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在极端环境下默默坚守的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
鲁 微
30多年前的1987年5月6日。
一场燃烧了28个昼夜的大火,把8万多平方公里的大兴安岭天空烧出个大窟窿。一千多万亩的绿色变成了焦土,10807户的61万平方米的房屋化为灰烬,6万灾民流离失所,211具惨不忍睹的尸骸横陈在枯树下、废墟上、水沟旁、地窖中……哀鸣低徊,哭声涕天。这场震惊中外的大火,是有史以来损失最大、伤亡人数最多的特大灾难。史称“五▪六大火”。这场大火,让三个林业局、九个林场化为灰烬,火灾所造成的损失无法计算。
对于人类来说,生命是最重要的,在大兴安岭,和生命同样重要是森林防火和被森林环抱的城镇防火。这是巨大灾难给大兴安岭敲响的警钟。痛定思痛的大兴安岭人并没从此一蹶不振,而是勇敢地、像爱护生命一样在守护着莽莽的森林、守护着林中的每一座城镇和乡村。“五▪六大火”以后,大兴安岭再也没有发生大的火灾,林区的干部职工、老人和孩子与野火同仇敌忾,以火为敌,人人防火成了必然。全民防火意识的养成,离不开当地政府的高度担当,而冲在消防战斗最前面的,则是一身火焰蓝的消防指战员。
当我接到采访任务后,先是对大兴安岭消防救援支队政委王欣进行了一次采访。王欣政委和我说了很多大兴安岭消防指战员见火就眼红、就拼命的故事,说了很多大兴安岭各辖区消防指战员心系国家、忠诚为民的感人瞬间。
也是在这片林海,出了一支全国消防救援队伍的杰出代表,那就是全国纬度最高、冬季最寒、地处最北的消防救援队伍——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村消防救援站,这里的每一名指战员,勇于逆险而行,不畏苦难磨砺,用青春、汗水践行了“身在最北方、心系党中央”铮铮誓言。
——写在采访前面的话
心高远 男儿报国——北极星
天亮了,火灭了……
在零下四五十度的极寒下连续与火魔鏖战八九个小时,消防员的战衣都套上了一层坚硬的冰铠甲,连坐在消防车里的驾驶员脸上都挂满了霜,水带、水枪如果稍微一停供水,就会冻结、无法灭火,要浇热水解冻。
这是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北极消防救援站的指导员李函默、站长郑树君和他们战友们的日常。
点开手机头条新闻,有一段这样的描述: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作为全国纬度最高、冬季最寒、地处最北的消防救援队伍,常年驻守在北纬53.5度的祖国北极——漠河。这里年平均气温零下5.6度,最低气温零下52度,全年无霜期仅86天。这里,寒冬极长,长到一年只有三个月无霜期。长到三米地下就是冰封的土层,永远来不及解冻的永冻层。
漠河市漠河镇,方圆1.84万平方公里,是各种“最北”的知名旅游景区,有100多家宾馆饭店,旅游高峰时,游人如织。尤其是北极村,几乎成了旅游者必达的目的地。冬季到漠河,要穿暖棉内衣、皮衣、老棉裤、帽子要过耳,两层手套,三层袜子,鞋子要穿比原来大3码的。钢笔不能用,相机也不太好用。一切都会被冻住!
