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纯明的头像

魏纯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1/27
分享

赶 年 集

魏纯明

2022-1-26

旧历的年底毕竟最像年底,村镇上不必说,就在年集中也显出将到新年的气象来。眼看到了年根根,每天都是好日子。随着春节的临近,那带有古老醇香的年味一天比一天浓。

忙年肯定少不了赶集。赶集,是一些地区对参与在固定时间、固定场所进行的贸易活动的俗称,而年集是一年中最大的参与人数最多的一次,一般在农历新年前。这期间年味最浓的,莫过于热热闹闹的年集了。腊月里来赶年集,是人们多少年来久久不散的乡情,也是农家腊月里忙年的重头戏。我国地域辽阔,各地风俗迥异,年集的规模和物品也各有特色。尤其在北方,起着“一集连万家”商贸集散地作用的集市,往往规模较大,参与的人数众多。一些历史悠久的老集,吸引力和影响力都甚广。

年集,可入画可入梦。我的老家山东鲁北平原的农村。追本溯源,吾族原籍枣强,明初徙居于武定府惠民县之东南永安镇,开始居住修建并延续至今,已有600多年历史。厥后吾族日盛,又有集市。遂更名魏家集。虽然我老家年集的规模没有那么隆重,但论人气和物品的丰盛,却一点儿也不逊色。

老家的年集就在我们村上,我们有一个十字街。那里有魏氏庄园,也是集市的理想场地。后来,集市搬到东边乡镇驻地。听我爱人说,现在又搬回原来的地方了。平日里,老家的集市有固定的时间,农历逢四、逢九开市。一年中无论农忙农闲,集市上的四时之景总是车来人往、熙熙攘攘,充满了浓浓的烟火气。集市上大多是当季的农产品交易。而到了腊月里特别是过了腊八之后,交易的货物就会变得尤其丰富,吃的、穿的、用的、耍的,干的、鲜的、生的、熟的,五花八门,应有尽有。这时候去集市尽情采购,乡亲们统称为“办年货”。

乡下的集市,在腊月里最为丰富,各种物品摆满了宽敞的街道。天还没亮,四乡八村的人们就已经蜂拥而来,忙活年货的采购。这时候,无论家里条件如何,赶年集是家家都不会忘记的事儿。有钱的,会在年集上大包小包地采购,车拉人扛,一路满载而归。日子拮据些的,也总是量力而行,异常慷慨,以期过年时家里的伙食得到改善。人山人海的集市上,大人和孩子不停地走走瞧瞧、讨价还价,清脆的鞭炮声、爽朗的叫喊声此起彼伏。

童年时的赶年集。我生于20世纪60年代中期一个闭塞落后的小乡村,一般的集市都位于乡镇政府驻地,而我所在的村处于乡镇政府驻地。在那个又穷又偏僻的环境里,平时赶集对小孩子来说是一种可望而不可即的梦想,但年集却不同,因为快过年了,孩子们都放了假,大人们也为了讨个吉利,只要不是特别困难的家庭,只要天气晴好,我们这些小孩子就可被获准去赶年集。于是在那个没甚乐趣、生活枯燥的时代,赶年集就成了我们这些小孩子一年中除春节之外最为快乐幸福、最为盼望的日子。每年的中秋节一过,我就开始掰着手指头计算年集到来的日子。

盼了月亮盼星星,终于这一天姗姗而来。记得小时候,母亲总会在春节前的那一段日子,带着我们兄弟姊妹去赶集。起个大早,简单吃几口饭,就上集了。那时的赶年集对我们来说也是一种快乐。大人们在前面走,几个小孩子在后面一边走,一边说,要么讲故事,要么猜谜语,要么回忆赶年集的情景,实在无话可说时,就追打着玩游戏,也不知不考虑时间的早晚。就这样,一路说着笑着,玩着闹着到了集市。

热闹的集市。集市上人山人海,随便找个高处向远处一看,便是拥来挤去的人头,真可谓摩肩接踵、水泄不通。集上有很多地摊,这让我们兴奋不已。逛了东家逛西家,看了南家看北家,一家也不落下。实际上我们并没有什么目标,唯一盼望的是母亲能给我们多买些鞭炮,那是当年孩子们的挚爱,做梦都想有几挂红红的响鞭拿在手里。最热闹的也要数烟花市场,那时的烟花品种也单一,不过是鞭炮、二踢脚、起货之类,但那些烟花小贩却不因物品的单一而放弃一年中展示自己的最佳时机,争相比试着各人物品的好坏,往往是你放一挂鞭炮,我就点两个二踢脚,各种声响此起彼伏,汇总起来,让人听着“噼哩啪啦”“乒乒乓乓”,煞是热闹。但这热闹与胆小的女孩子无关,她们只敢远远观望。但我却因了有哥哥相护,时常混进去捡一些哑巴鞭炮出来分给俩妹妹,我也因此在她们眼中成了了不起的英雄,于是,于热闹之外,我又享受到一种高高在上、被人推崇的自豪。

家乡浓浓的年味,怎么少得了家家户户大门两旁吉祥如意的红春联?我们家卖过春联。穷来写副字画卖,不教人间造恶钱。改革开放的初期,我们家的日子还是一时拔不上脚来,我和哥哥都上高中,虽然不交学费,但是每年寒假开学后,要带书费和生活费,也是一笔不小的开支。我父母就想到了寒假卖对联,后来又卖中堂、卖四扇屏、六扇屏等。父亲整夜整夜地写,我们冒着严寒去赶集。有时父亲还在集市上当场写对联,顾客挤满了我们的摊子。一个寒假下来,收入可观。年过得比往常好多了。开学后的书费和生活费也不发愁了。后来,我寒假也写对联卖过。星光不问赶路人。赶集的没有睡懒觉的习惯。我晚上熬夜写好对联。到了赶年集的这一天,天还没亮,我就起来了,起得格外早,去晚了怕路上拥挤,还占不着好摊位。贴上红春联,就是把对美好生活的渴望浓缩在红红的喜庆里。在农村虽然有自家书写春联的习惯,但很多人还是愿意去集市上挑着花样买。数不清的各种款式的春联、福字、窗花,让人挑花了眼。

如今,老家农村早已旧貌换新颜,田园诗画绘就美好乡村。原来封闭偏僻的村庄变成魏集古村落旅游区,乡亲们的腰包也越来越鼓,日子一天比一天红火。日子富裕了,生活中衣食住行啥也不缺,可乡亲们为何还这么热衷于赶集呢?其实,人们赶集,赶的是一种好日子的心气儿,图的是集市上的货全、货鲜、货俏。挑着鲜活的吃,冲着时尚的穿,盯着新潮的走,乡亲们是越活越有滋味了。

这边,有糖果、糕点、瓜子、花生、核桃等零食;那边,有各种款式的衣服、鞋子、棉布等。再往前走,有家里用的各种厨房用品。“备新碗箸过新年”,即使家中不缺碗箸,新年里也要购买一套新的,新的一年从新碗箸开始更新。还有那五颜六色的各式年宵花,其中,兰花、富贵子、金橘、君子兰等尤其受到人们的喜爱。

东西买好了,一一结账、付款。如今随着科技的发展,年集上买卖双方的付款方式也紧跟潮流。手机付款比比皆是,货摊上的塑封二维码就挂在眼前,连大爷大妈都会使用。

赶年集热热闹闹,办年货忙忙碌碌。悠久的传统年俗,纯朴的民间乡风,在这辞旧迎新之际,氤氲在乡亲们的心中,绽放出朵朵幸福温馨的花儿。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