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粹白的头像

粹白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8/21
分享

处 暑

处暑风来天地肃,正为早晚渐凉时。清风起,吹拂悠悠白云;秋雨落,带来凉爽的晚风。暑意渐消,酷热难耐的天气终于到达了尾声。时光继续向前,我们迎来处暑,一个壮美的秋天正在展开。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处暑是秋季的第二个节气,一般在公历每年8月22日、23日或24日,当太阳到达黄经150度的时候进入处暑时节。今年8月22日即为处暑日。《月令七十二候“处,止也,暑气至此而止矣。”处暑是秋天第二个节气,处暑之“处”,有停止、隐退之意。顾名思义,处暑也即暑天结束了。处暑节气里,天气变得凉爽,庄稼收获在即。

据《逸周书时训解》记载,处暑有“三候”:处暑之曰,鹰乃祭鸟。意思是处暑这天,老鹰会陈列捕到的鸟,如同人们祭祀时摆放供品一样。又五日,天地始肃。5天后,天地变得肃杀起来。又五日,禾乃登。再过5天,谷子就可以收割了。处暑节气的特征多见于古人的诗文作品中。元稹的《咏廿四气诗·处暑七月中》,全诗就是以处暑“三候”布景的。

暑气将尽,凉风渐起。此时三伏已过,北方冷空气势力加强,南下次数集解》:开始增多,气温急剧下降,气候转凉。北方大部地区雨量日益减少;江南雨势强度增大,雨时多阵发或间歇性,雨后天晴,空气清新。北方谷子、春玉米、高粱等先后成熟收割,棉花开始采收。

处暑节气之初有中国人传统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一一七月十五。鬼节七月半。处暑是七月下半月的节气,节气之初有中国人传统生活中重要的时间节点--七月十五。农历七月十五,道教称中元节,佛教称盂兰盆节,民间则称“鬼节”“七月半”中元节有着浓重的告慰祖先的意味。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元前一日,即卖练叶,享祀时铺衬桌面。又卖麻谷窠儿,亦是系在桌子脚上,乃告祖先秋成之意。又卖鸡冠花,谓之“洗手花”。十五日供养祖先素食。”在后世民间,中元节除了祭祀祖先,还有斋醮、放河灯等活动,用以拯救孤魂、超度亡灵。同时还有斋醮、放河灯等活动,用以拯救孤魂、超度亡灵。除了祭祖,人们还要酬谢土地,“各具粉团、鸡黍、瓜蔬之属,于田间十字路口再拜而祝”。

处暑也是民众占验天气和农事的日子。民国浙江《杭县志稿》记载了当地的一些农事谚语,如“处暑难得十曰阴,白露难得十日晴”“处暑一声雷,秕谷满场堆”,等等。另外,民间又以农历七月二十为棉花生日,这一天忌雨,谚云“雨打七月念,棉花弗上店”。

在饮食上,我国南北方均有处暑吃鸭子的习俗。福州人处暑还讲究吃龙眼和白丸子。

四序最喜新秋时。处暑是一个由夏入秋的转换时期,大自然开始呈现萧瑟的气象。“自古逢秋悲寂寥”,此时人们难免会产生一些悲凉的心境。但秋天有“霜叶红于二月花”的热情,也有“离离暑云散”的辽阔。处暑之后,秋高气爽,正是人们畅游郊野、迎秋赏景的好时节。此时暑热渐渐退去,天上的云彩也不似夏日那样厚重成团,显得格外悠闲自在,因此民间有“七月八月看巧云”的说法。“四时俱可喜,最好新秋时”,此时不妨走出户外,徒步郊游、登高望远、观云抒怀,以积极的心态迎接这个成熟与丰收的季节。

离离暑云散,袅袅凉风起。那绚烂只是人生的一瞬片刻,只有这成熟才是生命的本色。经历了春夏漫长的萌芽与生长,愿你能在这处暑时节,静享炎夏过后的清凉,迎接一个属于自己的丰收秋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