对游客来说,身处闻名遐迩的旅游胜地,越冷越好奇,越冷越放飞。各地云集而来北极村的游客,不了解这里森林的茂密和气候的寒冷,游客时有在森林里迷路,时有被寒冷冻僵,时有因取暖、烧炭而引起的住宅火灾……随时解救一切险情,是李函默、郑树君和他们战友们的日常。
什么是日常?日常就北极消防站的指战员每日每夜、每时每刻。气温已是零下40多度。一栋居民楼6楼发生火灾,火势异常凶猛。消防车驾驶员驾驶22米登高平台车赶赴现场,他在室外操作平台上工作,为了精准操作,他不能佩戴过厚的手套。灭火战斗异常艰难,战友们谁也没有注意到,他在刺骨寒风中,从上午10点多一直干到下午6点多。他始终全神贯注,一刻没有离开自己的岗位,手指早已从刺痛到麻木。回到队里,他又默默为大家准备晚饭,直到吃饭时,战友们才发现,他的双手已成黑紫色,那是严重冻伤。——他的名字叫叶文成。
火灾现场,许久无人居住的房屋周围,积雪已达50厘米,他一脚踩下去,雪直接灌进棉胶鞋里也没觉察。扑火三个小时,左脚起初感觉是冷,后来是麻,再后来,就没有感觉了。等完成任务回来,袜子已经跟脚后跟冻到了一起,撕开袜子一看,脚后跟成了冰箱里的“冻猪肉”。后来擦了几天冻疮膏,掉了一层皮,就自以为好了。没想到留下了病根,一到冬天扑救火灾,脚后跟就最先感觉疼。——他的名字叫王彦卫。
浓烈难闻的烟气呛得他睁不开眼睛,好几次他都想下来缓一缓再上去,但是现场火势太大,容不得半点耽搁,他咬牙坚持,随手抓一把雪往脸上抹,干脆把水枪对着自己的口鼻打水,暂时能舒服一点。火被扑灭了,身上的战服冻了一层冰,保持着持水枪的姿势,想要拉开拉链,胳膊却根本打不了弯,战友帮忙脱下衣服才发现,全身冰甲覆体,唯一裸露的手腕却被火烫伤,起了好几个水泡。——他的名字叫史秉刚。
2018年,民房着火。他带领消防员们忍受火焰的炙热和刺鼻的浓烟一个房间一个房间的寻找被困群众,空气呼吸器报警了,他也丝毫不曾退却,一间没有就找下一间,成功背出晕倒在房间深处的老大爷,把老大爷交给医护人员,他又一次重返火场,近距离扑救,迅速控制住火情,使周围邻居未受到任何波及。——他的名字叫李明。
在采访中,李函默告诉我,这些名字后面,还可以再加一个“们”字,他们都是他的前辈和战友,全部出自漠河消防救援大队,都是龙江消防的一员。北极消防站站门口的“忠诚林”默默见证着他们的付出与荣耀,这里的每一颗青松都代表一名曾在这里坚守和战斗过的消防指战员,树上的名牌,早已与这片土地融合成岁月的印记,记录着他们奉献北极的誓言。打开《北极消防史志》,几十年来,这个战斗集体几经改制,从上世纪70年代的防火监督股,到后来的漠河县公安消防中队、防火科、公安消防中队,再到1990年代的县公安消防大队,队名在变,战衣在变,营房在变。这悄然的变迁就从每个这样的龙江消防的队站里蔓延,但是,一茬茬消防指战员迎风斗雪,逆火而行,“保一方平安”的使命与奋斗永远不变。
2018年10月,根据党和国家机构改革方案,公安消防部队退出现役,组建国家综合性消防救援队伍,锻造适应“全灾种、大应急”的新队伍。全国各地消防救援队伍迅疾展开转改,而原来的黑龙江总队大兴安岭地区公安消防支队漠河县大队改为黑龙江省大兴安岭地区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现在大队下辖两个站,一个是中华站,一个是北极站。
指导员李函默所在的北极站成立时间不长,虽然只有10名指战员,但是奖牌却像北极星一样闪烁着光辉:
——应急管理部集体二等功
——第五届“全国119消防先进集体”
——“全国消防救援队伍先进基层党组织”
——“全省拥政爱民先进单位”
——首届“龙江最美消防员集体”
——“全省五四红旗团支部”
——2020年度五一劳动奖状
——“中省直机关先进基层党组织”
——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记集体二等功……
心高洁 赤诚本色——北极雪
