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许克全的头像

许克全

网站用户

报告文学
202006/10
分享

彝寨新风九龙行

彝寨新风九龙行

心青年       

惊鸿一瞥,白水秋风。稻衣解解入明眸,掩不住金黄田垄,碧野苍穹!”这是新林山水留给我的初步印象。虽然现在离秋天还远,但碧野苍穹”仍然是它真实的写照。那年秋天,我来新林中学轮岗,知道有个纯彝族村庄名叫“九龙”心想,这个地方即使没有“九龙戏水”的壮观景象,也应该是个有模有样的地方。也曾在散步的时候,遥望过山窝里的九龙村庄它像睡在大山怀抱里的孩子一样。只是屋舍的轮廓不像低矮木房,鲜明的白色镶嵌在青山的背景上,给村子增添了几许宁静和安祥。

听说进九龙村有三条水泥路可行,我们选择了位于金星村二组那条比较平缓的道路。有同事在路上打趣地说:“如果晕车的话,这七拐八弯的转来转去,恐怕早就打野兔。”进入九龙村之前,我们特意在村口停车瞭望四周的风景。清澈的白沙河一路蜿蜒,一条水泥路沿右岸起伏延伸,直入更遥远的麻柳村。对面山上的红椿村居高临下,与九龙村隔河相望。山下两座水泥桥横跨白沙河,连接两地往来,方便村民出入。当一座座红黄相间的琉璃瓦房彰显着民族图腾出现在我们眼前,我们知道,这就是九龙!这个峨边彝族自治县新林镇一个拥有351户1372人的纯彝族村寨,原来是横卧在半山腰中的“部落”。它距新林镇政府4.2公里,距县城17公里;俯视着白沙河的清波,遥望着对岸高山上红椿村寨的错落和远山横亘与原始森林的墨绿。 

作为纯彝区,在你印象中可能是低矮的木房和牛羊践踏的烂泥浆;还泛滥着猪羊粪的恶臭也许随处可见的挂在院墙边上的衣裳,或者是鸡鸣狗吠情景羊奔豕突的野狂入目

但是,眼前的景象颠覆了我们心中的“部落”印象,那些落后的农村生活,早已远离新农村的幸福活。你看!这整洁的环境、这钢筋混泥结构的红瓦飞甍、黑黄相映的雕镂斗拱,彰显着一个民族的传统审美、寄寓着一个民族奋斗的传说。

我们在九龙一组曲比月古的家门口下车,与40多岁的他聊了起来。他身材匀称,一米六五高的个头,黝黑的皮肤配上向后翻卷的大奔头,显得精神抖擞、神态从容尤其是汉语表达相当准确,对答如流。我指着村庄顶端问他山上的风景咋样,他说风景很敞亮,特别是这个季节晴朗的日子里,可以放眼壮美山河;还说村里的水泥路四通八达、户户相通,可以开着车随意转悠。我问他这个季节都忙哪些农活,他说村上的土地都种了果树和药材,有点耕地也不多。“你们这个村子好象是安放在半山坡上,地理条件似乎也不是很好,在退耕还林及产业转型后,可耕之地少,运输也不是那么方便,为什么不整体搬迁到平坦的地方新建房屋?”我有些不解地问。

“农民的根在土地,我们土生土长,除了家乡情结之外,最是靠土地生活,搬走了再来本土生产,也不那么方便。所以,大家也乐意在原地努力,创造新生活。”曲比月古条理清楚地回答了我。

我知道彝族有很多风俗,特别是在婚丧两件事情上尤突出。于是就和他说起了这两件事。其实来之前,我采访过几个学生,其中有个红椿村的女生讲,她爸妈曾经说过,将来她结婚,他们不会向对方要求很多彩礼,只要按照县上规定办事就可以了。她们村子里过去曾出现过因彩礼而致人死亡的流血事件。可能她爸妈也从中吸取了一些别人的教训。曲比月古告诉我,居于传统的习俗,他们也很无奈;虽说大家都懂得一些道理,但根据目前情况来看,改变这种固有的习俗可能还有很远的路要走。至于丧事办理,一般也反对铺张浪费。有时也有“打牛”的情况,但不像大家传闻的那么排场。

