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魏海龙的头像

魏海龙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3/04
分享

我与《大西院》

“改革开放进程中辽西农村的风情画卷,充满了新旧观念的冲突”,这是辽宁日报等数十家媒体对这部《大西院》的评价,这是始料未及的,我还是受宠若惊的。其实于我而言更多的是鞭策和鼓励,借用一句古语,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这就是我对文学的崇高追求。

之所以要完成这样一部作品,是出于对家乡凌源的热爱,这个念头一直藏在我的心里,直到二零一七年夏季我才正式动笔,构思大概用了近两年的时间,其实又何止两年呢?可以说这部小说承载了我的前半生。

我是一九七九年出生的,严格上说我是七零后,但我又不甘心,所以我把自己定义为泛八零后,或许就是证明我还年轻,仅此而已。我是沐浴着改革开放的春风成长起来的,所以它的每一个阶段都和我息息相关。

小说从一九一一年闯关东起笔,主人公家族正是其中的一个族民,从尤仁义这辈算起,尤家历经了六代人,书中有名有姓的人物一百二十四个,采用尤白侯李四大家族架构,时间跨度一百年。我斗胆认为,只有把改革开放融入到历史长河之中才符合普遍联系原理,才能将中国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完整呈现出来。中国的城乡究竟发生了哪些翻天覆地的变化呢?这些时间能否拾起我们共同的记忆么?闯关东,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新中国的成立,六十年代,自然灾害;一九七六年,唐山大地震,毛主席逝世;一九七七年,恢复高考;一九七八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一九八四年,全国农村工作会议召开;一九九五年,国企改革;一九九七年,香港回归,邓小平逝世;一九九九年,澳门回归;二零零三年,非典;二零零八年,奥运会,汶川地震;二零一二年,莫言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二零一六年,神州十一号上天;二零一七年,党的十九大召开,土地承包期再延长三十年,放开二胎政策,一带一路,开发雄安新区,高铁时代。与同时,凌源的成绩也是有目共睹的,钢铁,鲜花,旅游等闻名全国,这座美丽的城市也提前步入了高铁时代。

因为小说的情节过于繁杂,所以我列出几条线索示之。小说的主人公是三对年轻人,分别是尤春林和李杏花,尤春光和白莲,李宝柱和尤春燕,之所以这样设计是有原因的。尤春林是打工一族的代表,而且是创业的典范;尤春光是新型农民的代表,从种植果树到果品加工;李宝柱是读书人的代表,走出农村踏进城市,可以说他们涵盖了辽西的生存状态。此外韩小影,她是整部小说的灵魂性人物,而且是农村中的一种客观存在,当写到她惨死在自个男人刀下之时我的心情沉郁了许久许久。

这部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平民英雄。尤春林,在他的身上有着顽强拼搏的精神,有着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和坚守,有着天不怕地不怕的创业精神;白莲,她是普普通通的农村妇女,同时也是贤妻良母的典型,用四年光阴照顾已成植物人的男人直至痊愈;尤春山和侯小英,他们把别人遗弃的孩子抚养成人,却不求任何回报,最后让孩子回到亲生父母的身边。以余石启为代表的基层干部,他们为乡村谋发展,最后开发旅游让这里走上了康庄大道。时代需要英雄,时代创造英雄,这是一个英雄爆发的年代。英雄应该是一个群像,而非个体,这是我的基本观点。

这部小说和地域文化是紧密相连的,无论是婚丧嫁娶,还是民风民俗都尽在其中,尤其是秧歌,剪纸,皮影,撒灯民间艺术更是精妙绝伦。众所周知,辽宁是共和国的工业长子,朝阳又称龙城,是历史上的三燕古都,凌源是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所在地,大河北镇有青龙河国家自然保护区,有辽代古墓,有国家保护鸟类苍鹭。

小说结尾展望了二零二零年中国全面进入小康社会的美好愿景,小康路上一个都不能掉队,这是庄严的承诺。眼下国家加大了扶贫力度,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奏响了奔向小康社会的号角。一百年,一个世纪,中国变了,这是改革开放带来的,这是党和国家带来的,这是人民创造出来的。

这里的天更蓝了,水更绿了,环境更美了,生活更幸福安康了。这不正是整个中华大地的一个缩影么?

在这部小说里,可以看到人们生活是怎样变化的;可以看到国家的每个发展阶段;可以看到改革开放的宏伟蓝图;可以看到东北的文化和历史;可以看到很多平民英雄;可以看到一个县城的飞速发展;可以看到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的整个过程;可以看到一部史诗,一幅清明上河图,这就是《大西院》。

我幸运的不是写出了一部书,而是生活在伟大的时代;我幸运的不是成为一名写者,而是用文字把美好的世界记录下来;我幸运的不是人生的成败,而是与命运抗争的过程;我幸运的不是不惑,而是能和改革开放同龄。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