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锡昌诗歌赏析兼谈诗认知
文/韦兴生
什么是真?“真者,精诚之至也。…真在内者,神动于外,是所以贵真也。”《庄子·渔父》
“山水册页·幸福亨通”的册亨是一个有意思、有魅力的地方。从地理位置上讲,南、北盘江分别从作为珠江源的乌蒙山脉马雄山东麓与西北麓盘过云贵高原,又于册亨重新汇拢奔向太平洋,所以有人说这是地球村上少有的地理奇迹。从民族占比上来看,贵州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人口的97%,册亨的布依族人口也占全县总人口的76.8%,之所以册亨又被称为“中华布依第一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和独具的民族性情涵育造就册亨别有风格的文化魅力、文学特性和诗意元素,文人作为文学、文化、文脉延续的主要载体,这些地域特征、民族特色就体现在生存生长生活于这片土地的文人身上。
诗人黄锡昌是其中较为典型之一,作为土生土长的册亨布依人,他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开始在《贵州民族报》《黔西南日报》《东方文化艺术报》《贵州教育报》《贵阳晚报》等省内外报纸刊物发表作品,这是很难得的,相对册亨这么一个“小塘子”,可以说是很了不起了。当然,在黔西南这地方,他也是小有名声的。近年来,我陆续品读了他的许多诗作,从中感受感触最深的是其诗逻辑中深深的地域性、诗元素中浓浓的民族性,充分体现一个地方的理性思维、一个民族的优秀习性,用他的话说“事实就是这样子,我们就是这样子”。窃以为这是“真山真水真性情,真人真事贵在真”的坚持与身体力行,诗人的一种诗践行,此种践行难能可贵就在一个“真”字,外在真与内在真的统一构成诗意真,这对于当前人们对于诗人和诗的解读有较强的思考启发,可以加深对诗的认知。
真是事实的本性
诗人艾青说“诗的生命在于真实性。”愚觉得这句话用在黄锡昌的诗歌是中肯恰当的。
先看节选自《家园》的他的诗,“记忆随时间推移而逐渐淡漠/心中之爱却如初闪亮发光/尽管岁月终究无情,为了爱/我情愿站在风雨里自塑成一线永恒的风景”。一句“为了爱”,明题点睛、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以万物为苍狗”的岁月里成了一线诗意的情结,亲切实在、有穿透力。
看他的这首,“那是一双不贴标签的鞋/那是一双沾着故土的鞋/编鞋的草绳/曲折着母亲/一生的路”节选自《怀念草鞋》。有人说“技巧只构成诗句,内涵却成就了诗人。”这首诗的可贵之处就是通过一双鞋,既表达了母爱的伟大,又体现母子情深,不假于过多的修饰,却把想表达的内涵展现无余,由此震撼读者。
再看他的这首,“走在心灵的土地上/把遥远的期待深情地凝望/总想在诱人的黄昏中扑朔/一儽儽霞光/未来与希望//走在心灵的土地上/萧瑟秋风在头顶萦绕盘旋/总想回首深深浅浅的足印/却不想放弃/纷繁的梦想”节选自《走在心灵的土地上》。这是诗人的一首独白诗,把“心灵”和“土地”结合在一起,是一种具有个人思考的沉淀,在很多人的习惯中,可能容易写成“心灵家园”“心灵鸡汤”等等,而锡昌同志用“心灵土地”读来虽有些凸、有点拗口,却别有韵味。
真是自然的诗化
“诗的自然化和自然的诗化”都是一种极情极景,诗化的自然是一种本真的美,自然的诗化是一种真本的纯。从这个角度来解读,黄锡昌的诗歌虽谈不上登堂、达到技艺乎道之境,但他是找到入门路径、握有门票了的,颇有功底,且见功力。
如:“阳光普照福地 于是这里/就有山与树的舞姿/鱼与水的调情/花与石的爱恋//人与自然的和谐/河岸生态民居坐落别致/布依锦绣坊织声不绝于耳/竹鼓舞 五色饭 便当酒 长桌宴/布依民歌 深度诱惑/这夜/游人不醉不归”节选自《在册亨福尧》。
又如:“对于万重山对于这片深情的土地/我始终虔诚敬重/至于/最终以何种方式归于浩渺恢宏的高原/就留给一场风或一场雪/为我们洗涤尘世/和最后的足迹”节选自《在央箐万重山》。
再如:“在陂鼐/人们可以闻到泥土芳香/巷子墙角的杂草和青苔湿漉漉/乡音在小巷子里被拉得很长很长/如同青石板路一样曲折的故事/褪败的墙壁静静地寄伏在故乡的晨昏中/记忆仿佛承受风霜的侵蚀/在摇曳的月光里被折叠成一本古书”节选自《在册亨陂鼐》。
在这组诗中,诗人深情凝视家乡的土地和风情,以现实生活中的具体物什作为诗的介体,诗歌在自然文本的解构与再解构中实现了意义的两极互动,传达出诗人对于家乡的赤子情深。同时,诗人用自然的“说话”语气来述说,有别于一些诗歌中的自我幻觉和自恋心态,以及的陈词滥调,这是 一种更本体性更自然的书写。
真是干净的归处
