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苿青的头像

苿青

网站用户

文学评论
202012/25
分享

浪漫的寻梦者 ——评《再别康桥》的自然美

小序

诗人赴英伦前夕,已饱经风霜之苦,生活的煎熬使他心中郁闷不堪。此次畅游剑桥也成了他生命中最后一次赴欧之旅。诗人再次来到昔日的康桥,便尽情让心儿顺着康河飞翔开来,去青青的世界里寻找只属于自己心灵的那份美、自由或者信仰……。

 

 徐志摩是一位彻底的浪漫主义者,这也正如胡适先生所说:“徐志摩的人生观,很简单,三个字:爱、自由、美……他的一生的历史,只是他追求这个‘单纯信仰’的实现的历史”。由此可知晓,徐志摩的一生充满着浪漫、飘逸、高洁,他的爱是一种精神;他的追求是虚幻的,是一种极为圣洁极为高贵、虚无飘渺的东西;他的美是炽热的,是融化了爱恨离合的诗作。然而,现实生活即:20世纪初破败不堪的中国,给予他更多的是太多的枷锁,深深套住他的自由和爱,由此也注定了志摩的一生充满了浪漫与悲戚,而他的追求与生活美尽成为他理想的抛弃者。

志摩是一位有信仰的浪漫诗人,他把自己的一生的悲欢离合视为整个世界,面对人生理想的一次次破灭,他依旧执着追求心中的美和信仰。他的诗真情饱含,真爱饱含、追求理想、追求真美,即志摩的诗是他不断追求个人信仰的人生缩影,也是他浪漫、高傲、飘逸个性的最真最深刻的体现。

因此,诗人单纯圣洁的美也是浪漫的,因为他敢于面对现实,让爱在凄美的大自然里尽情放歌。如此,自然界也默默融人他的几许浪漫,在他的世界里也永远充满了浪漫的情怀。读徐志摩先生的诗,感觉意境特美,如:《山中》《爱的灵感》《雪花的快乐》《这是一个懦怯的世界》等,其中尤以《再别康桥》最为自然美抒写的典范,即《再别康桥》语言质朴、诗情自然抒展,一种自然通透的灵性——阴柔之美融含其中。

 

志摩的《再别康桥》意境美,一如他不懈的人生追求。诗人的理想或信仰是虚幻的,在现实的窥探下显得尤为苍白无力。此时的他经受了离合悲欢的飘零,终于和陆小曼冲出樊笼,获得了所谓的自由。然而,“阴沉、黑暗、毒蛇似的蜿蜒/ 生活逼成了一条通道/ 一度陷入,你只可向前/ 手扪索着冷壁的粘潮”。然而,不久诗人一度内外交困,面对这一切现实空气的窒息,尤其是爱情梦幻的撕裂毁灭最为凄凉。此时他已连梦幻也近乎丢失太半,于是他怀着一颗破碎的心灵毅然踏上了赴欧之旅。

诗人怀着一颗梦幻的心来到昔日的康河,在夕阳柔柔的光泽下,冷却自己那颗火热撕裂的心。看着康河水汩汩而逝,诗人仿佛俨然成了一位沧桑的浪漫诗人,昔日的狂放也尽已远逝。此刻,只有默默地珍藏那份对康桥的依恋之情和对人生理想与美的声声叹息。

诗人心情开始显得很深沉、雅静、清爽……

“轻轻的我走了,/正如我轻轻的来,/  我轻轻的招手,/作别西天的云彩。”

由此,诗人梦幻世界的探索又一次在异国,在旧地重游时迸发出来,即:梦幻又一次与自然融合一处。诗人在恬静中叙述着自己的梦幻之旅:“轻轻”和“作别”尤为点睛之笔。诗中出现三个轻轻,也点出梦一般柔和的漫游,自由放步康河边甚是无拘无束。诗人心情好像很静很静,自然世界也很静,因为那里有漫步天河的云彩,恬静与闲适。而单就是一个“别”字让一切悠闲的自然静谧就此破碎了:静静的康河,西天漫步的云朵让一个“别”否定了或毁灭了,即诗人是为“作别”而来的,诗的一切情感基调也从此进入了一种凄婉的境地,而所谓的一切自然美也仅仅是“别离”的短暂之美罢了。

但是,诗人没有让这种静态的自然美变成凄婉的别离,而是让梦幻与静态的自然进行一次无声的对话,仿佛又找回了昔日的青春与色彩。即:也只有昔日的梦幻世界才能找到这里一时一地的自然幽静与恬淡。

那么,诗人也正是怀揣梦幻来寻找自己的人生理想或者信仰,所以,他“轻轻”的来,“轻轻”的招手,“轻轻”的走。诗人留给读者的也并非内心真正的表白,因为面对理想的破灭、爱情的毁灭、内心沉重万分,此刻也只能用“作别”表白心声,用“轻轻”隐藏起心中的那份真爱和自由。诗人毕竟是个理想主义者,他并不想让自然美随梦幻凋零,而是暂时忘记一切,让梦幻随着自然美荡漾,去大自然的怀抱寻找失去的自由、理想、爱。