在漠河,在北极村,最常见的就是雪了,她最纯洁,最高贵,飘飘洒洒,漫天遍野,整个世界银装素裹,一片冰清玉洁,就像消防指战员的心。
2020年12月16日,漠河大队收到一份特别珍贵的礼物,是一面曾经在2020年11月9日这一天,在天安门广场升挂过的五星红旗,北京市天安门地区管理委员会把这面国旗从祖国心脏——北京,赶赴几千公里的路程,特别赠送给了坚守在祖国最北方的黑龙江省漠河市消防救援大队,小小的队站投下了“热情的炸弹”,所有队员都激动得不行,国旗在北极消防永久珍藏,这是何等的殊荣。
2021年1月1日清晨,天安门广场一派庄严神圣,来自祖国最北边陲的李函默作为首届“龙江最美消防员”中的唯一集体代表,和其他“首届龙江最美消防员”、全省其他先进单位指战员代表一道观看了升旗仪式,心里那份激动和光荣真是没法言说。
指导员李函默祖籍河北,1994年却出生在大兴安岭。他的祖辈和父辈作为曾经开发建设大兴安岭队伍中的一员,从河北来到这片林海,在这里奉献了36年,这里的土地播种过祖辈和父辈们的青春。他的爷爷得知李函默从武警学院毕业,被分配到大兴安岭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工作时,曾对他说:“那是生你养你的地方,你可得守好那里,不要让爷爷的家和种的树在孙子手里烧没了。”
爷爷的嘱托,使他对消防事业的感情更深,正是这种申请让他浓烈的爱都印刻在了这面国旗上。他还清楚地记得,授旗仪式上,漠河大队大队长焦永岩代表大队全体指战员说出了所有人的心声:“珍藏天安门广场升挂过的国旗既是对龙江消防最好的褒奖,对北极消防最高的荣誉,更是对我们每一名指战员的鼓舞和鞭策。我们定会在国旗精神的引领下,用坚守和奉献诠释“最冷最北最忠诚,最偏最远最放心”的北极情怀和“寒风吹不倒、冰雪压不跨、极寒冻不走”的北极消防精神,将高昂的战斗精神化作强大的战斗力,绝不辜负党和人民的新期待、新要求。 ”
李函默告诉我,他从北极消防的前辈手里接过了三件“传家宝”——木棍、雪盆和夹袄。“冬天出警回来衣服会冻在身上,用棍子敲掉冰碴儿才能脱下来;救援回来为了避免冻伤搓脸和手用来装雪的雪盆;夹袄是总队领导为我们量身定制的,穿上它贴身保暖,更要铭记感恩组织和领导对他们的关怀。”他说的话语里满是暖意,他说,这些都是财富。
根深植 挺拔傲立——北极松
2021年3月12日植树节。北极消防队员又来到“忠诚林”这一大片被称作“忠诚林”的樟子松,是大兴安岭特有的,也是消防队员最喜欢的树种。挺拔,整齐,迎风而立,像训练有素的消防战士!
走进这片林子,我看见,每棵树上都挂着一个小牌子,“郑树君,辽宁大连,2020年1月15日”;“张芳景,河南濮阳,2019年12月27日”,牌子上是种植者姓名、籍贯、入伍时间、座右铭和在北极站工作过的简要情况。历任指战员和很多大兴安岭地区英模代表,每人认领一棵树。人如树,扎根这片土地,留下坚守和奋斗的消防足迹,付出汗水和青春,无论是否还在北极消防,精神情怀永存此地。
大家一起打理忠诚林、打扫石阶、擦拭名牌、给树干涂上石灰,树干穿上石灰水打造的白裙后,能把10%的阳光反射回去,如此这般,吸热减少,树干就不会因昼夜温差巨大而冻裂,同时还有杀菌和防虫的作用。李函默说:“守着这片林子,就像有了精神依靠。”而这林子也有了新的精神生命和恒久的意义。
陈绵峰像一棵松树一样,在北极消防一干就是17年。他说,刚到这儿的时候,群众缺乏规范的消防安全常识,火灾事故频发;17年后,辖区群众都成了消防队的好兄弟、好姐妹,人人都是防火宣传员,多年来未发生重大火灾事故,北极村景区更是实现了“零火灾”的奇迹。
队里张芳景的三爷爷、大伯、三伯都当过兵,他长大也踏着前辈脚步如愿进了军营。他说,和平的年代里,没机会像三爷爷那样扛着枪上战场,但现在,我拿着水枪冲上火场,跟火灾和险情做斗争,为百姓解决困难,我都很自豪,我更理解了为什么爷爷总说:“当兵也好,当消防员也好,能为人民服务才好!”
