的圆弧形石拱桥结构,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充分显示了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智慧和精湛技艺。从自然的角度看,赵州桥与洨河相互依存,河水滋养着桥梁,桥梁点缀着河流。洨河的波光粼粼与赵州桥的雄伟壮观相得益彰,共同构成了一幅美丽的自然与人文画卷。

从亭上下来,我的脚步不由自主地加快,心中只有一个念头:立刻拥抱赵州桥。沿着河岸,我边走边拍照,试图将赵州桥从远到近的风姿都记录下来。河水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点点金光,如同无数颗宝石洒落在水面上。那光芒璀璨夺目,仿佛是历史的光辉在闪耀。赵州桥的倒影在水中摇曳,如梦如幻。我想起了一幅关于赵州桥的对联:“水从碧玉环中去;人在苍龙背上行。” 这幅对联生动地描绘了赵州桥的美景。桥下的洨河水如同碧玉环绕,桥上的行人仿佛在苍龙背上行走。对联不仅对仗工整,而且意境优美,让人对赵州桥的美景充满了遐想。

来到桥边,看到jzm同志题写 “赵州桥” 三个红色大字的石碑。下到桥下,我像一个考古学家似的,从下往上仔细观察着这座古老的石桥。右边桥下看看,又跑到左边桥下看看,每一块石头都仿佛在诉说着历史的沧桑。桥洞像一张巨大的弓,气势磅礴。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小拱与大拱相互呼应,构成了一种和谐的美感。赵州桥的大拱由 28 道拱圈拼成,就像 28 张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了一个弧形的桥洞。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这种设计不仅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走上桥面,路面平整,桥栏和栏板上的雕刻古朴美观。栏板望柱上精雕龙兽和花卉图案,尤其是浮雕上各具神态的蛟龙或相互缠绕,或游玩嬉戏,若飞若动,活灵活现,惟妙惟肖。这些龙雕造型生动,跌宕多姿,风格古朴豪放,意境深厚,刻工精细,刀法苍劲,显示了隋代深厚严整、矫健俊逸的石雕艺术风格。这些石雕艺术珍品,代表了隋唐石雕艺术的精华,在艺术美学方面占有重要地位。我轻轻抚摸着这些雕刻,那细腻的纹理仿佛是古人的指纹,感受着古人的智慧和艺术创造力,好像穿越时空,与古代的工匠们进行了一场心灵的对话。

来到桥的对岸,再次观赏桥的全貌。此时的赵州桥,在蓝天白云的映衬下,更加雄伟壮观。那蓝天如宝石般湛蓝,白云如棉花般洁白,与赵州桥相互辉映,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在桥边的公园里,我发现了 “赵州桥乾隆碑题字” 的御碑,石碑上刻写着《乾隆庚午秋赵州道中作》的一首诗。由于是草书,加之碑刻时间久远,我无法读完全诗。但御碑可以见证赵州桥在历史长河中的重要地位。还有许多珍贵文物,它们如同一个个沉默的证人,诉说着赵州桥的辉煌过去。那文物的古朴气息,仿佛是历史的回声在耳畔响起。

赵州桥建于公元 605 年距今 1400 多年,经历了 10 次水灾,8 次战乱和多次地震,特别是 1966 年 3 月 8 日邢台发生 7.6 级地震,赵州桥距离震中只有 40 多公里,都没有被破坏。著名桥梁专家茅以升说,先不管桥的内部结构,仅就它能够存在 1400 多年就说明了一切。1963 年的水灾大水淹到桥拱的龙嘴处,据当地的老人说,站在桥上都能感觉桥身很大的晃动。赵州桥能够历经千年而不倒,除了其精湛的设计和施工工艺外,还得益于历代人民的精心维护。自建成以来,赵州桥共修缮 99 次,每一次修缮都是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对赵州桥的保护高度重视,1961 年国务院将其列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确保这座古老的石桥能够继续屹立在洨河之上,向世人展示它的魅力和传奇。

赵州桥是中国桥梁史上的一座丰碑,它不仅展示了古代劳动人民的高超技艺和智慧,也体现了中华民族的坚韧不拔和创新精神。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赵州桥就像一位宁静的智者,默默地提醒着我们,要珍惜历史,传承文化。那桥面上的每一块石头,都仿佛是历史的书页,等待着我们去翻阅。站在赵州桥边,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个时光隧道,连接着过去与现在。那古老的建筑工艺,那精美的雕刻艺术,那历经风雨却依然坚固的桥身,无不让我们为之惊叹。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勤劳与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

走下桥,广场上的李春站立的雕像,让我停下了脚步。我伫立良久,凝视着这位杰出的工匠。他的眼神坚定而自信,仿佛在告诉后人,只要有智慧和勇气,就能创造出不朽的奇迹。李春,这位伟大的工匠,用他的双手和智慧,为后人留下了这座宝贵的文化遗产。那雕像的每一个细节,都仿佛是李春的精神在闪耀。

赵州桥,这座千年传奇之桥,如同一座不朽的丰碑,屹立在历史的长河中。它见证了岁月的沧桑,承载了人类的智慧,传递着文化的薪火。当我走近它,触摸它那古老的石头,仿佛能感受到千年前的气息,听到古人的心跳。它不仅仅是一座桥,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一本厚重的教科书,一首无声的赞歌。

夕阳西下,余晖洒在赵州桥上,给它披上了一层金色的外衣。那金色的光芒如同历史的荣耀,笼罩着赵州桥。我缓缓地离开赵州桥,心中充满了不舍。这次与赵州桥的邂逅,将永远留在我的记忆深处。我相信,无论时光如何流转,赵州桥都将屹立不倒,继续向世人展示着它的魅力和传奇。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时代,赵州桥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散发着永恒的光芒。它提醒着我们,无论世界如何变化,我们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不能忘记历史赋予我们的使命。我们应该像保护赵州桥一样,保护我们的传统文化,传承我们的民族精神。让这座千年古桥的传奇故事,激励着我们不断前行,创造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