一群孩子正在对面的果树下嬉戏,我顺口问了他村里学生上学的情况。他说:“现在的教育政策很好,学生在校读书不仅不交费用,还有营养餐、生活费,住校生还配发床上用品,个别学生还享受‘精准扶贫’政策补贴。这样好的条件,怎不上学呢?主要是大家转变了教育观念,认识到了读的重要性。村里早就办起了幼儿园,从小学到初中,没有一个辍学的。有一个智障儿童没上学,但学校老师每个月都会来送教”。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新林中学每月“送教上门”的教学任务。他说的这个同学名叫介朵罗布,是九龙二组介朵军长的四子,因智残未到校入学,但学籍属于2017级4班学生。自2018年10月起,新林中学就开始对该生执行了“送教上门”教学活动。新林中学由四位教师组成了“组织架构”,每月定期向他开展送教上门教学活动。   

既然已经来到了九龙村,不妨就去见见智障的介朵罗布。一进他家门,就见他在那边玩狗。他母亲井史阿支热情地招呼我们入座,还把其夫介朵军长从菜园地里叫回来接待我们。我们参观了他们家井然有序的电炊房和侧房里的三石“锅桩”,离开时才发现,他们养有两头黑色的母猪。于是和他聊起了一些养猪的事情。   

“你这黑母猪生小猪仔也是黑的吗?” 

“白的,公猪都是白色的良种猪”。  

“村里有没有养黑猪的农户呢?如果有,那可就致富了。”我一边问,一边表达自己的看法。  

“我们村里没有,但对面红椿村有人在山里散养黑猪,而且有黑母猪碰上了山里的野猪,交配后的黑母猪都产下了跟野猪长相极为相似的小猪仔。”  

“那这种小猪仔长大了能弄回家吗?”

“放在山上长大了就逮不住了,要在刚出生了就弄回家关起来养。”

“这种猪仔长大后能由养猪人随意处置吗?如果能,那不失为一种有效的致富办法。”

“可能可以吧,只听说了这些情况,没具体问过。”

辞别了介朵军长后,我一直在想:如果允许,圈养这种“二代小野猪不正是一条很好的致富之路吗?特别是靠近深山的村民,有这样的条件,是不是可以考虑呢?

走在排列着太阳能路灯的宽阔水泥路上,我们不禁感慨良多。“脱贫攻坚”的力度可谓前所未有!国家教育的全面发展,反映了一个国家的综合国力;各项政策的相继出台,也反映了国家和地区对教育的重视程度。作为在新林中学轮岗的教师,我们也知道峨边在“控保学”方面的有力举措;凡是未充分履行教育义务、导致学生辍学的家长,都会受到地方政府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处罚。国家政策到位了,办学效果是不是就突飞猛进呢?除了全体教师尽职尽责之外,尤其取决于我们学生个体认知和努力程度。

我来这里,其实只为见到一个做了一点小事的人物一一沙玛布根。听说他们在九龙村自发组织了一支志愿者队伍,自愿无偿担负起公路抢险、排险、马沟梳理以及整个村子的环境维护工作。一年多来,他们有顶风冒雨清理塌方、疏通交通的义举,也有不畏寒暑清扫路面、并将垃圾分类处理的平凡事迹。沙玛布根说:“志愿者”活动是二十多岁的俄木根尔发起的,当时有十四人参加;因有人外出务工,现在有九人在岗。他还强调:“哪怕只有一个人在村,这件事也要一直做下去。” 

 “听说你们为村里做的这些事都没要劳动报酬?”我问道。 

“我们是心甘情愿做这些劳动的,不是为了报酬才做这件事。” 

我心里一怔,忙问道:“是什么原因促使你们自发组织这个‘志愿者’?” 

“没有原因,党和政府给我们修了公路、建了房子让我们过上了好日子我们就该爱护它、珍惜它。我们没有能力回报党和政府的关怀,只能做点义务劳动来回报社会。”沙玛布根平静地说。 

 我不禁又一怔!“感恩国家,回报社会!”这是多么纯朴而又深情的口吻!如果它出自一个文化人之口,那再正常不过,但它出自一个五十一岁的劳动者之口、一个只有初中学历的少数民族之口,那简直是件了不起的事! 

