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邱德军的头像

邱德军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409/15
分享

隐士们的得与失

历史上“隐士”并不少见。许由隐居箕山,巢父在树上筑巢而居,伯夷、叔齐拒食周粟而饿死于首阳山,秦末汉初名士东园公、甪里先生、绮里季和夏黄公隐居商山直至耄耋之年,诸葛亮在被刘备“三顾茅庐”之前曾“躬耕于南阳”,陶渊明则“不为五斗米折腰”而归隐田园……

这些“隐士们”生活的不同时代,似乎都不缺污泥浊水,都不缺蝇营狗苟之徒,以致投机钻营者得利,安分守己者受欺,谄媚逢迎者得宠,敢当大任者遭弃……此种怪象,正是高雅之士们深恶痛绝的。身处动荡之时、纷乱之地,要想“独善其身”不易,能保持品行高洁更不易,北宋诗人周敦颐在《爱莲说》中所称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境界不是一般人轻易就能达到的,正因如此,屈原才发出了“举世皆浊我独清,众人皆醉我独醒”的感叹。

“隐士们”不愿与世浮沉,又无力改变现实,只好归隐山林田园。他们不愿随波逐流,不愿被世俗、名利套牢,选择急流勇退、退避三舍。心灵上没有了包袱,就不会活得很累。他们不合群、不入流,给世人某种启示:他们所寻求的美好东西、所追求的安逸生活,恰是很多人求而不得的,之所以求而不得,是因为放不下名利,放不下包袱。然而,要做到淡泊名利、品行高洁,不一定非通过逃避现实、远离凡尘、解甲归田等方式来实现,人的自我修养和自我完善,不应受环境的影响和束缚。

这世界有丑,但更多的是美。有人说,面对复杂的各种“圈子”,你得“入流”,得藏起自己的棱角和锋芒,否则既容易伤人,也容易伤己。说这话的人无非想告诉人们:处世要圆滑,否则易碰壁。为了做到这一点,有的人削尖脑袋,卑躬屈膝,甚至自甘堕落。有的人虽看不惯“世俗丑行”,却“不由自己”,照做不误,端起碗吃饭,放下碗骂娘。更多的人,真心期望世界多一点爱,多一点美好,让憎恨少一点,让丑恶少一点,并为实现这种梦想全力以赴、甘洒热血,他们是社会的中流砥柱。

鲁迅先生说过,人要想离开社会而生存,就像拔着自己的头发离开地球一样不可能。所以,人活着就要直面现实、直面困苦,要勇挑重担。担子不仅给人沉重感,也给人踏实感和获得感。远离喧嚣纷繁的尘世,保持人性本真和内心沉静,不被各种名利所诱惑,能做到这一点很不容易,也很难得,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也是一种安逸人生。然而,安逸毕竟是建立在责任和担当之上的,没有了责任和担当,安逸就失去屏障和保护,最终成为虚无。正如那句流行语所言:没有人负重前行,哪来的岁月静好。

(《 讽刺与幽默 》 2023年05月26日 第 13 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