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纯明的头像

魏纯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3/18
分享

我家的中国画

魏纯明

2024-3-7

2022年10月,大妹夫给我创作了两幅中国画。一幅是《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挂在客厅;一幅是《岁寒三友》,挂在书房。妹夫是我们当地有名的画家。

妹夫和中国画

  我大妹夫叫郭明光,是我们县有名的画家。他与中国画的结缘,来自家乡的熏陶与化育。明清以来,鲁北平原文人辈出,滋养了这片土地浓厚的文化氛围。在乡村,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课堂,在田野里散步、在雨中奔跑的童年经历,成为他多年来思考和绘画创作的源泉。

  1983年,17岁的他考入惠民师范。从此开始接受正规、系统的绘画训练。1986年,他参加工作,在学校教美术,进行创作。这些年,他基本是两条腿走路,教书和画画,一直到今天。

  这三四十年间,中国画于他更像是一位老朋友,意气风发时他在画前保持沉着,烦闷时他对画倾诉,孤寂时他与画对话。在多年的实践中,他也逐渐深化对中国画精神的体悟,意识到中国画创作不仅是对自身人生感悟的表达,更是对人文和“道学”精神的深刻领悟,是一种心灵的交流和对生活深层次理解的途径。

  近几年来,他有了更多的时间投入中国画的创作及思考中。步履不停,他十分珍惜这些时光,除了抓紧时间继续创作,也希望在理论的高度上对自己的山水画创作及思想做一些总结和回顾。山水画有九个主题:“道统”“修身”“性情”“笔墨”“术能”“教学”“传统”“体外”“革新”。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写实与写意兼收并蓄。王摩诘有诗: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江水汤汤远去,宛如涌流到天地外;山色迷蒙,若隐若现,一派渺远壮阔胜景,所以,王世贞评曰: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是诗家俊语,却入画三昧。千古名句,后世传唱,而在在重要的是,肇始南宗山水画之祖王维道出的乃是中国人绵延数千年的自然观和山水文化天人合一的真谛,亘古未易。与此同时,中国的山水画虽历千余年亦百代标程苍郁丰茂。沧海桑田,精神永续。我们今日蛰居在喧嚣的城市森林里,心中缅怀着荷尔德林所言的“诗意的栖居”。作品既有写实风格,也有写意风格,将写实性与抒情性相结合,令人印象深刻。作品在写实中融入诗意,呈现出抒情性的表达。作品以淡淡的墨韵描绘了山水景色,画面在淡彩和淡墨的大片渲染下表现出逆光之感,构成了作品特殊的抒情性和诗意,表达出对美好、宁静、诗意的期待。透露出作者以及每个人对自然的向往,对生活和美的追求。

《岁寒三友》,托物与言志相得益彰。这幅《岁寒三友图》通过对画面的安排,明确表达出作者刚正、坚贞的气节。画扇的右上方钤“了然”白文印。用笔上,画中的松,运用寿平松画法,松针用笔尖挺劲拔;梅花以淡墨衬染着用细笔,浓墨圈钩花瓣;墨竹以中锋运使,挺劲有力。松、竹、梅画法各异,充满韵致,是幅极具精神的小品。作者绘松、竹、梅折枝,以墨笔画上一株饱结花朵、苞蕾的梅枝,继而交错、绕夹着如星芒般的松针与墨影般的竹叶,将它们横斜置于画面中央,以松针的灰和墨竹的黑来衬托出梅花的红。松叶如钢针,竹叶如刀剑,更表现出梅花的傲骨冰心。整个画面笔墨秀丽,清绝幽雅,意趣横生。作品一笔一画都注意书法与画法的结合,可以代表文人画的艺术特色。作品将坚实的造型与中国画的笔墨韵味相融合,在写实主义追求中融入浪漫气质和象征意味,岁寒三友,予人以一往无前的精神力量。

妹夫不仅学识广博、精通专业知识,更在自身的领域里有极具深度的认知和极高的理解。

他说,中国画有很深的美学内涵。中国画深受玄学精神以及老子、庄子等哲学先贤的影响,强调人精神的“逍遥”与主体的自由。山水画家通过自由地徜徉于山水之间,寄托着最内在的情感。意境是中国山水画的灵魂,中国的山水画家往往是在游走的过程中来观察山水景象,然后通过默记、整合到画面上,这也是古人创作方法的一大特点。意境的营造体现在中国山水画中的诗性表达、体现在“可行可望、可游可居”的特征中。在中国山水画的表达中,给予观者想象空间也是意境营造的重要方向。

