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争,人类智慧的最高较量。在中华五千年历史长河中。历经数以万计场的战斗,涌现出一批彪炳史册的杰出军事家,和数以百计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典型战例,和一本本闪烁智慧光芒,如群星璀璨的军事著作。《孙子兵法》就是浩瀚星空中的一轮明月。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兵书。也是世界军事史上最早的一部军事著作。是智慧的结晶,是人类的文化瑰宝,更是和平的守护神,是值得我们用一生去研究、探索、发掘的智慧宝藏。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高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习总书记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基因,植根在中国人内心,潜移默化影响着中国人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孙子兵法》已深深影响中华儿女数千年,并将继续影响着我们的子孙后代。是取之不尽,用只不绝的智慧宝库。
一部《孙子兵法》无处不透露着哲学辩证思想,对立统一思想,是一本兵书,也是一本哲学典集。全篇无不在"利"与"害"的权衡中决策。《孙子兵法·九变篇》中说:"是故智者之虑,必杂于利害,杂于利而务可信也,杂于害而患可解也"。有利则动,无利则止。一切战争、战斗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所处的战场态势而定。"虚"与"实"也是一组重要思想,《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三国大政治家曹操也说:"用兵之道,实则虚之,虚则实之,实则实之,虚则虚之"。"动"和"静"也是《孙子兵法》又一组重要思想,孙子曰:"静如处子,动如脱兔","用兵之道,合于利则动,不合于利则止"。此外"攻"与"守"也是《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孙子曰:"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守则不足,攻则有余,善守者,藏于九地之下,善攻者,动于九天之上。故能自保而全胜也"。战争是攻守双方的对弈,是智慧的较量,是正义与邪恶的对决,是政治的继续,政治是战争的母体。此外,《孙子兵法》还有"奇"与"正","众"与"寡","彼"与"己"等等哲学辩证法观点。共同奠定了《孙子兵法》的哲学地位。
《孙子兵法》的耀眼之处,不单单表现在哲学上。其政治观点也是值得我们深刻的去学习,去借鉴。《孙子兵法》站在国家的层面上去思考战争,有穿越时空的远见。孙子在始计开篇就说:"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也是历史上第一次将战争上升到国家层面去分析去对待的军事典籍。《孙子兵法》的政治观点,兵法并不全是在军事上,而是在政治上,文化上,经济上,是博弈论的思想。因此,《孙子兵法》是人类第一部博弈论制作。在政治上,《孙子兵法》认识到战争是政治的继续,是为政治服务的,政治是战争的母体。并呼吁当权者重视军事,重视练兵,重视战争准备。在经济上,孙子首次提出:"兵马未动,粮草先行"。主张不打无把握之仗,不打无准备之仗。孙子曰:"故善战者,立如不败之地。而不失敌之败也","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古之所谓善战者,胜于易胜者也"。没有经济基础的战争,是难以为继的。得不到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的战争是不能持久的。一部《孙子兵法》无处不闪耀着智慧的光芒。是制胜的法宝。
《孙子兵法》的核心是"不败"思想。从战略和战术两个层面论述战争所遵循的基本原则。主张抓住战争的主导权,抓住基本面,抓住核心。致人而不致于人。充分在保存自己实力的同时,调动敌人,而不被敌人所调动。消灭敌人,而不被敌人所消灭。《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凡先处战地而待敌者佚,后处战地而趋战者劳。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掌握战场的主动权,抢占先机。以逸待劳是不败不可缺少的条件。古往今来优秀的军事家无不遵循"保存自己,才能消灭敌人"。这一千古铁律。天才军事家毛主席在 《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第五章第九节里也说:“对于人,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对于敌,击溃其十个师不如歼灭其一个师。”可见抓住核心,抓住基本面,抓住主动权的重要意义。领袖毛主席就是靠着充分的调动敌人,控制战场的主动权。立足"不败"这一基本军事原理取得最终的胜利。
