敎者,執戒尺輕擊以上施下效也。
育者,養子使作善也。
敎育者,施效以作善也,前承文明,中贍古道,後啓新生,醍醐廣施,膏脂普慧,化毓生命,愛也。
敎以示範,表率做人,育以愛心,踐行良善,有敎無類,見德思齊。是故,敎育乃以博愛為既設之善心撫化也,或曰基於信之所知所識復以技藝為材為工之智慧再創也,是人之示範導悟與靈魂塑造雕琢也。
由所知所識而發至文明之境是為敎育之要義。敎育之於知識、文化、文才及文明對應於人之解惑、授業、傳道、啟悟,其境漸高,其功漸深。覺悟者,敎之大作,學之大成,人之大儒也,非獨立思考且富批判精神者不可及。
有知識未必有文化,有文化未必有文才,有文才未必有文明;而無知識定無文化,無文化定無文才,無文才定無文明,蓋無例外也。
學者各異,敎有常規,育無定則。知者為師,愛者為傅。此即敎育之要則。
萬物運行各有其規,知識敎授也有其律。敎育為傳播知識之要途,其方式、場合、時段以及受衆之心緒情態,尤其傳授者語氣、語感、語速、語序、語境、語意、品行趨嚮之微忽僉能導致迥異之後效,而此所有無不與傳播者之愛心、素養息息相關。
敎育為學習者獲取知識之要道,亦為學習者培養掌握獲取信息能力之要徑,關乎人之百年大計。
知識能之介也,人之精神、意志、思想、文化、信仰、智慧、謀略、決策、修養、品位、格調、境界、襟懷,以及學習力、洞察力、思辨力、預見力、創新力、執行力、忍容力、自革力、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方法論、審美觀、擘劃意識、格局意識、獨立意識,諸類皆具其能,且胥有其質,非一一推究,不能明理啟悟,更不能達化毓之靈界。
知識之於人,如日月星辰之於天,若風雨霜雪、四季更迭、江河川原、大漠廣澤之於地,何知何人,無知之人實難為人。
知識有更迭,文明有進步。傳統文化乃基礎固然必要,然新興前沿文化則是臺上構建當然重要。敎授者當擺脫自身敎育之侷限,尤其善實更新自我,精進不輟,以葆敎授從業之活力。雋膚兼備之良師自然明瞭傳統之深義,更知示範自省、改造自我之胸襟、魄力、膽略、智慧,以及與民族文化、家國體量相稱之寬厚、兼容、開放、包涵之道行,立人文、理工之潮頭,智握家國發展、民族進步之要略,以己之心血修為而化普天桃李之芬芳。
敎育當以升華民之素養兼具壅培治國安邦之棟才、經世濟民之良將為主旨,以達全民化毓心靈,啟悟智慧,明辨是非,增益技藝,有親可久,厚德載物之目的。國學流長,積澱深厚,民粹殷盛,超拔踔善,此國豈有不振本族之理,此民豈有不興本土之責。
然國之敎育一度先忙於應試,後急於功利,由呆板敎條而鬼精活躍,如注雞血矣。所謂敎意育旨者,孰復記之?所以皆為利耳,其殷切周詳,不可謂不全心全意,其狀其態一時詞窮矣。更有盟而謀之者,其形其式亦愈發魅惑,聲勢浩大,義正詞嚴,頗有弗從之則必亡之感,如此非但不能正播,卻是有意誤導,愚化學衆,以致有違敎規育律之亂象紛生,背離文化之培養漸行漸遠,更勿奢談入文才、文明之境,且夫此象大有愈演愈烈,一發不可收之勢。如此被物、權所綁,化毓不足、蠱惑有餘之敎育豈能不致人無古道、世無遺風哉?嗟乎!普天之下,當今敎育,文經倒掛,陷信仰荒蕪、人文崖退、私慾膨脹、底線喪失、唯利是圖、醜態百出而無以自療之嚴重病態者日衆,甚有不惜犧牲他人之生聚以取一己之暴利而引以為傲,人性迷失,精神淪沒,而令良善民衆備受其害,仁人志士難堪其累之境況者已呈流行之勢,敎育之難空前矣。
誠然,當今國民乃至人類較之以往可謂大物阜矣,而世人受害亦空前也,人文倒退、環境敗壞,此象也多地可見,且蔓延迅速,以至難為其人者,難為其家者,難為其國者時有所見。無論人者、家者、國者,所謂強者必在乎物阜人熙,阜者,富也,熙者,明也。物阜且人熙者,國泰民安,太平盛世也。然物阜而人不熙者必曲,曲者必腐;物不阜而人熙者可振,振者奮發亦可圖強;物不阜人不熙者定弱且昧,弱且昧者,國曷為國,家曷為家,人曷為人。微危何復有耶?物之不阜可怕也,然人之不熙則較物之不阜更為可怕。而物之阜不阜,人之熙不熙,皆在敎育也。敎育之病已久矣,其入骨髓已深矣。今國人業已覺悟,業者業已檢省,中國敎育之春再見之日不久矣。
人類長河,滔滔不絕,滾滾嚮前,萬舟競帆,千舸爭流,未來之主必歸善學者。是故學習者當學以明智、習以致慧、陶鈞道行、厚德載物,尤其善於古為今用、外為中用、志存高遠、日見精進,雝培獨立思考之意識,沃毓批判砭弊之精神,且將學習貫穿生存之始終;社會擇用人才當公正開明、不拘一格,人盡其才,物盡其用,破除固陋羈絆,上下同氣,毓才、愛才、用才、理才,唯才是用,唯賢是舉。人有品性,才有時效,考量學識不可憑一時學業之優劣,尤其不能以此定終生,薦舉人才不可以一眚掩大德,也不可以一功遮小惡。品德恒先,學識精湛謂之才,埋沒人才乃社稷之大愆。
嗚呼!五千年人類豐厚至偉之文化豈能式微於吾儕所謂最為文明、最為進步人之手?敎育事關家景國運,敎育事關未來人類,敎育事關未來世界。興家強國,敎育先行,革故鼎新,我先著鞭,風雲際會,刻不容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