他说,中国画需要固本培元。今天,在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大潮中,蓬勃发展的中国画要真正成为当代中国人精神的滋养,仍需固本培元、夯实根基。固本培元,首先要守住中国画的文化之魂。固本培元,还需守住中国画的笔墨精神,深入探究中国画的审美追求。我们应该重拾中国山水画的精神。当今中国,城市发展日新月异,古人所寄托的自然山川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对于个人来说,以中国为核心的东方艺术注重画家自身的“性情”,其本质是整个精神层面的修为,还包括实现了超越个人的特质。因此,我们也应当对中国山水画的未来怀有信心,相信在传统与现代的交融中,它将继续展现出独特的魅力和无限的可能性。

为什么我钟爱中国画

中国画是我的精神寄托。中国画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以其高度的审美价值和哲学内涵,成为中华民族宝贵的文化遗产。因为家里挂了山水,就主要说说山水吧!

中国画,简称“国画”。具有悠久历史和优良传统的中国民族绘画。在世界美术领域中自成独特体系。“中国画”在清末民初主要是作为与“西洋画”相对的概念而出现,侧重于强调其传统的文化特色:其后渐次演变为侧重于强调其在工具材料上区别于璧画、版画、油画等画种的特色。约可分为人物、山水、界画、花鸟等画科:有工笔、写意、勾勒、没骨、设色、水墨等技法形式。

中国山水画,简称“山水”。中国画画科之一。描写山川自然景色为主体的绘画。中国山水画,虽仅有山水与屋木(又称界画)两种,但名山大川、风景佳胜、田野村居、城市园林、楼观舟桥、历史名胜均可入山水画。中国山水画不但表现了丰富多彩的自然美,更集中体现了中国人的自然观与社会审美意识,间接反映了社会生活。是一种得到突出发展的画科,在元代以后的画史上尤占重要地位。

动静之间、意蕴悠远。引人入胜的山水既能潜移默化地温润观者的心灵、启迪观者的心智,又能引领风尚,形成凝聚注意力的核心。当你面对山水画时,远观,山岩嶙峋,奇峰孕秀,峰岗隐现,浑厚华滋,云蒸霞蔚,气象万千……;近视,古树苍柏,虬枝盘绕,草木峥嵘,青翠欲滴,溪流飞瀑,叠嶂露华……迎面而来的意境之美,激荡着“笼天地于形内,挫万物于笔端”的气概,演绎着“江山如画”的魅力,浑厚之处,蕴含清润秀雅,明丽之处,生动自然而富有诗意。

在我看来,中国山水画是一种文化性、哲学性很强的艺术,自诞生之初便凝聚着中国人独特的世界观、价值观。像传统山水画,作为中国山水文化的结晶,体现着中国人的山水情怀。通过饱游饫看、游目骋怀的观看方式,中国人将山水化为胸中丘壑,再化为纸上乾坤,表达对天地精神和万物生机的体悟。因此,对于笔墨精神,石鲁有过精妙的论述:“故言笔墨,当以意、理、法、趣求之……思想为笔墨之灵魂”。

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哲学思想息息相关、紧密相容。中国山水画为大宗。中国山水画为的诞生由思想而来,而其实践也反过来推动了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这成为中国山水画发展的一个重要特征。至今,“游山玩水”在中国人眼中依旧是一件风雅之事:纵情山水、诗酒唱和、游心翰墨。传统上的“雅集”“流觞曲水”亦多发生在山林茂竹之间,“游山水乃文雅之事”这一认知可以说是长久积淀形成的文化共识或精神共识。

  回望历史,魏晋南北朝时期各种思想流派争相涌现、百花齐放。老子、庄子、孔子等哲学家都有在山中隐居的经历,佛学、玄学等哲学思想流派都萌发在山水之间,“山林间”在此时便已经表明它是“孵化思想”的理想空间场所。直到南北朝时期的宗炳写了《画山水序》,文章提出了“为什么要画山水画”以及“如何画山水画”这两个关于价值与实践层面的问题,至此完成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立理论建构,标志着中国山水画的起源。其提出的“畅神说”“卧游说”亦成为一代名士阶层对于自然山水审美意识的理论概括,深刻反映了中国山水画“以形媚道”的艺术观念。

  中国山水画至隋唐已独立成科。文人游走在山水之中,将自身的知识修养融汇其中,绘制山水画的过程如同一个追寻“道”之境界的过程,文人墨客于山水间安置他们的灵魂,找到了自我的精神归属,在画面、主体、观者三者间都建立一种紧密的情感联系。

