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纯明的头像

魏纯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404/07
分享

清明春浓思父母

魏纯明

2024-4-4

清明时节雨纷纷,雨后飞虹大地新。又一年清明,悄然来到。杨柳飞絮,榆钱飘香,新故在这里交织。趁春色正好,带着对先人的怀念,献一束春花。

怀贤思远,笃志前行。“晓日清明霁,华林物色新。”清明时节,怀念父母,在慎终追远中寄托悠悠哀思,在抚今忆昔中坚定前行步伐。

气清景明万物显。一提起二十四节气中的清明,人们便会想起杜牧的诗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时令往还,诗诵千年;岁岁不绝,代代相传,成为中华民族饮水思源、慎终追远的节令。

岁次甲辰,节届清明。魏集毓秀,黄河钟灵。祥风惠畅,万物滋荣。谨具祭品,恭祭父母。魏集远近闻名,黄河浩浩荡荡。祈愿父母馨德,孚佑子孙安康。备简礼以示诚,献兹文而荐觞。惟冀歆格,尚其鉴享!

4月4日,清明节,我怀着万分崇敬的心情,回老家给父母扫墓。

  桃树、杏树、梨树,都开满了花。故乡春色来天地,而父母却一去不复返。

父亲1996年去世后,母亲让院里的纯亮哥给父亲做树了一块水泥石碑。

母亲2024年1月8日去世了,我让侄女淑萍给父母亲树了一块大理石石碑。

2月26日,我们就着手这事。

3月27日,父母的纪念碑落成了。

其间,淑萍,不辞辛苦,跑前跑后,张罗这事。

淑萍发来照片。碑身美观朴素,四周围绕着青青的麦苗,使挺拔的碑身显得更加庄严。碑的正面朝南,在1.3米高的碑心石上,刻有镏金大字,闪闪发光。

树碑就要立传。碑文是:

万古流芳。

显考魏公讳魁杰、显妣曹氏云芳之墓。

父生于一九三八年七月廿四日,故于一九九六年四月十二日。

母生于一九四〇年五月八日,故于二〇二四年一月八日。

子魏纯利、魏纯明,女魏纯娥、魏纯梅,敬立。

二〇二四年清明立。

在碑身背面,无字。我早就写好了碑文。入乡随俗,没刻,就权当无字碑吧。虽然碑的背面没刻碑文,但是碑文已经刻在了我的内心深处。希望亲人能记住他们,记得时间长一点。我决定给父母亲写写碑文,写写普通人的不普通,写写父母墓碑背后的故事,送给亲人,希望他们能记住我的父母。碑文是:

您们是黄河之子,

您们是追梦赤子。

阳光下汗水浇灌大地,

星光下薪火传递光辉。

父亲有师的学识,

母亲有农的本事。

在学校父亲培育桃李,

在家乡母亲耕耘土地。

经历风雨时的骨气、志气,

见到彩虹后的元气、和气,

都养成了您们的浩然之气。

您们留下了最美的记忆,

请接受我们的敬礼!

今年,母亲85岁的时候离开了我们。我们倍感哀痛。父亲的披肝沥胆、温厚待人,永远值得我们去扬馨、去追念。

今天,我回到相隔200余里的故乡去给父母扫墓。祈愿父母埋下的精神种子,在这春风中,开出一朵朵绚烂的花,启示我们识途、砥身砺行。

时候既然是清明;渐近故乡时,天气又阴晦、下雨了,从车窗向外一望,苍黄的天底下,远近横着几个肃索的荒村,没有一些活气。我的心禁不住悲凉起来了。

下了车,我突然有了一种异样的感觉:老家不再有那种亲切感了。我站在街头,心中泛起一种举目无亲的孤独、凄凉之感。这就是我出生长大的地方?

阿!这不是我时时记得的故乡?

我所记得的故乡全不如此。我的故乡好得多了。但要我记起他的美丽,说出他的佳处来,却又没有影像,没有言辞了。仿佛也就如此。于是我自己解释说:故乡本也如此,——虽然没有进步,也未必有如我所感的悲凉,这只是我自己心情的改变罢了,因为我这次回乡,本没有什么好心绪。

我这次是专为了给父母上坟而来的。

这里有父母的足迹、父母的身影、父母的教诲、永远的春天。

有名的魏氏庄园,熟悉的大街小巷,热闹的农贸市场,亲切的乡音土语,还有轻柔拂面的春风———老家的一切,我曾经怀着深深的依恋,如今却因为母亲的逝去而荡然无存。我知道,没有了母亲,我已经不再属于这里了。

对父母的回忆,是我永生永世都捡拾不尽的碎金,撒落在时间长河里。在时间长河中,我打捞那些宝贵的记忆。

一个美好的女子。

母亲在我的心中,永远是人到中年的模样:一双百合花瓣形状的眼睛,闪着顽韧的光亮;稍加修饰的短发,于坚毅中跳跃出几丝柔媚。她话不多,说出来也不追求石破天惊的效果,很少有“金句”,然而丝丝入扣,直抵我的心灵。