队里刘豪16岁时,家乡油库起火,又连续发生爆炸。他永远忘不了,是民警和消防员冒着危险,疏散周边居民,他跟着疏散的人群走了一路,目光也聚集了一路,他一路上看到油库职工和附近居民都在撤离,只有消防战士不顾个人安危冲向火场,看着那些逆行的背影,他感动了。他说,“从那一刻起,我就想,等我18岁,我也要去救人去干消防!”后来,他毫不犹豫地投身在这个他梦想的队伍里。
这些年,条件好了。消防队变化太大了。现任大兴安岭地区消防救援支队副支队长的老消防战士赵波还记得,当年营房的条件更是简陋,没有暖气不说,厕所设在外面,每到冬天夜里,气温能到达零下50度,指战员上厕所都要经过一番思想挣扎。“我虽然来自农村,但也从未见过如此艰苦的环境,刚分到这里,望着眼前的一切,眼泪吧嗒吧嗒地就落了下来。”
多年以后,北极村要建疗养接待中心了。2018年10月,消防队员张玉调来这里值班。他说,一开始,我住在大门口的值班房,陪我的是一只叫“小北”的狗。“我俩每天走到很远的景区食堂去吃饭。很晚了,还要到工地走一遍,查安全隐患。看看哪里没关灯?哪里机器还在工作?有没有工人在加夜班或是在建筑楼内房顶上喝酒的,走到他们睡觉的地方,也会给他们盖盖被。”
“后来,值班房被拆了,我就睡车库。夏天下雨,车库里很阴冷,去吃饭的小路全是泥泞。我们俩,一人一狗,一高一低,揣着大泥巴,走得慢了,去的晚了,吃点剩菜。”
“有时候,建楼的材料运来的会很晚,我要逐签单子,才能开大门放行,人手不够,我就帮他们一起卸货。就这样,在北极村干活、监工、看院、签单子、卸材料,汇报工程进度,直到大楼建好入住,我和“小北”,一人一狗,在北极村一待就是3年。”
营房是这几年新建的,黄色的二层楼,很漂亮,内部很精致。队员生活环境改善很多,队伍基础建设也迈向适应时代的正规化模式。人们说,这离不开尹洪江。却少有人知,那段埋头搞建设的日子,还深藏着尹洪江心里一段彻骨疼痛。那年,他回家带父亲体检时,发现父亲被确诊为癌症晚期,他一个人悄悄哭红了双眼。打小他的父亲就让他骑在脖子上带他遛弯,他很想陪伴他的父亲走完最后一段路。但新营房还等他回去主持建设,父亲看出儿子的烦恼,劝他:“回去吧,你现在是一支队伍的领导了,你的队伍需要你,你手下的弟兄们还在等你。”
尹洪江一步三回头地走了,又一次一次请假回来,可每次回来,都因为工作又匆匆返程。而他那越来越虚弱的父亲,每次也都像当年送他当兵时,把他送上火车。望着月台上来日不多的父亲,尹洪江心如刀绞,只能把每次告别都当作诀别,直到父亲去世!他算了算,大半年的时间里,总共陪了父亲不到10天。这是他一生的遗憾,但不后悔。父亲在天有灵,会理解儿子。
无畏惧赴汤蹈火——北极狼
随时与火魔打交道的消防战士,个个都是血气方刚的小伙子。他们敢打敢拼,敢于冲锋陷阵,我想到了北极狼,虽然居住在世界上最荒凉的苦寒地带,依然能在无边的冰雪、漫长的冬季保持旺盛的斗志。那种强健无畏的狼性,刚猛威烈的血性和一往无前的战斗性,令人心生敬意。
采访中,北极消防员们给我的印象,就是一个字:快!能有多快?只要一声令下,不论在吃饭、洗澡还是运动、睡觉,不管是零上40度的夏日还是零下50度的寒夜,都能立刻进入战斗状态。队员徐从生点头;“对!就是时刻保持状态,要能打仗,还要打胜仗!”