《孙子兵法》的另一核心思想是"全"。用"全"的观念去分析问题,制定计划。孙子曰:"夫用兵之法,全国为上,破国次之;全军为上,破军次之;全旅为上,破旅次之;全卒为上,破卒次之;全伍为上,破伍次之"。清朝学者陈澹然在《寤言二·迁都建藩议》里也说:“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因此我们要有全局性战略思维能力,在分析问题,制定规划时,要站在国家和民族的高度全面的去审视,权衡,制定出适合国情,适合战场态势,适合人民心愿的决策和方案。力求全胜,建全功。
《孙子兵法》"止战"思想,首先我们必须认清《孙子兵法》,首先不是战法,而是不战之法。不是战胜之法,而是不败之法。不是打败敌人之法,而是等待敌人败之法。我们知道战的目的是为了不战,"止战"也不是畏战和消极避战,而是积极备战,对敌进行战略威慑,从而被迫对手惧战,止战。我们知道战争无论对敌、我双方都是灾难,特别是对普通民众的伤害,对经济的破坏,对环境的破坏,给国力的消耗,对资源的浪费。都是不可估量的。所以武圣孙子在《谋攻篇》中说:"是故百战百胜,非善之善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故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攻城之法,为不得已"。发动战争,攻城为不得已。战争需要粮草,需要器械,需要兵源,而这一切消耗对经济,对国力都会大大的削弱。因此《孙子兵法》中进一步论述"止战"的重要性,"修橹轒輼,具器械,三月而后成;距堙,又三月而后已。将不胜其忿而蚁附之,杀士卒三分之一,而城不拔者,此攻之灾也。故善用兵者,屈人之兵而非战也,拔人之城而非攻也,毁人之国而非久也,必以全争于天下,故兵不顿而利可全,此谋攻之法也。"《孙子兵法》作战篇中曰:"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其用战也,胜久则钝兵挫锐,攻城则力屈,久暴师则国用不足。夫钝兵挫锐,屈力殚货,则诸侯乘其弊而起,虽有智者不能善其后矣"。可见战争的弊端,如果可以通过谋略,通过外交,通过经济手段,能源手段,通过文化同化,达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目的。才是兵法的最高境界,符合《孙子兵法》"止战"的思想。
《孙子兵法》是战争的艺术,是存亡安危的法宝。《孙子兵法》作战篇中说:"故知兵之将,民之司命。国家安危之主也"。因此《孙子兵法》火攻篇中说:"明主虑之,良将惰之,非利不动,非得不用,非危不战。主不可以怒而兴师,将不可以愠而攻战。合于利而动,不合于利而止。怒可以复喜,愠可以复说,亡国不可以复存,死者不可以复生"。因此,要慎重的对待战争。军队的使命是存亡安危,是捍卫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保卫国家的核心利益,是守护国家的发展空间。伟大领袖毛主席也讲"要慎重初战"。在其指挥的战争中,始终遵循"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的原则"。保存有生力量,不乘一时之勇,不图一时之快,不为了个人建功立业,不好大喜功。军队是国家的公器,是国之命脉,是死生之地,是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若明知打不赢而发动战争,致国家和民族于危亡之中,致经济于崩溃边缘,致民生与水火之中,非智者所为也。
《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军事著作,全面的论述了战争辩证关系。也不是让我们被动,等待挨打,而是要积极备战,慎重的对待战争,如何用最小的代价赢得战争,只有不惧怕战争,才能赢得战争。追求"不战而屈人之兵",追求"上兵伐谋"。具体的我们该如何去做呢?那就要重视军事,重视国防建设,重视情报,重视各国之间的动态,积极备战,不断的增强军事实力和军人的使命感。用超限战的理论和方法去应对。用军事威慑,用经济的,外交的,能源技术的,情报的,文化的,意识形态的等全方位,多层次合力化解战争。做一个"破局"高手。比"做局"更厉害的是"破局"。立足敢打,必胜!那么如何做到敢打必胜呢?首先,我们必须要认清国际、国内形势。有更开阔的视野,认识现代战争的特点。经济领域,金融领域,文化领域的战争是新常态。能源和技术领域的战争如火如荼。特别是文化领域的战争将是未来的重中之重。文化领域意识形态里的诛心战比真枪实弹更可怕,更具有隐蔽性和持久性。因此,我们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以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重,做一个心怀祖国,心怀人民,心怀大爱的无愧于时代的文化人。秉承"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情怀,捍卫文化阵线,意识形态阵线。
