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色孕育一个黎明
炊烟扯着心弦爬上西山
扭结成一枚绳扣
墨灰色树梢如一枝笔
蘸着寒 勾勒出夜深邃的脸颊
群山静默 突兀的秀峰
如一幅心电图
诠释起伏跌宕的人生真谛
风轻轻呢喃
交头接耳的叶子倾诉着情话
静谧的山村
我听到“咚咚”的心跳 来自寂静与灵魂
用寂寞的镰刀收割一枚新月
墨色笼罩的午夜
吱呀的双人床携着游离的喘息
剪辑一曲绝唱
撞开枯萎的思绪 心灵的颤音
拨开夜色深重的帷幔
孕育一轮迸射而出的朝阳……
2024.1
瑞光(小兀)评诗:
读一首诗,当然要谈他的心音。心音在哪儿?我想从我的好友炜枫的一首诗里提炼一下。
诗名叫《夜色孕育一个黎明》。
先说说意象中的“静”和“动”吧。
“象”在静止中存在。如“炊烟”,如“墨灰色的树梢”,静止在那里,形成静寂的苍扩。已经画面感很强了。但他们又是动的。炊烟“扯着”西山,树梢“勾勒”出夜的脸颊。作者仿佛告诉我们,苍茫的静正在走向新生。果然,静默的群山画出了“人生”的“心电图”。
这里,我们仿佛看到了“道”的运做之功。一切都在蓬勃着。是呀,我们听到了“静谧的山村”的“咚咚”的心跳呢!
又是寂静,比如“新月”。又是动态,比如双人床“吱呀的”“游离的喘息”。一切不在“孕育”着么?
确实在“孕育”着,还有什么比“迸射而出的朝阳”更显赫的新的生命更壮伟呢?
就这样,我们从蒼凉中读出了生命的伟大和大自然的不朽。
读一首诗的好或是差,须从图面去开始体悟。没有画面感的诗,一般不能称为好诗。而一首诗的好与差,也更须从动态的走向去味。一首运动着的诗,也必是感人的。
总之,我从炜枫的这首诗里,读出了苍凉,也读出了生命前进的脚步声。品味出生命上行的美好。诗歌给人的感动也由此而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