诗是需要干净的,干净的诗就是恰到好处、点到为止,不累繁、不多余,含蓄、冷静、节制,有哲理而不说教,让人在愉悦的阅读中获得美的享受和思想的启迪。诗因干净而明媚、因透亮而清爽。黄锡昌的诗歌处处透着一抹晶莹的光、一股洁净的味道。
在《春雨》中,他是这样写的,“亮丽的节奏蜿蜒而至/课本上滴水穿石的道理/在小小的檐下由浅入深/日渐明朗/这是怎样的一种挤弄呢/乡村庭院被潮红笼罩和占据/而我端坐在古典的四方桌边/在尘封的岁月内部/十指深埋//雨声掀动我唯美的紫色布帘/一位年轻女子/藏身桃红深处/一路手帕掩面 低声哭泣”。
在《平寨记忆》中他这样写道,“这个季节叶落满地/一层一层严严实实/落叶是圣洁的/因为圣洁,凭借她的圣洁/我们才得以脱离泥土和坟墓/更靠近阳光、天空和云朵/我喜欢这种生命状态的丰盈与静美/然而,那是落叶吗/不/那是积淀许久的布依文化/那是淳朴厚重的历史记忆”。
在《水牛》中他又是这样写的,“当你数清/今晚的星星/你便知道/明天是什么样的日子//你对农夫说/辛劳是一种辉煌/而疼痛已不属于记忆//大地/是你的履历表/却一生只书写一份”。
在这组诗歌中,我们可以直观的感受到他的诗起源于日常生活,又高于日常生活,其诗语言与日常生活中的语言节奏基本相同,是最容易进入的诗歌,因为在内容和意义的层面没有太多的难度,仔细品味,又不是所谓“精英们”所鄙夷的口语诗。
真是简单的原乡
真实的作品,往往都会有不同凡响的质地。诗应是一种主体和实体间面对面的解体和重新诞生。因为每一个事物都是它本身而不再是其他,每一个真实生活中的皱褶都不再包藏任何更深邃的意义。我一直认为“化简为繁难、化繁为简更难”和“简单最贵”,简单就是不要过多的叙述而导致表面与内面无法分辨。我们来欣赏黄锡昌下面的这组诗:
“者楼河无法淡定/涨涨跌跌跌跌涨涨/清清浊浊浊浊清清/鱼不断涌向岸边/或者觅食/或者雀跃/被无端蹂躏的/还有那五颜六色的花朵”节选自《册亨的天》。
“对于同一个问号/风可以这样回答/雨可以那样回答/谁低下头 世界/都会变得像一枚传统的露珠//你必须面对天空/才可能留下你的信仰/你必须回首往事/才可能清晰你的思想”节选自《怀想一颗梧桐树》。
“当天空那般瓦蓝/你憧憬的样子/乡村成一片风景//鸟儿是我们头顶歌唱的情人/在高粱红透的十月/能听到秋天的笑声/伸手抓一缕阳光/滋润枫叶的快意//在纯净的乡下/唱那首旧歌/听那些古老的故事/做一个甜甜的梦”节选自《乡下的日子》。
在诗写作中,我们有时总是过分倚重技术、有时又是无视技术。前者表现为对词而非对物的强调,后者则重视物而忽视词。其原因之一可能是我们过于把诗写得复杂化,即过于想找一些生辟的、艰涩词语和琐碎而繁累的逻辑寻求达到“语不惊人死不休”的效果,事实却适得其反,而我认为“简单”的理念为解决这个问题提供可能。黄锡昌的这组诗歌是有区别于其他诗歌中高亢、锐利或矫情的声调的。
真是通透的情怀
通透的情怀带有一种魔力,因为他不是一种无意义地呼唤,也不是一切归于虚无。诗歌需要感动自己、感动别人,让人感动的诗歌是以最不滥俗的方式,反映不可置换的生存经验与不可概括的情怀。我们再来赏析黄锡昌的这组诗作:
“父亲是一首诗/一首励志豪迈的散文诗/把我从孩提时代唤醒/如同阳光唤醒高原/让生命一次次飞扬//父亲是一首诗/一首激情高昂的抒情诗/将我的人生历程书写/宛如暮色书写故乡/任岁月一季季成长//父爱如山/父亲如诗”节自选《父亲如诗》。
“在那个特定的时间和空间里/她回避喧嚣和尘封/独立存在/有时/她的声音开始下雪/并且布满愁容/有时/她的生命历经重唱/并且声嘶力竭/但是/她没有逃避理想和爱情/她是/不离不弃不折不扣的强者/她知道/主流的青春是拼搏和向上的”节选自《枫叶红了》。
“从田垄怀想种子/到禾稻腰弯/如劳动的乡亲/回眸故乡金黄一笑/我的灵魂和血液/又一次穿透禾稻的颂歌//在禾稻繁衍的地方/我和乡亲们生息于斯/他们配合默契/即使灾难的岁月/神圣的爱情依然结果/以至/我永远永远/领受着禾稻的爱抚”节选自《故乡的禾稻》。
在这组诗中,如此简单的一些字句,却是那么鲜活而又充满张力,充满画面感、动感和神秘的情愫,其原由是情感的明月直入,心性直见。
总体而言,黄锡昌的诗歌是纯洁的、朴实的、实在的,他自己把发现和重建与事物和他者的真实的、活生生的关联体现在内在思想,也体现在“简、净、纯”的诗建筑之中,虽然在诗结构和用词难免出现一些瑕疵,但瑕不掩瑜。化繁为简、避虚就实,他用真实的事物弥补了诗想象的不足,对真实的执着使事实重于虚构,构成不一样的诗张力、诗渗透,如喧器尘世中的一杯凉茶,抵达人心,少一些禅意却多了一些性情,他的诗读来没有让人感到不舒服。
诗有原义吗?若无,可能每个人的理解尽然相同。若有,那么每个人的见解当不尽相同。
我想,这应该就是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