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以食为天,食以味为先,在渝菜和川菜中,几乎是无豉不成席。重庆西部的永川区,水秀山青地灵人杰,以生产永川豆豉闻名于世,人送美名豆豉之乡。
相传,永川豆豉的发明者是一位姓崔的女子。崔氏原是永川一富裕人家的小姐,自幼饱读诗书,容貌出众,聪明能干,贤良淑德。后因父亲病逝家道破落,不得已跟丈夫在城东跳石河边开了个小饭店。
明朝崇祯17年(公元1644年)的一天,崔氏带着几个孩子在家蒸黄豆。黄豆刚刚起锅,张献忠的部队打此路过,崔氏害怕官兵抢人抢豆,慌乱中将满满一筲箕黄豆倒于后院的柴草下,化妆成丑陋的老婆婆带着孩子们从后门逃了出去。
半个月后,崔氏回家,突然闻到后院奇香扑鼻,打开后院门搬开柴草,黄灿灿的豆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黑糊糊生霉发酵的“毛霉豆”。崔氏伤心地哭了起来,本想一气之下扔掉“毛霉豆”,又觉得那么多豆子白白扔了可惜,当时年年征战民不聊生,老百姓吃饭都成问题。于是,崔氏擦干脸上的泪水,捡出“毛霉豆”洗净加上食盐和白酒装在坛子里,以留着荒月家人佐菜下饭用。
想不到,第二年的二三月间,崔氏将“毛霉豆”端到桌上,家人居然争相食之。一位路过跳石河的外地客商品尝后,竖起大拇指赞不绝口,追问崔氏这道鲜美可口唇齿留香的菜叫什么名字。崔氏不好意思说出“毛霉豆”这三个土得掉渣的字来,刚恰门外一个邻居小男孩的牙齿掉了,又想到外地客商说吃了“毛霉豆”唇齿留香,崔氏急中生智冲口说出了“豆齿”这个崭新的名字。
外地商人酒足豉饱,乐不可支,将豆齿记成了豆豉,一路走一路宣传东城跳石河的豆豉。永川豆豉的美名,就此在神州大地上传开了。从那以后,凡是到永川的各地客商,都以到城东跳石河吃崔氏店里的豆豉为荣。大有到了永川,不吃东城跳石河崔氏豆豉,就等于没进永川城之意。
永川豆豉是以黄豆为原料,利用微生物发酵而制造的一种传统食品。可以分为三大类,传统毛霉型发酵豆豉,米曲霉发酵豆豉,细菌型发酵豆豉。精选当年产的优质黄豆,再按照严格的传统工艺流程来运作,每一道工序都有极其考究的操作规程。选出颗粒均匀的黄豆,去杂洗净,放入清水中浸泡,待泡豆发胀无皱纹,略有硬心时,装入竹篓内晒干,然后将黄豆煮熟,并焖捂100分钟,倒出散热,把黄豆倒入曲室内自然发酵,使其发酵结霉,待毛霉长出来后,还要上下翻动发酵胚,促使发酵均匀,发酵期一般在二十天之内。成熟后的发酵胚,分解成颗粒状,再与食盐、高粱、白酒、醪糟等混合拌匀,装入坛内密封,半年即为成品。
永川豆豉的独特风味,跟永川得天独厚的水资源和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密不可分。水是豆豉的血液,黄豆是豆豉的肌肉,微生物是豆豉的骨骼。血肉骨构成了永川豆豉360载之精魂精髓。永川桂北两山下的五板桥沟头,一汪泉水清幽的古井成为豆豉的生命之源。井水无色无味,透明微甜,呈弱酸性,对霉化和发酵十分有利,属于豆豉用水中的精华。
永川豆豉色泽晶莹、光滑油黑,清香散粒,化渣回甜,鲜美可口,营养丰富,香气四溢。永川豆豉可用于烹饪,也可代菜佐餐,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极高。永川豆豉与回锅肉、鲫鱼、火锅、春鳝、大虾、排骨、豆腐、白菜同烧蒸煮,别有一番滋味。永川豆豉富含蛋白质和各种氨基酸、乳酸、磷、镁、钙及多种维生素,具有一定的保健作用。永川豆豉有开胃助食、帮助消化、增强脑力、解表祛汗、美容养颜、促进胃液分泌、稳定血压、防疾抗癌的功能,对心脑血管疾病的辅助治疗和延缓衰老也有奇特功效。明朝吴录《食品集》中记云“豆豉味甘咸,无毒,主解烦热,调中发散通关节,香烈腥气。”
得到崔氏谪传的崔家后人,将永川豆豉的制作工艺一代一代传了下来。花开花落,寒来暑往,360载风风雨雨之后,永川豆豉终于从传统民间的小型家庭手工作坊,发展成了现代科技的大型食品有限公司。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中国大地上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永川豆豉也在各方面取得了辉煌的成就。2003年通过了QS认证和IS09001国际质量体系认证,2005年荣获“全国食品安全百佳先进单位”奖,2005年进入统一和华龙面集团,屡获“重庆市名牌产品”“重庆市著名商标”“博览会金奖”等殊誉,2008年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产品远销日本、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
永川豆豉与巴渝文化和茶竹文化相互交融,名扬四面,香熏八方。而崔氏(在这里,我们应该尊称她为崔婆婆了),这位永川豆豉的开山鼻祖,则代表了永川百万儿女的勤劳和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