“脱贫攻坚”的历史重任,在"闯关夺隘"的节节胜利中抵达关键时期,在全县上下紧锣密鼓的奋战迎检中,我仿佛更深层地看到了这场战役更深远的意义。金山银山是老百姓的梦想,但今天看来,“绿水清山”才是九龙人民更美好的希冀。因“精准扶贫”已经解决他们“金山银山”的问题,环保理念已在他们心中扎了根,都知道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自己。 

老百姓都懂得“感恩国家,回报社会”。使全国人民都能如此,以感恩之心奉献社会,那将是怎样的洪荒之力?我们庆幸于民族的觉醒,更欣喜于民族思想观念的更新和与世俱进。在庆祝九龙“脱贫”的同时,也要恭喜他们在精神世界的“脱贫”。“落其实者思其树,饮其流者怀其源"。虽不及“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光茫万丈,却是实实在在的拳拳报国心。 

出村的时候,遇见村里在新林中学初二(1)班晓龙同学,他热情地邀我去他家里作客,我从他惊喜的表情里读懂了尊重。当我走进他家时,她母亲正其他家人围着方桌坐在凳子上吃晚餐。桌上摆着香肠腊肉和他们喜欢的“豆渣汤”。我心想:这样的农村生活应该很不错——随意的一顿饭就能反映他们的生活水平。在我印象中,彝族同胞过去用餐是不用桌子的。一家人蹲着围住一木盆汤、啃着馍,共用一只汤勺,每个人用汤勺喝了汤之后,就直接把汤勺放入木盆中。眼前的改变,让我不由得想看看他们怎样煮饭。走进他家的房,我看见了电炊设备和整洁、干净的用物,一下就明白了他们过的是新生活。

“过去,你们彝族每家在堂屋右上角都有一个三块石头垒的‘锅桩’,而且围着它坐都很讲究,现在还在吗?”我试探性地问道。

“这个规矩已经改变很久了,修了新房之后,堂屋里是不设置“锅桩”的;有些人家虽然有,但都放在偏房了。”晓龙母亲答说。

离开晓龙家时,他母亲客气了很久,嘱咐晓龙送我上大路。信步走在这条横穿九龙村的水泥路上,路两的坡上、坡下都是挂了果的桃树。粉里透红的桃子在绿叶的掩映下,显得各外动人。看见坡下有人在桃林地里忙着,就问她做什么农活。她说是在“栽苕”。与此同时,我看见了成干枯的油菜杆茬还立在桃林里,等着腐化后变成农家肥,再把土地变沃。“林下套种”四个字一下就从我脑海里蹦出;这科学的种地方式,怕是只有在转变种地思路的前提下才会有。

 

        (九龙村的桃树挂果了        许克全摄)

在下九龙的路上,遇到一个赶马上山的汉子。见我车来的时候,主动把马赶到路边让行。这让我不觉得自己是从彝寨里出来,反而多了几分谦逊和温馨。下山后,我们特意从红椿村绕行回来,一时想去对面拍摄九龙村全景,二是想顺便看看红椿村的情况。

当汽车一路轰鸣翻山抵达红椿村二组时,眼前的景象又一次让我们流露了溢美之词。红椿村党群服务中心平稳坐落在开阔平坦的土地上,除了广场,还有植树种草的绿化带,让你仿佛觉得身处城市居民小区,心情那么舒畅。清新而没受一点污染的空气,天然氧吧一样的惬意。住在村委会旁边的二组组长阿果阿更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家里作客,主动给我们介绍村里建设的一些情况。下山的时候,虽然新修的水泥路坡度有些陡,但我们仍然感觉不虚此行。让我们看到这生长在大山险要之地的村民,纯朴得没有一丝生硬。我所见到的“脱贫攻坚”成效,远远不只是那些纵横交错的交通枢纽与整齐有序的红瓦飞甍,而是另一种民族风情的定义和新时代民族精神的延伸!它将乘着新世纪的东风,飞向振兴的乡村、飞向未来的新文明!             

 2020.6.4于新中

           (九龙村幼儿园       许克全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