诗人的梦幻世界与大自然完全融合了,并让自然美统帅梦幻去尽情的放声歌唱。

 

诗人的梦幻此刻仿佛已等同于自然美了,所以,诗中的一切描述也成了他梦幻世界不可缺失的一部分。

那么,诗人的爱也从此步人了另一种意境之中。首先诗人看到康河那“河畔的金柳”、“软泥上的青荇”、“榆荫下的一潭”,于是自然物在他的眼里便被赋予一种生命、一种精神了。其次,诗人把“金柳”比作新娘:一个“新”写出自然的生命常青、永葆青春之美。这不老的心境也昭示着诗人的一丝希望,即:心中新的梦幻并没彻底毁灭掉。一个“娘”字说明了那自然的柔和之美就像女子,像那种成熟的丰腴女性。她似乎也立在河边,在康河里映着落日余辉,把她的身影斜照入波光之上。单一个“艳”字就点出女子的美丽多姿,只可惜是一个虚幻世界的影子,她定会随夕阳的消逝,而仅仅定格为一瞬即逝之美。至此诗人从自然中也刚刚找到自己的梦幻一角,而一切美尽像这影子一样短暂虚无

,这些也正预示着诗人对生命的一声叹息是多么的无奈,并在心中激起丝丝涟漪。

此刻,诗人似乎明白了美的短暂、美的凄婉,也似乎找到了梦幻之所以在现实中毁灭的根源,即:人世间的一切都非永恒的,现实中存在的美可能就是短暂的梦幻。

此后,诗人的眼里又出现“青荇”,一个“青”写出水草的色彩多姿和青春亮丽。同时也预示自然物的艳美只是空间世界的自然美,而“青”则更多意味着是时间范畴的自然美。也即在诗人看来,自然是美的、新的,是青春永驻的。下行的“油油”一词写出水草的悠闲、自然、旺盛的生命力,而这一切又都是自然赋予的原始容貌。此时诗人被自然中渺小的生命所感动,而在康河水底这个小小的生命也似乎向诗人展示一种有限时空内的无限美。诗人从中也想到了自己的理想、美、生命,竟也比不上这水中的小生命。这样,慢慢地诗人被一种精神一种有生命的自然物所折服,开始让生命慢慢靠近她,去欣赏这种生命不息的自然美,以至于想做这水中的一分子:“甘心”表白了诗人的忘我,忘记自己是区别于水草的生灵。另外也写出诗人心中的一份执着,追求自由浪漫的自然美,对美对理想的不懈追逐的义无返顾。当然,诗人悲戚的人生经历,梦幻的破灭也是促成他去做水草的一个很重要的心理因素。想来诗人也极其单纯,竟然到了只为美就愿去牺牲一切的地步,但毕竟诗人是性情中人,无奈只能暂时让自己在梦幻中回避一切尘世,去撒开性子寻找属于自己的归宿或信仰。

最后,随着诗人完全溶化成自然中又矛盾苦闷的思绪渐渐冷却,开始放眼远处的“一潭”。诗人说那是“虹”,而不是清泉。可见水很清澈。诗人把它比作虹,仿佛他就在天边自由的信步,

由此诗人开始让梦幻长出一对心灵的翅膀去飞翔,并彻底的在梦幻世界里实现自己的爱、理想、追求。然而,又是单就一个“揉”和“碎”让这一切瞬时付诸东流,难道这是水藻在故意捉弄诗人

吗?因此,诗人的梦失去了飞翔的翅膀,再一次让现实的绳索牢牢缚住了。这也使诗人又一次回到现实世界,梦幻随着漂浮的水藻远逝、飘洒,而那飞向彩虹的梦幻尽带着自己的爱、理想、和浪漫也悻悻远去了。这样,当一切自然美或者人类赋予的生命体

变得空幻虚无时,也是诗人最真最深的梦得以实现的时刻:梦幻似乎已远去,但也得到了一种心灵无奈的解脱,即:现实的回归,自然界也在这一刻变的更加沉静凄婉。“沉淀”一词以蔽之,道出在自然界里积蓄或孕育着一个新的世界或生命,也许那就是诗人所孜孜追求的美、浪漫吧!

