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纯明的头像

魏纯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211/19
分享

草蛇灰线 伏脉千里 ——说说《红楼梦》前五回与后五回的照应

《红楼梦》这部章回体长篇小说,是中国古代小说艺术的一座高峰。据说有多种独创性描写和手法,可以说是中国小说史上的里程碑。假如我们读过其他中国现代小说,或许会觉得《红楼梦》平平无奇,殊不知它在很多方面乃是鼻祖地位,一直被模仿,从未被超越。

《红楼梦》值得称道的写作手法有很多,其中最为人所知的便是“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种手法之所以出名,原因有二,一是因为红楼梦全文的确处处使用,关键至极,二是因为红楼梦结局遗失,凡希望根据前80回情节试图推测后文结局的论者,必用“草蛇灰线”开头。这里,我说说《红楼梦》前五回与后五回的照应。

把握前五回的纲领作用。《红楼梦》的前五回,以“通灵宝玉”的来历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既勾勒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预示了贾府末世的衰败;第六回到第一百一十五回虽然写了十余年光景的生活,却是基于前五回铺叙的背景展开的,因此阅读和把握前五回对于理解全书非常重要,可以说读懂了前五回才能更好地理解后面发生的故事。

把握后五回的纲总结作用。《红楼梦》的后五回,以“通灵宝玉”的失而复得为中心,扼要地描写了天上的太虚幻境和尘世的荣宁二府,既回顾出贾府百年的兴盛,又描写了贾府末世的衰败;第六回到第一百一十五回写了十余年光景的生活,在后五回进行了总结,因此阅读和把握后五回对于理解全书也非常重要,可以说读懂了后五回才能更好地理解《红楼梦》

《红楼梦》前五回与后五回的对照。

第一回,石头的来历;第一二〇回,石头的归宿。来处是归处。

第一回 甄士隐梦幻识通灵 贾雨村风尘怀闺秀

第一二〇回 甄士隐详说太虚情 贾雨村归结红楼梦

第一回,写了“无材补天”的石头的故事,写了神瑛侍者与绛珠仙草的故事,还写了甄士隐和贾雨村。提纲挈领,总揽全局,在全书中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在这一回中,我们知道了通灵宝玉的来历,一块顽石动了凡心,要到富贵场中、温柔乡里享受快活,可以说是一块石头的奇遇记。通过那个石头与空空道人的对话,作者明确地发表了自己对小说创作的主张,这或者正是全书的纲领。作者还向我们介绍了全书的艰辛创作和书名改动过程,空空道人检阅抄录《石头记》后易名《情僧录》,东鲁孔梅溪则题曰《风月宝鉴》,后经曹雪芹批阅十载、增删五次,题曰《金陵十二钗》,之后便有了我们深深热爱、手不释卷的《红楼梦》。

第一二〇回,那一僧一道将宝玉携归青埂峰下。又不知过了几世几劫,空空道人把抄来的《石头记》交给悼红轩曹雪芹,请他传世。就有了这本奇书。贾政去金陵安葬贾母后回京,于归途中在船上写家书时遇宝玉拜辞,被僧道携之同去,贾政追不上,只见白茫茫一片大地真干净。薛蟠被赦免被家里花钱赎回,誓改前非,香菱被扶正,后难产死亡。薛姨妈含悲劝慰宝钗,宝钗有遗腹子。袭人不得已而嫁蒋玉菡。甄士隐遇到被罢官的贾雨村,告知贾府将来会“兰桂齐芳,家道复初”。红楼梦终结。

第二回,宝玉衔玉而生;第一一九回,宝玉了却尘缘。

第二回 贾夫人仙逝扬州城 冷子兴演说荣国府

第一一九回 中乡魁宝玉却尘缘 沐皇恩贾家延世泽

第二回,贾雨村做了官便胡作非为而被罢官,到林家当了家庭教师,教的女学生就是林黛玉。林黛玉的母亲病亡。贾雨村遇见了商人冷子兴,听冷子兴叙述贾府人事;着重介绍了贾宝玉的出生及其怪癖,以及甄贾(真假)宝玉的情况。又谈了天地生人的一套哲学。林如海请贾雨村护送女儿林黛玉到外婆家——贾府;林如海又向他的内兄(夫人之兄,黛玉之舅)贾政(宝玉之父),推荐黛玉的老师贾雨村,望贾政帮忙谋官。