  中国山水画发展变革的又一关键节点在宋元,这一时期展现了社会变革对山水画的影响,同时揭示了山水画作为文化载体对社会变革的反映和个人精神寄托的表达。在宋代,文人士大夫阶层占据优越地位,强调文化发展,社会稳定,后来由于外族的入侵,打破了以山水画追寻“道”为基础的理想境界,知识分子开始关联自然与社会政治,形成了“江山”的概念。于是北宋时期山水画描绘的山峰雄伟、气势宏大,展现出“浩然之气”。而南宋时期出现了“宋室南迁”等政治变革,进一步影响了山水画的演变。元代则取消科考导致士人在市井或山林隐逸,山水画重新回归自然,展现了“古意”“古雅”和“高逸”的风格。注重天趣、意趣与写意性,成为元代山水画的突出特色。

中国山水画气韵生动、意境深远,饱含中华民族对个人精神、宇宙道行和家国天下情怀的深沉寄托。中国山水画不仅描绘自然山水的形态和色彩,更注重表现其中蕴含的情感和哲理。钟爱山水画的原因在于其悠久历史、文人情怀、多元文化融合。观赏山水画不仅是审美体验,更是心灵陶冶,培养审美情趣。这种艺术题材反映了中国人对自然的敬仰,传递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彰显深刻的生态观与宇宙观。

书写山水新画卷

山水文化,源于中国人认识自然、理解人与自然关系的独特方式。从早期敬畏天地的山水崇拜,到此后澄怀观道的山水寄怀,再到20世纪以来国家民族视野下的山水绘画,山水文脉和山水精神历经千年传承不息,山水画也成为中国人精神世界的艺术表达。

创新艺术语言。千余年来,山水画已成为最能体现中国文化精神、反映中国人艺术理想的重要绘画门类。随着艺术研究不断深入、艺术交流更加频繁,当代山水画家们自觉回溯传统文脉,重识山水精神,积极探索传统山水画语言在新时代语境中的恰当转化。“用最大的功力打进去,用最大的勇气打出来”,李可染变革中国画的艺术理念,激励着一代代山水画家在传承中不断创新。新时代山水画创作的转向,体现出山水画家对时代精神的体悟和思考。他们从火热的时代生活中萃取主题,创新艺术语言,认真探察艺术山水与自然山水、本体语言与时代精神的内在联系,赋予山水画更强的艺术表现力。

礼赞大美河山。新时代山水画创作积极关注现实,充分融入地方文化建设。从表现新农村到反映生态文明建设成就,创作视角从对形式语言的追求转向对艺术主题的挖掘,实现由“小我”情趣到“大我”情怀的跃升。生态文明建设取得的显著成就,为山水画创作注入新活力、新内涵。很多山水画家不再沉浸于表现田园小景,而是以更宏阔的视野创作雄伟壮丽的大山大水,反映现实,礼赞时代。“仰之弥高”的气魄和意境,在北宋全景式山水中得到充分展现,那些坚实宏伟的山体和灵活多变的皴法,依然是今天山水画创作学习的典范。宋代郭熙曾说,“山水,大物也”。新时代的山水画家以更加广阔的艺术视野、饱满的情怀和蓬勃的创造力,传承和弘扬山水画的千古文脉,以“大我”之心礼赞大美河山,既为时代进步写下生动注脚,又呼应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拓展文化空间。山水画有着广阔的拓展空间。如何进一步挖掘山水文化内涵、激发山水画创作活力?近期,形态多样的山水画展为创作与研究带来启示。诗与画作为中国文化基因的重要组成部分,早已成为中国人表达情志的重要手段。诗画合璧的中国画,逐步发展成为东方艺术中独树一帜的文化形态和艺术样式。探寻并传承中华美学精神,重新思考“诗画关系”在当代绘画发展中的价值,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青山行不尽,绿水去何长。”山水,是河山,也是岁月。期待妹夫和更多美术工作者以“为祖国河山立传”的情怀书写时代气象,以“心手合一”的境界创新笔墨语言,创作出更多讴歌时代、赞美自然的精品佳作。

如今这两幅画成了我的老朋友了!每当我烦闷时我对画倾诉,孤寂时我与画对话。瞩目其间,顷刻之间,心境悠闲,遐想神游,视觉随着画面的转换而感受不同的心境,犹如置身曲径通幽的深山,在静中养心;又恍若面向苍茫的旷野,在妙中悟道。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