总之,一切都又恢复到诗人开始漫步时那“轻轻”的自然静态美,仿佛一切都已经实现一切也都没有实现,诗人的情致或心灵也得到了一种螺旋式的升华。

 

诗人所追逐的梦幻世界在大自然里仿佛已找到归宿,“寻梦”概括了诗人此刻的心声,这些也正是自己一生追求的真与美。此情此境,诗人又一次在梦幻中追寻昔日失落的爱与自由、理想。

当乘一叶小舟去“寻梦”,诗人的世界里开始出现一种对自由之美的欲望,心情也较开始多了些愉悦:诗人轻快地撑一支长篙,去康河的柔波中、到天上虹追寻属于自己的自由和爱。“漫溯”一词集中展现了诗人的那种闲适、轻快的心理。诗人的长篙划开了康河的柔波,“满载”一船闪闪的星光回航。“满”字充分显示出

诗人的自由已得到畅游的地步,理想与爱分明就是那点点星辉。诗人的世界在自然的柔美中得到了一种从未有过的恣肆,一切都是那么恬静、畅快,似乎康河的自然美都尽为诗人所拥有了一般。

“放歌”一词让诗人的浪漫追寻得到真正的理想化解脱,尽情地在星辉闪闪里歌唱吧!只可惜这仍然只是一种梦幻、虚无中短暂的飘逸、逍遥。诗人的追寻或寻梦也在异国他乡在自我陶醉的理想国度里珍藏了一分只属于诗人自己的自由,诗人俨然已是自由之恋的获胜者。

当诗人大彻大悟到一切都会远去,一切美好都已随梦幻而去,一切现世人间的美好也必然终将会离他而去。他不再沉迷于虚无缥缈的梦幻境遇,而是面对自由作出一种超乎理性的选择。是的,“不能放歌”,诗人已心感疲惫,现实的情境又一次触动狂热的心口,为了自由,诗人能舍弃“一船星辉”“天上虹”和“金柳”“康河的柔波”吗?自然美又一次近乎征服了诗人的自由和爱,而诗人最终选择了自由,舍弃了自然美。“悄悄”一词写出此刻诗人万分悲凄、矛盾不已的无可奈何花落去的情态,比起作品开始“轻轻”一词多了一种沉重的责任。此刻诗人意识到为了自由之恋、理想之爱、为了浪漫之情,短暂的舍弃是需要付出代价的,甚至是牺牲生命也不足惜的。

“悄悄是别离的笙箫”,其中“别离”不同于诗人开始的“作别”。此刻,诗人少了一份悲壮,多了一种对生命无序变幻无常的慨叹:了悟了世间的“阴晴圆缺”亘古不变,知晓了所有美只是一种对生命的用人类符号的诠释。如果“悄悄”是诗人理性上对“别离”的选择,那么“沉默”则是诗人对自然美的、对人生理想的、对爱与自由、信仰的一种思考。你在或者不在,来或者不来,她就在那里。那康桥依旧、康河依旧、河边的小小夏虫也依旧,这些自然物都是一种生命符号,却一次又一次撩拨诗人去思考梦幻与人生这个无尽的人生命题。

诗人是一个浪漫主义者,同时又是一个现实主义者,这不能不让我们意识到诗人本身就是一个矛盾体,或者确切地说诗人是一个深层的浪漫主义者、一个浅层的现实主义者。相对于浩瀚无垠的大自然,诗人看到的想到的是何其的渺小何其的有限。这一切都那么符合常理却又不可思议,这不禁令我们有一种想和诗人

对话的冲动:难道诗人的梦幻与理想、爱与自由都是一种心灵的寄托吗?诗人到底要寄托的都是什么?

“悄悄”的走;“悄悄”的来;和上行的“悄悄”已奠定了诗人“作别”的一种节奏定是舒缓的、静谧的,“悄悄”和“轻轻”出现在诗的首尾,是有深层含义的。诗人的梦幻之旅近乎散尽之际,当然和开头的境遇不同。“轻轻”标志诗人的梦幻开始和自然之美尝试着去融合,而“悄悄”则是诗人的梦幻经历了自然之美统帅、畅想自由与爱、自然美中短暂的超脱之后,让梦幻和自然美剥离的符号或微信息,即:“轻轻”是自然美与梦幻世界的融合的开端,而“悄悄”则是这种融会的结束。所以,诗人是一个既浪漫又现实的矛盾体,但诗人骨子里本质是理想主义者、一个浪漫的寻梦者。

无奈夕阳西沉,诗人的思绪已无暇停栖,梦幻世界又一次开始孤寂漫游,诗人是何其的壮哉!末句“不带走一片云彩!”预示了诗人的自由和梦幻本是一种虚无、空无。如果这一切没有了作为人这个个体的注解或反省、辩论、审视一番,一切何尝不是无意义的虚无空渺呢?

当一切自然美都还原它最本真最古老的亘古之美时,那么世界又何尝不是一种空虚呢?当诗人超脱一切美时,那么诗人也就寻到了真正的美、自由、真正的爱与理想、信仰……那么,更让人窒息的是,诗人最终也没能寻回自由、爱、理想,因为诗人并未超脱尘世的一切,只是寻到一个梦幻、一个投影、一个只属于自己的理想世界。

诗人也真的走了,离我们而去了,也真的没带走一片云彩。……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