今年1月8日,她静悄悄地离开了,留下遗嘱丧事从简,连一丝清风都没有被惊动。

母亲走了,再也听不到她温婉的嗓音、谦和而直率的话语了。我忘不了她纯真旷达的气质以及女性特有的敏锐直觉、丰沛情感。她也让我确信,女性的内心深处,潜藏着一个大地般温厚、大河般情怀、天空般浩瀚的世界。

母亲把自己的热血和生命,奉献给了我们,她像种子一样播撒在家乡的大地,像水花一样开遍家乡的水里,像白云一样飘在蓝色天空……直到她的使命完成了,她才松了一口气,淡淡一笑,然后径直飞升到天堂,去与亲爱的丈夫团聚了。

我在遥遥人间,祝福他们共享永远的春天。

依恋老家是因为有父母在。在没有成家之前,每当放了假,往往归心似箭,那种回家的感觉真好。每当踏上故土,就觉得心旷神怡,心中涌动着一种强烈的归属感,就像在海上漂泊的一叶扁舟,回到了宁静的港湾。老家有父母的思念和期盼,有亲人相聚时的幸福和温暖。在老家和父母聊聊天,做点好吃的,闲着的时候出去逛逛熟悉的大街小巷,看看菜市的热闹景象,听听久违的乡音土语,甚至闻闻空气中飘来的味道,都是那么的亲切。成家有了孩子之后,放假时把女儿带回家让父母看看,一家人其乐融融,更是享受到了一种非常温馨的天伦之乐。

自从父亲去世后,回家的感觉中就多了一丝空虚和惆怅。因为母亲失去了伴侣,生活中多了孤独和寂寞,而少了温暖和充实。因此,每次回老家更是一种很迫切的心情,我知道,母亲在盼着我,盼着我早点回到她的身边。

记得有一年清明回家。母亲炒春盘,春菜新韭是当仁不让的主角。绿碧碧,脆生生,韭菜的香气极具穿越力。在农村生活的那些年,母亲炒韭菜,左右邻居五六户人家都能闻到那味儿。

我见过母亲将鸡蛋摊成饼,切成丝——与韭菜的外形保持一致。土鸡蛋的黄,赛黄金。这让我更加赏心悦目——炒春盘,没有止境地惯着我。

母亲说,春天的土里会冒油。油里出好菜。地里冒出来的那些新芽嫩苗,肉眼看上去并不怎么宏大、茁壮,但是经过一冬的养精蓄锐,吸足了土地里的精气神,棵棵都是标致样,个个都是小清新。

世间吃物,不一定名贵就好,关键在于心情,在于气息,在于适时。

在家陪着母亲聊天,特别是耐心地听她说说话,母亲就显得特别兴奋。母亲怕我寂寞,就跟我说,“出去逛逛吧,在这里出生,在这里长大的地方,这半年又有了很多变化,又开了家百货商店,去看看吧。”

于是,就出去走走,到街上转转,感觉老家的一切还是那么亲切。我曾经想,依恋故乡的情结对于一个在外地工作的人来说有着更深层次的原因,那就是隐藏在心灵深处的生活积淀;我深深地依恋着老家的一草一木,是因为曾经的过去,她在我的身上留存了太多的信息:去路边打秋千,在湾里游泳、钓鱼、滑冰,还有湾里泛起的一片草绿色的浮萍,像图片一样留在我的脑海里……

人生的一切,不过是由一个个短暂的瞬间构成。再美好的时光也不可能恒久地存在和有片刻的停留,时间会把一切都带走。后来,我在异乡谋生,要离开母亲的时候,她总是依依不舍,一种伤感的离愁别绪每每萦绕在我的心头,以至于离开老家后很久都挥之不去。我思念母亲,同时也对老家的一切充满依恋之情。

老家还有一个哥哥、两个妹妹。他们说,母亲不在了,你也要常回来,这里还是你的老家。但是我的心里空荡荡的,没有了母亲的老家已经没有了家的含义。父母是儿女们的核心,因为有父母的存在才使得兄弟姐妹们围绕在一起;父母不在了,儿女们也就失去了这个中心。我有一个很深刻的感受:以前,有母亲在,回到家里,觉得很踏实,很随意;现在,母亲不在了,回到家里,就有一种做客的感觉。

在回淄博的车上,我就想,在外地生存的人就像一只在天上飘着的风筝。你对家乡的依恋是因为有父母在那头牵着线,当父母不在了,在外的儿女就像断了线的风筝,随风飘落。

父母虽已驾鹤西去,但他们的爱与忠诚、坚忍挺拔,早已在这片辽阔的土地上根植与传递。

是啊!清明在诗里,所以才有了李商隐、杜牧的名句;清明在画里,所以才有了张择端、张岱的佳构;清明在春风里,所以才有了万物的吐故纳新和人们的春心萌动;清明在我的思念里,所以才有了慎终追远的礼敬父母。

天清地明,作一篇文怀念父母;春暖花开,写一首诗留住春光。繁花飘落在春半的清明,春风温暖着美好的时光。怀念我的父母,珍惜这世间的美好!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