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岁月的长河中徘徊,总有些古老的存在如璀璨星辰,照亮我们对历史的追寻之路。2024 年 9 月 27 日,天空阴沉,似一幅水墨画卷缓缓展开,为我们即将开启的历史之旅披上神秘的面纱。我与一行 37 人,乘坐大巴车,奔赴张家口市的鸡鸣驿城。这座古老的城池,宛如一位睿智的老者,静静地守望在时光的彼岸,等待着后人来探寻它那尘封的故事。
来到城下,古老的城墙犹如一道巍峨的峭壁,门楼则似威严的卫士,庄重而大气。我们从东门踏入,仿佛一步迈进了历史的长河。脚下的这片古老土地,瞬间散发出厚重的历史气息,如同一股无形的力量,紧紧地将我们包裹。
鸡鸣驿城,又名鸡鸣山驿,坐落于河北省张家口市怀来县偏西北的洋河北岸,鸡鸣山下。此城因山得名,因驿设城,以驿名定城名,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燕北大地上。在往昔岁月里,它曾是连接南北的重要交通枢纽和邮驿中心,见证了无数的繁华与沧桑。
我们漫步其中,一步一景地观瞻这座面积虽小却古蕴十足的鸡鸣驿城。城内三条东西向大街与两条南北向街道相互交错,形成五条街道,将全城划分为十二个小区。这里有驿丞署、驿馆等设施,多座庙宇和戏楼错落其间。紧靠墙体的环城驿道,南城墙外的南官道,以及城东西两侧与驿路平行分布的烟墩,共同勾勒出一幅古老而神秘的画卷。城墙保存基本完好,城内尚存六座古庙宇、两座古戏台。现存建筑分为八类,城墙与城门等古朴而庄重。那些有壁画的建筑以宗教性建筑为主,分布于多处,内容丰富,犹如一部部生动的史诗,反映着驿路途程中的故事,是研究古邮驿的重要史实资料。庙宇壁画的榜题特色鲜明,绘制手法融合传统与创新,画风各异,恰似清代不同绘画风格的大融合,展现出独特的艺术魅力。
鸡鸣驿城蕴含着丰富的历史文化价值,观赏点很多,其中中国鸡鸣驿邮驿展览馆、指挥署、财神庙和古城墙,给我留下了尤为深刻的印象。
中国鸡鸣驿邮驿展览馆,宛如一座知识的宝库,收藏和展示着古代邮驿文化的瑰宝。328 平方米的展览区,犹如一部徐徐展开的生动历史画卷,向我们展示了中国古代社会邮驿、军事、交通历史变迁的缩影。在古代,邮驿系统犹如国家的血脉,是国家治理和社会运转的重要支撑。早在秦朝,秦始皇便统一了全国的邮驿制度,建立起以咸阳为中心的邮路网络,确保政令如疾风般迅速传达至各个角落。汉朝时期,邮驿更加发达,不仅传递公文,还肩负起运输物资和接待使者的重任。唐朝的邮驿制度更是达到了新的高度,全国设有一千六百多个驿站,驿道纵横交错,宛如一张庞大的蜘蛛网,连接着帝国的每一寸土地。
而鸡鸣驿始建于元代,1219 年成吉思汗率兵西征,在通入西城的大道上开辟驿路,设置 “站赤”,即驿站。到明永乐十八年(公元 1420 年),鸡鸣驿扩建为宣府进京师的第一大站。清康熙年间,设驿臣主管驿站事务。在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古代邮差们快马加鞭,扬起阵阵烟尘,传递着重要的信息。他们风餐露宿,不畏艰难险阻,只为将信件及时送达目的地。邮差们所骑的马匹经过精心挑选和训练,耐力十足,能够在长途跋涉中保持良好的状态。驿站中,忙碌的身影穿梭其间,为过往的行人提供着食宿和休息的场所。驿站通常设有马厩、客房、厨房等设施,为旅客和邮差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那些古老的邮驿工具、信件和历史记载,让我们对古代的邮驿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古代的邮驿工具包括驿马、驿车、信鸽等。驿马是最主要的交通工具,它们速度快、耐力强,能够在短时间内跑很长的路程。驿车则用于运输大量的物资和人员,车身坚固,能够适应各种路况。信鸽则在紧急情况下使用,它们能够快速地传递信息,但其使用范围受到天气和距离的限制。
邮驿,作为古代信息传递的重要方式,承载着无数的故事和历史的记忆。它不仅是一种交通方式,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交流的纽带。在古代,邮驿系统促进了不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和经济往来。文人墨客通过邮驿传递诗词歌赋,那优美的文字如同灵动的蝴蝶,在不同的地域间翩翩起舞,让文化的芬芳弥漫四方。商人通过邮驿进行贸易往来,珍贵的货物随着邮驿的脉络流通,为经济的繁荣注入活力。官员通过邮驿传达政令和汇报情况,国家的治理得以顺畅进行。邮驿系统的存在,使得不同地区的人们能够相互了解、相互学习,共同推动了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和发展。
不知不觉,我们来到了指挥署。指挥署坐落在头道街北侧,位置显要。清康熙 35 年前,这里乃是全城最高军事指挥长官的驻扎之所,肩负着邮驿、守城等重大职责。指挥署共有五进院落,整体布局严谨规整,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从大门进入,依次可见层层递进的院落,建筑错落有致,雕梁画栋,彰显着昔日的威严与庄重。漫步其中,仿佛穿越时空,能感受到当年这里紧张严肃的氛围和指挥官决策时的果敢与睿智。
1900 年,八国联军悍然侵占北京城,山河破碎,局势危急。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在仓皇逃往西安的途中,曾留宿于此。在那段动荡不安的岁月里,这座小小的指挥署,竟成为了两位最高统治者的临时落脚之地。可以想象,当时的场景是何等的紧张与混乱。太后和皇帝一行,带着疲惫与恐惧来到这里,寻求片刻的安宁。他们的到来,也为这座指挥署增添了一抹厚重的历史色彩。
