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源,燕山脚下,凌水河畔,一座很了不起的城市,因大凌河发源地而得名,滔滔的凌河水宛若母亲甘甜的乳汁哺育了两岸的儿女,创造了灿烂的历史文化;凌源是一座十分厚重的城市,享誉中外的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就坐落其境,因此红山女神成为这片土地上的精神图腾,五千年的自强不息、艰苦奋斗留下了凌河儿女的铿锵足音,现如今这座美丽的山城正昂首阔步、意气风发走在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新征程上。
自古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这部《大西院》便应运而生,之所以要起这个名字是有原因的,“大”是取自于我的家乡大河北镇,或是大凌河,再或者是大辽西,准确的说应该是兼而有之,“西”是源于地理位置,凌源属于辽宁西部,而这个“院”自然就是农村的庄稼院,从小说内容上来说,这个大西院是一个特殊地点,它是小说的灵魂所在,因为小说的故事和大西院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如果把村庄比喻成一个人体的话,那么这个大西院更像是大脑。总而言之,这是一部为时代立传、讴歌赞美家乡凌源的扛鼎之作。
小说起笔于二十世纪初期中华大地上发生的那场波澜壮阔的流民活动,也就是闯关东这一移民浪潮,小说的主人公正是其中的一个族民,他们挥别关内故土,来到东北落地生根,经历了抗日战争的烽火,解放战争的硝烟,迎来了新中国的成立,一直到改革开放的今天,小说结尾虽然止笔于2017年,但是却展望了2020年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
该小说于2017年12月由团结出版社首版,作品甫一面世便备受关注。首先,成功入选2018年辽宁文学蓝皮书春之卷,受到著名作家,诗人,辽宁省作家协会副主席,鲁迅文学奖评委林雪女士的高度赞誉,她认为该小说在本土文学的矿脉上,是一部百年家族史,作品通过平民视角展现中国近当代社会的沧桑巨变,洋洋六十万字犹如一条长长的乡路,小说采用尤白侯李四大家族基本架构,塑造了124个具有鲜明个性的人物,讲述了六代人的生活故事。其次,参加了辽宁省作家协会举办的2018年首场文学发布会,受到辽宁日报、新华网、搜狐、新浪、网易、东北新闻网,沈阳日报、沈阳晚报、辽沈晚报、神州网、中工网、北国网、东方头条、快资讯等数十家媒体报道。一致评价该书为“改革开放进程中辽西农村的风情画卷,充满了新旧观念的冲突”。
该小说于2018年参评首届宝珀理想国文学奖、第二届燧石文学奖,2019年参评第二届吴承恩长篇小说奖,第六届宝石文学奖,入围第十届茅盾文学奖。
在这部小说里,您可以看到人们生活是怎样变化的;您可以看到国家的每个发展阶段;您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您可以看到东北的文化和历史;您可以看到很多平民英雄;您可以看到一个县城的飞速发展;您可以看到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整个过程。
如果您想了解辽西,朝阳,凌源,那就请翻开这部书吧,它将带您走进朝阳凌源,去感受那里的巨变和淳朴的民风。
2020年,我的家乡凌源正和全国人民一道,决胜小康正当时,希望我的《大西院》能为家乡助力加油,这也是我一个凌河儿女为家乡略尽的一点绵薄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