他讲起了在2018年11月的一次紧急扑火任务,那时候自己还是个新队员。由于战斗中拼得太猛,消耗了大量体力,累得瘫倒在地,被战友们搀回队里,他觉得很丢人,恨自己不争气。他深深意识到,灭火救援任务很艰巨,也很危险,没有良好的体能,就不能胜任这份工作,只会给战友添麻烦。
从那之后,他每天晚上坚持跑步、举杠铃,别人练一遍,他就练五遍,经过拼命苦练,体能明显提高,在支队冬训考核中取得了5000米负重第二名,从原先的倒数一跃变成了前二名。他说:“我一定继续加倍练下去,我绝不再拖队伍的后腿,更不能辜负人民的信任。”
游安节是队伍内部的结绳训练精英。被问到有什么秘诀,他回答:打了拆、拆了打,一个结绳反反复复练习数千次。手磨起泡,简单处理一下继续练,手上常是泡上加泡。因为经常打结,手指痉挛,他稍微按摩一下,又开始了下一个结绳。在全省比武场上,他凭借着纯熟的技艺和过硬的心理素质,在单项科目上一举拿了个冠军,并荣立个人二等功。
史晓凯回忆了一段故事:曾经的老班长张宝安,当年由于成绩突出被抽调参加省里的打铁训练,训练结束后被评为优秀,这是支队的第一个优秀。第二年,史晓凯也作为支队优秀代表,参加了总队的打铁训练,训练期间,他按照老班长张宝安教的方法,改进训练方式,打铁结束后,他也成为了当年的优秀。后来,史晓凯成了张宝安的“妹夫”,老班长变成了史晓凯的亲姐夫,亲上加亲。两个“优秀”,一对“连桥儿”的故事被传为佳话。
隆冬时节,寒风凛凛。北极消防的冬训从没有停止过。翻轮胎、晃大绳、超长距离跑,从基础体能到抗寒训练,从业务技术到战术组合,方方面面下功夫,在冰天雪地里摸爬滚打,不足20分钟,队员们的帽子、面罩、手套上都结了一层厚厚的冰霜,你追我赶,越练越强。
“不好!烟囱好像要倒!”工厂烟囱内部着火,浓烟夹杂着火焰从烟囱口喷涌而出,砖头垒的墙壁被烤得炙热,烟囱摇摇欲坠,正在地面观察的队员大声提醒三名正在向上爬的战友注意危险。而此时,对讲机呼叫,大喊,摆手,三个人都没反应,紧急时刻,车辆驾驶员用训练时学过的紧急避险的汽笛声示警,嘹亮的汽笛声划过长空,三个人第一时反应,运用日常训练的紧急避险手段,安全撤退。
2021年7月17日,“2021中国北极·漠河极昼马拉松”比赛在大兴安岭漠河市开赛,祖国大陆、港澳台、外国友人近4000余名跑步爱好者参加。漠河大队负责安保执勤工作,严阵以待,为活动全程保驾护巡航。同时派出七名指战员参加了迷你组马拉松比赛,为队争光,七名参赛指战员得益于日常的训练,超越一众选手,包揽迷你马拉松前七名,并获得团体第一名的好成绩,赢得许多专业选手的称赞。
走在漠河任何一处街道,到处都有摄像头,队员们告诉我,这是他们的“视频天眼”前置预警系统。“在游客中推广集景区导览、自动定位、一键求助的“北极消防智慧小程序”,在指挥中心建成24小时视频无死角监控,全程值班值守,变被动接警为主动巡逻,及时发现险情灾情。”“我们探索1、3、5反应圈,把辖区分成ABCDE五大区,每隔500米埋设一处地标,共埋设地标113处,绿色通道方便救援。”
2020年4月10日,南方游客田某因不适应极寒天气在D-03区金鸡之冠处晕倒,指挥中心值班员通过视频巡控提前发现,立即出动1车4人前往处置,避免了人员二次冻伤的侵害。
爱无疆 青春点燃——北极光
在这个被称作“不夜城”的漠河,夏至前后,会出现绚丽多彩的北极光,光环由小至大、颜色变幻不定,色彩灿烂艳丽。消防队员忙起来,顾不上去欣赏那些光,殊不知,他们自己已经成了百姓心里那道最美的“北极光”!