《孙子兵法》的核心思想告诉我们,只有积极备战,才能避免战争。如何积极备战是一个大命题。备战是为了不战,准备打是为了不打。伟大领袖毛主席说:"备战,备荒为人民"。《孙子兵法》无处不渗透着积极备战的思想,以战止战的方针。若战,如何打胜?首先要知己知彼,《孙子·谋攻篇》中说:“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殆。”那么,如何做到知己知彼呢?兵圣孙子早在三千多年前已经给了我们明确的答案。那就是情报工作,用间,孙子曰:"故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故用间有五:有因间、有内间、有反间、有死间、有生间"。纵观古今各国都重视情报收集工作。将用间发挥的炉火纯青。作为"用间"始祖兵圣孙子在其著作《用间篇》说:"三军之事,莫亲于间,赏莫厚于间,事莫密于间,非圣贤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非微妙不能得间之实"。我们知道,正确的抉择来源于对客观实际的全面、深刻、系统分析和权衡。知己知彼是前题条件,是基础,是核心。我们可以借助现代通信和数据分析SW0T分析法。在模型中找到优势,劣势,机会和挑战。以便更好地认清所面对的环境,机遇,挑战,知敌在先,牢牢把握战争主动权。积极练兵,备战。做到首战用我,用我必胜。
《孙子兵法》作为一本完整的,系统的军事学理论著作。是博弈论的经典之作,是"仁"与"义"的齐家文化,行王道,《孙子兵法》说:"善用兵者,修道而保法,故能为胜败之阵",大文学家杜牧注解说:"道者,仁义也,法者,法制也,善用兵者,先修仁义,保守法制,自为不可胜之政,伺敌有可败之隙,则攻能胜之"。孟子也说:"以力假仁者霸,霸必有大国。以德行仁者王,王不待大:汤以七十里,文王以百里。以力服人者,非心服也,力不赡也。以德服人者,中心悦而诚服也,如七十子之服孔子也,诗云:『自西自东,自南自北,无思不服。』此之谓也"。三国名相诸葛亮七擒孟获平定西南大后方就是对这一理论的有力佐证。当今世界,我华夏推行仁义王者之道。得到了世界绝大多数国家的支持和拥护。反之,以美国为首的霸权主义越来越引起世界的公愤。足可以证明我们祖先的伟大,《孙子兵法》发历经千年仍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中华智慧,中华文明是任何一个国家都无可比的,早已处在世界文化之巅。
《孙子兵法》中的避实击虚思想仍被奉为经典和制胜法宝。《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夫兵形象水,水之行避高而趋下,兵之形避实而击虚;水因地而制流,兵因敌而制胜。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因此,用兵的原则在于集中优势兵力,攻其所不守,避其锐气,击其惰归。《孙膑兵法》也说:"必攻不守",用兵最要紧的事是必须攻击敌人空虚,没有防守的地方。即优势兵力攻击敌人的要害之处。出其不意,攻其不备。使对手丧失战斗意识,从而达到制胜之目的。
控制战争主动权是《孙子兵法》的核心内部,在瞬息万变的战场,谁能调动敌人,谁控制了战争主动权,谁就能取得最终的胜利。反之,会人为处处被动挨打的境地。《孙子兵法·虚实篇》中说:"故善战者,致人而不致于人。能使敌人自至者,利之也;能使敌人不得至者,害之也。故敌佚能劳之,饱能饥之,安能动之。出其所不趋,趋其所不意。行千里而不劳者,行于无人之地也;攻而必取者,攻其所不守也。守而必固者,守其所不攻也。故善攻者,敌不知其所守;善守者,敌不知其所攻"。调动敌人是消灭敌人的前提条件。是歼灭对方的有生力量,实现战争资源再分配的重要保证。
此外,《孙子兵法》还重点阐述了,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以正合,以奇胜;兵以诈立,以利动,以分合为变者也。上兵伐谋,其次伐交。以及战争中的攻防。攻防体系互相联系,互相转化。攻中有防,防中有攻,可整体为防御,局部可能为进攻,进攻中含有防御因素,防御中也含有进攻因素。进攻可转化成防御,防御也可以转化成进攻。而决定攻防因素,是双方力量的对比,战场态势的需求。
《孙子兵法》作为先秦时期的军事宏著,闪烁着智慧的光芒,但随着时间的变迁,需要不断的去丰富,完善。人民战争,为谁而战,为其注入了新的活力。陈毅元帅说:"淮海战役是山东人民用小车推出来的"是人民战争的典型案例。我们要从战例中学习战争,从战争中学习战争。不好战,但不忘战。树立军人天生为打仗而生的信念。但也要牢记大军事家穰苴《司马法》中的告诫:"国虽大,好战必亡,天下虽安,忘战必危"。
学习《孙子兵法》研究《孙子兵法》,要与时俱进,要与当时的国情、民情结合起来。树立"宁可备而不战,不可战而无备"。积极备战是和平与安定的基石,真理在大炮射程范围之内,尊严在剑锋之上。如果战争无法避免,我们要有足够的实力,在最短的时间里结束战斗,还世界一个和平。
202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