站在这片曾经见证过历史风云的土地上,心中涌起一股复杂的情感。历史的沧桑与变迁,在这里留下了深深的印记。那些古老的建筑,历经岁月的洗礼,依然屹立不倒,仿佛在诉说着当年的故事。每一块砖石、每一根梁柱,都承载着历史的记忆,让我们对那段风云变幻的历史有了更深刻的理解和感悟。它们见证了国家的兴衰荣辱,也提醒着我们珍惜当下的和平与稳定。
财神庙也是让我印象深刻的地方。正门上方悬挂着一块蓝底金色大字牌匾,上书 “异姓同心”,殿堂大门上同样有一块蓝底金色大字牌匾,写着 “钱同人性”。这两块牌匾,意蕴深厚,令我寻味良久。“异姓同心”,强调了即使人们来自不同的姓氏、不同的家族背景,但在对财富的追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上,可以拥有共同的目标和理念,齐心协力。就如同在商业活动中,不同的商人可能有着不同的出身,但为了共同的经济利益,可以合作共赢,团结一心去开拓市场、创造财富。这种团结不仅体现在经济领域,也可以延伸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不同的人可以为了共同的理想、共同的善念而携手前行。而 “钱同人性”,则寓意着财富与人的本性有着紧密的联系。一方面,财富的获取和使用可以反映出人的品德和价值观。正直、善良、勤劳的人往往能够通过正当的途径获得财富,并将其用于有益的事情上,体现出人性的光辉;而贪婪、自私、狡诈的人可能会为了财富不择手段,暴露出人性的丑恶。另一方面,财富也如同人性一样具有多样性。不同的人对财富的理解和追求各不相同,就像人的性格各异。同时,财富也可以影响人的性格和行为,正如人性会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一样。
财神庙内,古老的建筑和精美的装饰让人赞叹不已。这里的壁画采用沥粉贴金工艺,金碧辉煌,是中国古代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佳作。壁画中东西方各国使臣带着各自国家的奇珍异宝朝拜中国财神的描绘,从另一个角度向我们展示了当时鸡鸣驿的繁盛景象和当时中国社会曾经有过的辉煌。看着这些壁画,我仿佛穿越到了那个繁华的时代,感受到了当时的热闹与繁荣。
最后,我们登上古城墙,俯瞰全城,美景尽收眼底。鸡鸣驿城略呈方形,城墙为土筑砖包,东西长 460 米,南北长 480 米。底宽 5 米至 8 米,顶宽 3 米至 5 米,高 11 米。四面城墙上均匀分布着 4 个角台、26 个墙台,有东西 2 座城门。墙体顶部外侧密布垛口,垛墙上有了望孔、射孔和排水孔道,内侧建有女儿墙。北墙中部平台上原建有玉皇阁,南墙中间平台上原建有寿星庙,东南角台上原建有魁星楼,东西城门上建有 2 座城楼并有各自的瓮城。站在城墙上,仿佛看到了古代的士兵们在这里守卫着城池,看到了邮差们从城门进进出出,传递着重要的信息。远处的鸡鸣山巍峨耸立,山下的洋河缓缓流淌,与这座古老的城池相互映衬,构成了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历史的长河中,鸡鸣驿城经历了无数的风雨和沧桑。明成化六年(1470 年)建土垣,成化十七年(1481 年)筑堡,隆庆四年(1570 年)加高城墙并包砖。清乾隆三年(1738 年)重修城墙、构筑城东护城坝。然而,随着时代的变迁,北洋政府在民国三年(1914 年)“裁汰驿站,开办邮政”,鸡鸣驿城的驿站使命宣告结束。这座曾经繁华的古城,逐渐被人们遗忘。直到 1982 年,它被河北省确定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 年 6 月 25 日,它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8 年 12 月,鸡鸣驿城抢修保护工程启动,累计完成各项投资约 1.2 亿元。鸡鸣驿城墙整体加固工程、亭台、庙宇修复工程已完工。如今,这座古老的城池又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鸡鸣驿城,这座历经沧桑的古城,见证了中国古代邮驿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它是全国现存最大、国内保存最为完好、功能最齐全、最富有特色的古驿站,具有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被称为邮政考古、机要考古的一座 “活化石”,有 “世界第一邮局” 的美誉,在中国邮政史上具有独占鳌头的地位。
站在鸡鸣驿城的土地上,我们感受到了历史的厚重和文化的底蕴。这座古城,不仅仅是一座建筑,更是一部活着的历史书。它见证了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人们的记忆和情感。在这里,我们可以触摸到历史的脉搏,感受到古人的智慧和创造力。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鸡鸣驿城虽然历经沧桑,但它依然屹立不倒,向我们诉说着过去的故事。让我们珍惜这座宝贵的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我相信,鸡鸣驿城将继续散发着它独特的魅力,吸引着更多的人来这里探寻历史的足迹,感受文化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