漠河县夏天夜短,冬天夜长。
那一年的隆冬午夜,一家筷子厂着火,当时的室外气温低至零下46℃,打出的水还未射到火点就已凝成了冰雾。
“再冷也要硬着头皮上”,指战员们靠着这种信念,奋战一夜,到了早上,火终于被扑灭。消防战士耿贵富这才发现,四肢冻到麻木,手捂上耳朵,感觉耳朵像雪糕在手里慢慢融化。由于他身兼中队司务长,为让战友们回队后能吃上一顿热乎早餐,耿贵富不得不先行搭乘路过的大巴返回单位准备早餐,可战斗服已牢牢冻在身上,根本脱不下来。他只能艰难地挪上车,连头也不敢抬。刚从火场出来,浑身脏兮兮的,自己都觉得不好意思。他默默找个角落站着,一动也不敢动。“坐下啊,消防员兄弟辛苦,你可是我们的守护者。”他循声抬起头,一位大哥对他竖起大拇指,更让他没想到的是,全车乘客不仅没有因为他战斗服的脏污而嫌弃,眼神里反而充满了崇敬。那一刻,一种强烈的荣誉感温暖了一身冰铠甲。有人懂,有人敬,这一切,都值了!
那一年,漠河市黑山村一趟民房联营大火。队员吴俊铭的任务是出一支水枪,从侧下风口堵截火势,防止火势蔓延烧至其他的房子。当时,过火面积超过200平方米,稍不注意,火借风势就会把火苗带到别处。关键时刻,吴俊铭一点儿不敢溜号,眼睛一眨不眨盯着四周,耳朵竖得像兔子一样,生怕哪里有什么动静自己没听到。坚持用水枪堵了四五十分钟,旁观老百姓看着着急,又心疼,喊了半天没用,有的着急跑上来帮着拽水带,有的还主动提出要帮他把水枪,时间到了晚上11点多,吴俊铭把着水枪的手已经僵硬成了雕塑,和水枪冻成了一个整体。
“有位大叔,看我抱着水枪奋战了一个多小时还在坚持,就跑去买了个面包、肠和牛奶,送到我面前让我吃,还有人递给我热水让我喝。”吴俊铭讲的很动情,仿佛每个细节都在眼前,但突然他停了一下,他又说:真的没想到,这些不认不识的人,对我们这么好!
一天深夜,因为风大,呼中广场上,一根电线断裂,呲呲的冒火星。由于报警人描述错误,只出动了一辆水罐消防车,到场发现根本派不上用场,再调一辆泡沫车来肯定耽误救援时间,消防队员臧越跑进了路边一家超市:“老板,前面着火啦,借用下您的灭火器。”老板赶紧把灭火器递过去:“够不够,不够的话我赶紧去给你借。”
后来,臧越把一个崭新的灭火器还回来,老板坚持不要,一推一就中,热心老板成了义务消防员,广场商业街上也多了一位不知疲倦的“执法”大哥:“兄弟,你这灭火器是不是要过期了,赶紧换吧,人家消防队那么忙,别让人家总来找你。”
2020年3月份,早上刚下过雪,天阴沉沉的,午饭过后,北极村消防站营区门口,突然来了一个老奶奶,只见她手里抱着一个盒子,手冻得通红。指导员李函默走过去一看,原来是老熟人儿黄奶奶。
黄奶奶打开了盒子,里面是十五个鹅蛋。“孩子,我十点多到门口,看见院里没有车,因为你们去执勤了,怕打扰你们,我就一直在这儿等着。十一点多我想给你打电话,可手机冻得不听使唤了,我就寻思在门口你们早晚能回来。来,你看着这大鹅蛋,我攒了几天终于够数了。急死我了,天天看着鹅的屁股就是不下啊。但你们放心,我这鹅就是专门养给消防队下蛋的,你们得吃,管够!”