第一一九回,宝玉了却尘缘,考完走失。宝玉丢玉之后似有疯傻之状,实有弃红尘之意。对王夫人表示会中个举人报答父母养育恩,作别宝钗。乡试之后宝玉即失踪不见,合家悲痛。王夫人哭得一句话也说不出来,宝钗心里却明白八九,知是出家去了。贾环等趁机欺负弱女要卖巧姐,平儿和巧姐儿仓促逃去刘姥姥庄上避难。科举放榜日,报信的登门高喊宝玉中了第七名举人,贾兰中了一百三十名。李纨欣喜不敢表露,宝钗王夫人却悲恸不已。探春回乡,贾府复官,赏还了家产。贾琏回家团圆,贾赦贾珍遇赦。

第三回,宝黛初会;第一一八回,金玉终言。红线。一条红线穿红楼,一条红线牵出宝黛钗的情感纠葛。有人把材料比作珍珠,把线索比作一条红线,小说就是用红线串起珍珠。红线,写了贵族叛逆者等进步势力,歌颂了他们的青春、爱情和生命,表达了新的朦胧理想。作者通过红线将小说联珠缀玉般地交织起来,使小说的各个层次贯通弥合,形成一个严密的整体,“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正所谓联珠缀玉情绵绵,一条红线百回连。作为贯串《红楼梦》情节的红线人物林黛玉、薛宝钗,分别置于第三回、第一一八回,可见作者的独运匠心。

第三回 贾雨村夤缘复旧职 林黛玉抛父进京都

第一一八回 记微嫌舅兄欺弱女 惊谜语妻妾谏痴人

第三回,黛玉母逝,贾母派人来接黛玉,林如海请雨村同行并写信给贾政为雨村谋求复职,黛玉进贾府,不肯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怕被人耻笑。见到外孙女,贾母不免伤感。

黛玉见了大舅母邢夫人、二舅母王夫人、李纨、迎春、探春、惜春,后又见了王熙凤。晚饭后,宝黛初见,均有似曾相识之感。宝玉问黛玉是否有玉,听到黛玉说没有,宝玉则痛骂那块玉是“劳什子”,并哭闹着当众摔玉,经众人劝解才作罢。这一回描写了宝玉和黛玉的初次相见,两人都有似曾相识的感觉,这就是前世的缘分,毕竟前世贾宝玉浇灌林黛玉这颗仙草,两人是上辈子的仙缘。

第一一八回,微嫌,细小的嫌隙。舅,这里指王仁。兄,这里指贾环。弱女,这里指巧姐。贾芸不舒服贾蔷说假话哄赖家,又加上输钱不少,与贾环一拍即合,说是拿巧姐出气。两人为了推卸责任,把王仁也拉进来,让王仁去找邢大舅,他二人去找邢夫人和王夫人吹嘘外藩王爷等等。惊谜语:我认为就是双方对一些字眼、词语上各有各的理解,好似猜谜语一样,说的是同一个事,但理解得却不一样。妻,这里指宝钗。妾,这里指袭人。痴人,这里指宝玉。这里,宝钗、袭人劝宝玉好好读书,考取功名;宝玉最后也想考取功名,彻底放下家庭负担,出家为僧。宝玉看《秋水》,想出世离群。宝钗以古圣贤、忠孝赤子之心打动宝玉,要宝玉能博得一第。宝玉与她辩论,又说,博得一第也不是什么难事。袭人也以情劝宝玉不能听信和尚的话,不能离家出走。宝玉听了,低头不语。

第四回,薛蟠,横行乡里;第一一七回,贾环,败坏门庭。黑线。作为贯串《红楼梦》情节的黑线人物薛蟠、贾环,分别置于第四回、第一一七回。可见这些纨绔子弟是什么货色? 黑线,写了封建社会的黑暗势力,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及其不可克服的内在矛盾,对腐朽的封建统治阶级和行将崩溃的封建制度作了有力的批判,使读者预感到它必然要走向覆灭的命运。

