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纯明的头像

魏纯明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302/10
分享

桂梅老师,您好! ——话剧《桂梅老师》感后感

2023年2月9日晚,在淄博保利大剧院,我、孙润清和杨老师一起观看了云南省话剧院创作的话剧《桂梅老师》。看完话剧我接受了剧院的采访。

《桂梅老师》是云南省话剧院创作的话剧,由王宝社编剧,王宝社、常浩导演,李红梅领衔主演。该剧讲述了“七一勋章”“时代楷模”等荣誉获得者、丽江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的故事,浓缩了她几十年的人生经历,展现了她“不忘初心”的精神与信仰。话剧是对英模戏创作的一次超越与突破。不同于以往的英模戏,该剧用“往事重演”的现代戏剧形式展开,通过对张桂梅老师的深度解读,展现并赞美了共产党员的风采,讴歌共产党信仰的力量。

“爱要形成良性循环。”这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云南华坪女子高级中学校长张桂梅常说的话。在第十三届中国艺术节上,云南省话剧院以张桂梅为原型创作的话剧《桂梅老师》,荣获我国舞台艺术领域的政府最高奖——文华大奖。

在思想内容上,话剧《桂梅老师》用一次次的灵魂拷问,回答了什么是大爱无疆。没有拔高,接地气。创作是拨动心中的琴弦。主旋律作品弘扬生活的真善美,是时代强音,更是大众不可或缺的“精神维生素”。主旋律作品,要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统一,增强人民精神力量。桂梅老师在那片大山里的功德,往小了说是改变了那些孩子们的命运,往长远看,又何尝不是改变了人类的命运?那些长大了的女孩子们,她们成为各行各业精英,女教师,女法官,女警察,女医生……她们又用柔软但坚实的臂膀,扛起了承上启下的教育重任。正是这份爱的循环,文明力量的承接,才汇聚起民族的文化长城,爱的海洋。

一位乡村教师的理想主义情怀。她是学生们心中的“最美乡村女教师”,是孩子们称赞的“最美的妈妈”,也是宣讲者眼中“创造出一个个生命的奇迹”的“美丽的女人”,然而,她似乎更倾向于大家把她视为一个“疼了会喊疼,急了会骂人”的普通人。云南省话剧院的话剧《桂梅老师》通过对场景的再还原,追寻“时代楷模”“七一勋章”获得者张桂梅的“初心”与“来路”,揭示其丰富的精神世界。让更多人把心中爱的源泉激活。“老师做的事我们也能做,所有人都付出,爱就有了良性循环!无数人的爱加起来,才是真正的——大爱无疆!”这是话剧《桂梅老师》中同学们的台词,振聋发聩。

最打动我的一场,女子失手杀死了自己的丈夫,在八岁的儿子面前。她因此进了监狱。孩子变得沉默寡言,更不肯原谅妈妈。失去了所有希望的母亲,在监狱里几度自杀,想结束毫无希望的生活。让狱警也束手无策。

是桂梅老师,劝动了孩子。在孩子生日这一天,她亲自带着一盒蛋糕,陪着孩子,来到妈妈服刑的监狱。开始孩子是抵触的,他低着头,不吭一声,他不愿意叫出妈妈,也不许妈妈切蛋糕。这时的桂梅老师,是一个兼具着母性情怀的女性,她用使眼色,小动作,哑语,来表现此时人物的心理。此时的舞台灯光,转场调度,都运用得非常巧妙,一些狱友在议论前面那个杀夫的女人,由她们的议论,女人的解释,揭开了悲剧之谜。母亲回忆,那天,就是因为想给儿子买个蛋糕,过生日。好不容易攒下的十元钱,被丈夫抢去喝酒。他喝得烂醉,还打人。这时女演员的表演非常真实、可信,她说开始是因为打断了男人的腿,她娘家人担心他好了会用更暴力的手段打她,甚至会打死她。所以那个母亲比画着“打呀打呀”——一场悲剧就这样发生了。

原谅了母亲的少年,他亲手切了蛋糕,端给母亲,喂向母亲的嘴边。母亲想吃,又退回给儿子,让儿子先吃第一口。这时音乐响起,母子抱头痛哭。在场的狱友,狱警,无不动容。台下的观众,也揪紧了心。这就是人间至情,也由此引出,教育失位,“有的人要用一生治愈童年,而有的人,可以用温暖的童年治愈一生。”