管够!这两字和那捂在怀里的鹅蛋如千金重般压在了心上,再三推脱也没拗过这位黄奶奶。
前年冬天,天空飘着雪花,指战员们在辖区街道进行耐寒跑步训练时,发现一位老奶奶推着三轮车,满满一车杂物,上坡陡,路上都是积雪,推得特别艰难。李函默和古誓言紧忙跑过去帮忙,把她送回家。一问才明白,她是个靠捡废品为生的孤寡老人。再以后,李函默借着“百家熟”走访,把攒的纸壳箱子打包好送到老人家里。每逢年节,李函默就和战友带给老人送来米面粮油,还请她到站里参加新春联欢会。老奶奶和同被邀请来的当地居民、外地游客、导游,一个个乐乐呵呵坐了满屋。黄奶奶跟来慰问的领导不知道说了多少遍:“我一个孤寡老太太,这帮小伙子对我太好了!”当时,队里只有七名队员,黄奶奶也被指战员亲切地称为“消防站的第八人”。再之后,春节上门贴春联,疫情给奶奶送口罩,帮干家务活,越处越亲,才有了老太太抱着盒子送鹅蛋的一幕,这些鹅也因为黄奶奶保护,谁来也不让杀,被当地百姓称为“消防鹅”,在当地群众中形成了一段佳话。
其实,他们爱着国和万户千家,万户千家也爱着消防队伍的孩子们。在当地,北极村消防站的指战员们把爱民真正做到了群众的心坎里,收获了极高的爱戴,“火焰蓝”成为了北极村的“窗口名片”,在当地口碑极佳。
而这些,都离不开指战员们许多年如一日的付出。要知道,北极消防站历任指战员们在长期工作中形成的“百家熟”可不止百家、不止一事。“重点单位57家,一般单位1065家,九小场所210家,其他单位262家。一共1594家”大队干部如数家珍,细到了每家每户的大事小情。
与困难户结对子,照顾孤寡老人,去年开始,已为辖区800户弱势群体安装智慧烟感报警器。全体指战员每人每天捐出一元,长期开展“北极乐捐”捐资助学活动,形成了北极消防的特色——“北极乐捐”箱,现已“点对点”资助3名困难儿童长达7年,直到完成学业。每年,入春雪化时,帮忙老百姓清理房顶“冰溜子”、夏季帮清理“马蜂窝”、冬季帮清扫积雪;年前,又忙忙活活,为辖区住户送福字、组织辖区群众和游客一起联欢、一起吃年夜饭。而“消防站里的第八人”——黄奶奶也忙在其中。
由北极村消防站站长郑树君牵头点对点资助的贫困学生蕾蕾,在每个周末,指战员们总是轮番上门,为蕾蕾义务辅导功课;每逢节日、假期,指战员们都会送上文具、书包等特别关爱,邀请蕾蕾到队参加升旗仪式,一起分享成长故事,教导蕾蕾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在指战员的陪伴下,蕾蕾茁壮成长,学习成绩一直在班上名列前茅。而消防队就是她的家,家里的亲人就是消防指战员。
2021年3月27日,一名外地游客被困在山上,北极救助站接到报警,消防员踩着没膝盖的积雪,进山寻找被困游客,路非常难走,队员走一步,退半步,最后终于在半山腰一棵树下,找到已经冻僵的游客。消防员把身上的棉服脱下来给他穿上,几个人轮换着抬人下山,一名消防员脚背突然扭伤,硬是忍着直到完成营救任务。事后,被救的外地游客回到家乡,当起了“消防志愿者”,这举动在遥远的另一个地方与北极消防仿佛是注定的呼应。
事实上,不只是获救的群众,北极消防站近年以景区为抓手,组建了“万人消防大联盟”,平时在微信群里普及火灾救助常识、宣传消防安全知识、组织线上活动,已发动全国游客、当地百姓13万人成为消防志愿者,他们遍布全国各地,为提升全民消防安全意识作出了突出贡献。
在漠河,8万多人口,全年365天,每天24小时,火灾扑救,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始终在进行。
又是新的一天开始了,北极消防站上空,鲜艳的五星红旗升起来了!旗帜迎风飘扬,胜利歌声嘹亮,在中国最北的北方,有一群人正用热血青春,点亮世界上最美的光。
采访结束,我心里还阵阵回响着那首名为《战斗在最北方》的北极消防之歌——
我战斗在祖国最北方
天寒地冻冻不住热血满腔
浓烟烈焰何所惧
一腔豪情万丈长
地有极,心无极
界有疆,爱无疆
哪怕是赴汤蹈火
也要平安一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