第四回 薄命女偏逢薄命郎 葫芦僧乱判葫芦案

第一一七回 阻超凡佳人双护玉 欣聚党恶子独承家

第四回,遭薛蟠杀害的人名叫冯渊。冯渊年十九,本好男风,遇被拐后长大之英莲,愿结良缘,于是在拐贩处把英莲买下,拐贩却又重卖于薛蟠。冯渊与薛蟠相夺英莲,豪强者胜,冯渊遇害。由贾政举荐,时任应天府尹的贾雨村恰巧受理此案,最初贾雨村本想明断,却被府中门子(昔日葫芦寺沙弥)劝阻,门子把薛蟠及本省贾、史、王、薛四大家族之间的利害关系相告后,贾雨村徇私枉法,依从门子之计放走薛蟠,草草断案为薛家代为掩饰。薛蟠之事了后,薛夫人带同其子薛蟠、其女薛宝钗暂居金陵贾府梨香院。

第一一七回,超凡,指超越凡俗,超然于尘世之外,达到圣人的境界。这里指宝玉要见的和尚。佳人,美人,这里指袭人和紫鹃。袭人、紫鹃拦住宝玉,不让宝玉将玉还给和尚。欣聚党,指贾环、贾蔷、贾芸、王仁、邢大舅一伙臭味相投,聚在一起。恶子独承家,这是说贾政带人送贾母灵柩回南方,贾琏因父有病要离开贾府去外地探望,只有贾环在家独承家业。贾环,举止粗糙,诡计多端,自轻自贱,不识好坏,是个从上到下不得人心的主儿。现在他父亲不在家,赵娘姨已死,王夫人也不会理会他。他加入了贾蔷一伙,在一起吃喝玩乐,无所不为。趁着酒兴,说凤姐不好。他对妙玉遭强盗抢走,幸灾乐祸,说妙玉从不拿正眼瞧他。从他说的酒令词看,他还有些诗才。

我把《红楼梦》进一步归结为,“红与黑”。“红与黑”代表着进步势力与封建势力。《红楼梦》通过对贵族叛逆者的歌颂,表达了新的朦胧的理想;同时小说揭露了封建社会后期的种种黑暗和罪恶。为此可以用“红与黑”象征其作品的创作背景:“红”象征贵族叛逆者的进步势力,他们的青春生命和美好,而“黑”则象征封建家长们的黑暗势力。作者用它长期以来对封建社会生活的观察,联系当时的实际,注入他对社会矛盾的认识,使《红楼梦》成为一部全面深刻反映封建社会盛极而衰的优秀作品。

第五回,一游幻境,梦的开始;第一一六回,再游幻境,梦的结束。

第五回 游幻境指迷十二钗 饮仙醪曲演红楼梦

第一一六回 得通灵幻境悟仙缘 送慈柩故乡全孝道

第五回,贾母怜爱黛玉如宝玉;宝钗来后,人多倾向之,黛玉不忿;宝玉视其如一,略偏于黛玉;二人因亲密后生口角。贾母等去宁府赏梅。秦氏(乃贾母“重孙媳妇中第一个得意之人”)领宝玉去她房中安睡。梦中观看“金陵十二钗”正册、副册及“又副册”。第五回是全书的总纲。通过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利用画册、判词及歌曲的形式,隐喻含蓄地将《红楼梦》众多主要人物和次要人物的发展和结局交代出来。 至此,全书的主要人物、环境背景、发展脉络、人物命运基本上交代出来,小说的情节发展便在此基础上展开了。

第一一六回,宝玉二历幻境;宝玉厌弃功名,看淡儿女情缘。和尚送玉,宝玉醒了。麝月一说,宝玉复又死去,和尚也不见了。宝玉的魂魄跟着和尚去了。见一牌楼似曾相识,上书真如福地,对联假去真来真胜假,无原有是有非无……和尚赶来拿镜子一照,鬼怪都消失了。宝玉回到尘世。众人看宝玉醒过来,想起和尚。惜春想到妙玉扶乩说入我门来,应该是佛门。宝玉记着册子内容,知道大家的结局。宝玉回魂后,不但厌弃功名仕途,把那儿女情缘也看淡了。

“草蛇灰线,伏脉千里”,这是曹雪芹在《红楼梦》里运用得最为成功的一种文学表现手法。这条法则古已有之,只是到了曹雪芹这里,就被推到了炉火纯青、登峰造极的极致,迄今为止,还没有任何一个文学家可与曹雪芹于此项上媲美,无以抗衡,甚至无法望其项背。这就是曹雪芹和他的《红楼梦》带给我们的独特阅读体验与文本感受。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