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纯明的头像

魏纯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4/10
分享

用一生弦歌

魏纯明

2019-4-10

《庄子·秋水》上写道:“孔子游于匡,宋人围之数匝,而弦歌不辍。”

我从小就喜欢唱歌,在山东民歌中浸泡,耳濡目染。天上不会掉馅饼,唱好一首歌要付出很多艰辛。这之后几十年,唱歌之于我,是热爱,更是我生命中不可分割的部分。

我对歌唱事业的认识也随之变化。一开始,大家喜欢,我就使劲儿唱,为有了自己的歌而振奋。慢慢地,我发现我的歌不仅可以带给人们欢乐,还可以带给人们力量。

唱歌要有真实的情感和人物形象,我每次歌唱时都能首先打动自己,唱出的歌不会“空”,不会只是炫音色、炫技巧。在歌唱时,要特别注重和观众心与心的交流,这是真诚的感情使然。自豪地讲,我发自内心地想歌颂中国人,想让大家在我的歌声中听到、看到中国人的气概。

声情并茂是每一个歌者追求的境界。“声”先于“情”,是“情”的基础,只有把“声”的技术、技巧解决好,才谈得上声情并茂,而不是解决不了声音问题,就用所谓的情感来代替。

如何解决好声音问题?这需要扎实的基本功、科学的发声方法。歌唱要像练武一样坚持练声,唱到老、练到老。只凭借天生一副好嗓子唱歌,很难走长远,漂亮的音色就会一闪而过。只有在科学发声方法指导下坚持练声,才能让你的声音永葆年轻。

如何解决好声音问题?还要靠心控制好音准。我为此自学二胡。不急不躁地拉木头,一丝不苟地打磨,全神贯注地体会,屏气凝神地拉琴,手中的二胡也仿佛被赋予了生命……

拉二胡得花10多年时间才行,可不能心急。面板、琴杆都需要进行自然干燥,以达到最好的共鸣效果。我从练琴中找到了灵感。四分拉弓,六分摸弦。要不断精益求精。刚开始,我只将二胡看作一种普通乐器。随着进一步接触名家名曲,我被震惊了!原来,二胡既深沉内敛又明亮华丽。

在这个过程中,我感受到了前人的思维和态度——乐由心生。我们的视野应放在世界的大背景来探索艺术之美。向内寻找,不会忘本;向外探寻,用世界的语言诉说音乐蕴藏的文明。我希望通过表演展现中国音乐的价值观,让更多人了解中国的民族音乐,触摸中国人的内心。我有时自嘲为“不靠谱”。“不靠谱,靠什么?”笑曰:“靠心。”

歌唱要守得住孤独,耐得住寂寞。“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就是要用这样的精神去磨炼每一首歌。只有成百上千地练,才越唱越好,才被大家接受和喜欢。

好的声音一定是自然的,不是“做”出来的。无论哪种唱法,追求的声音都是一样的:圆润、明亮、结实、高位置、深呼吸。但当前的现象是,很多人喜欢拼尽全力唱、飙高音,在演唱时加了很多劲,把自己最好的声音和音色埋没了。所以我认为一定要“做减法”,轻声唱、小声唱,唱出属于自己的最好的音色。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艺术阅历的积累,我又有新的认识。那就是,让中国民歌在我们这一代人身上得到继承和发展,也在历史中留下我们这一代人对中国民歌的爱与诠释。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年,我将把《我爱你,中国》奉献给所有支持、厚爱我的听众和观众朋友们。

也是在这个过程中,我越来越体会到中国民歌的魅力。意大利民歌之所以能广为传唱,是因为有像帕瓦罗蒂、多明戈等重量级艺术家演唱和传播,我们也需要演唱、推广中国民歌,让越来越多的人听到。

客观地说,中国民歌的空间正在萎缩。现在各种真人秀和比赛很多,给我们民族声乐的平台有多大?在某些地方,如果一个中学生说喜欢民歌,估计会被同学们笑话吧!是因为歌不好听吗?恐怕不是。是因为没有给年轻人听我们唱歌的机会。在心底留下一粒民歌的种子。作为民族声乐爱好者、传承者,必须在热闹纷繁中坚持走民族声乐这条道路,同时主动学习借鉴当代年轻人喜欢的演唱方式,让中国民歌既是传统的又是时尚的。

亦弦亦歌,弦歌互补。唱歌的有的不懂拉琴,而拉琴的人有的又不会唱歌。经过这些年的苦练,我算是初步找到了那个让我魂牵梦萦的声音。我与我的前辈、知音们一样,仍愿与这弦歌的美“厮守”下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