在艺术形式上,话剧《桂梅老师》不追求形式的花哨,深深地扎根生活的沃土。释放想象力,激发创造力。创作者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作品在融入民族文化元素、彰显本土特色上做出有益探索。仰望星空、脚踏大地,成为《桂梅老师》打动人的重要力量。《桂梅老师》是时代的见证,同时通过书写和表达,释放人们的想象力,激发人们的创造力。依托新生代的创作力量,作品将继续运用新技术新媒介书写中国故事,实现中国精神的美学表达。

讲好新时代教育的故事,在欣赏、解读、传播与交流中,开启人生美的历程。典型人物所达到的高度,就是文艺作品的高度,也是时代的艺术高度。创作既有“大时代”的洪流和激荡,也有“小人物”的温度和光芒。时代给予人物怎样的影响,人物奋斗又怎样推动时代向前,是故事主题的双轮驱动。中国不乏生动的故事,关键要有讲好故事的能力。作品以平实温暖的情感讴歌新时代人民教师的精神风貌,以朴实明亮的笔触描绘普通人的奋斗梦想,讲好新时代中国教育的故事,记录下时代前行的足迹。

英模题材戏剧首先面对的是如何协调“先进事迹”与“形象塑造”的关系,也就是如何解决“英模人生”向“戏剧人生”的转变,进而在舞台上塑造出有血有肉的人物。现实中,编剧王宝社与张桂梅有多年交往,不仅了解桂梅老师,而且积攒了很多动人的故事,这些故事串联起来就是很好的情节骨架。但王宝社没有选择一条以现有材料的堆砌讲述英模业绩的捷径,而是带着与普通人一样的疑问走进桂梅老师,把人们对桂梅老师的困惑、不解带进剧作,从英模与普通人共通的一面写起,展现桂梅老师一步步实现梦想的过程。

  复杂而多重的社会身份以及背后的感人故事,足以让桂梅老师的精神闪耀而炫目。然而,在每一个身份背后,创作者却在努力去掉英模光环对真实人生的遮蔽,竭力写出人物性格、情感的脆弱与复杂。作为普通的女性,她想念自己的爱人、对自己的亲人有愧疚;作为“一校之长”,她脾气够大,不近人情,眼里揉不得沙子,以严苛的标准要求每一位师生,成了师生眼中的“大魔头”;但更多时候,她是以坚韧不屈的心态对待挫折与困难,用她的爱与智慧为学生和孩子们架起一座通往未来的桥。  

建议,在个别情节的设置再深入一点,递进得有层次,整部剧会更丰盈饱满。教育发展不能“脱实向虚”,作品不能“脱实向虚”。唯有扎“实”信念、练“实”功夫、夯“实”情感,才能展现好新时代教育蹚过改革深水区时的抉择、奋斗与收获。用优秀的文艺作品,为时代放歌。云南话剧团的这部《桂梅老师》,无疑是一次生动的实践。在同类题材中,这部剧也称得上是上乘之作。但如果在个别情节的设置再深入一点,递进得有层次,整部剧会更丰盈饱满。比如,黑板上小姑娘画的想念家乡那幅画,房屋,小河,门前的老树。老师简单讲讲,她父亲书包里背来学费的艰辛,不容易,她就惭愧地擦掉了。这一擦太单薄。再如,高山上心灵独白那场,听得不清。可以用画外音辅助,进行简介。还有后半部分,跌宕起伏中矛盾的分量不是逐级的,而是高潮过后又有陷落。“桂梅老师”这个人物的原型还生活在我们中间,搬上舞台的“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表现需要再深入、细致,潜下去升上来,方可达到至臻至诚。

总之,云南省话剧团创作的这部话剧《桂梅老师》,已是舞台剧中的优秀之作。巡回演出成为一个流动的生活空间,《桂梅老师》正是人们热爱生活、抒发情感的生动表达。现实中的张桂梅老师,还在与病魔赛跑。感谢编创人员为观众捧出的这台优秀剧目,感谢他们践行总书记的号召,用优秀的作品鼓舞人,为时代放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