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未央的头像

未央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03
分享

婆婆和她的土地

老公的老家在勉县最北边的一个深山里,村子里面都是留守老人和小孩。

村子里地少,我的婆婆也只有几分薄田,婆婆的地在村子里面一个山坡上面北头,北宽南窄,不太规则,东面地埂紧邻一条壕沟,沟坡北缓南陡。

 公公在外打工,留下婆婆一个人常年在家守着这座大山,现在已是古稀老人,体弱多病,但是拒绝跟我们晚辈离开家乡生活,依旧务她的薄田。

 婆婆在这片黄土地上劳作了一辈子,日出而作,日落也不曾歇息。她爱土地就像爱她的孩子,每天都要到地里转转、看看、走走。发现泥土旮旯里的石子、杂物,会一一捡出来扔掉;地埂有水毁的缺口,会用铁锨铲土填实;被风吹歪吹倒的玉米、黄豆等,会小心翼翼地扶正,压实根部,让其重新端端正正站稳。

 田里夏种玉米秋种麦。春天里,冬麦子返青,不打农药除草,提了竹笼,拿了小铲,一一挖草、除虫。属玉米螟最狡猾,吃了嫩叶,饱了肚子,就钻到土里。婆婆一眼就能看出来,那棵受害的玉米苗和玉米螟的藏身之处。只一小铲下去,那只胖胖的虫子就会被挖出来。婆婆带着个玻璃瓶子,挖出来的虫子随即被放进瓶子。婆婆还在家里养了几只土鸡,土鸡最爱吃虫子。每当婆婆从田里回来,土鸡都会兴奋起来,叽叽喳喳叫个不停。土鸡下蛋勤,蛋鲜味香营养高,是小孩和身体虚弱的人进行滋补的佳品。

 婆婆每隔一半天,都要清理一次鸡窝。清理出来的鸡粪,撒上草木灰,装到竹笼,及时提到地里。就这样不知疲倦,成年累月、年复一年地给地里上肥,那干巴巴的黄土地,慢慢变得黑油油、软绵绵,蓬松肥沃,非常适合庄稼生长。

 小小的七分薄田竟能赶上一亩地的产量了,夏秋两料都能打八九百斤粮食。但是每次到了收获的季节让我最发愁,山里的路是坡地,坑坑洼洼没有一处平坦的道路可以运送农作物,每次都是婆婆用她坚实的后背和我老公用背篓一背篓一背篓往家里背,每次我都想要去田里帮婆婆背玉米,婆婆总说这点活用不着你,我和亮亮一会儿就背完了,你在家歇着就行。我怎么好意思在家歇着,我就跟在婆婆和老公身后跑来跑去帮他们装玉米,帮他们扶背篓,婆婆家的玉米地距离家里还有一点路看起来不是很远,但走起来实属不易,因为田距离家还要翻两个小山坡。每翻过一个山坡婆婆都会用一根拐杖支在背篓底下休息一会。我赶快帮她扶好背篓防止放歪了,背篓倒了压倒婆婆。整整用了一天的时间,老公和婆婆一趟一趟地将玉米背回家里,基本上是从日出背到日落,实属不易呀!

那片地的边角料竟也成了婆婆的宝贝疙瘩。东侧地埂北头沟坡较缓,婆婆会拔掉杂草,松松土,撒几把菜籽,有青豆、菠菜、西红柿,黄瓜,豆角,萝卜,栽一方大蒜,这样,四季会有新鲜蔬菜可吃。南头沟坡较陡,婆婆照样精心整地,等待某个落过透雨的午后,撒几把高粱籽。不久,高粱苗在陡坡上争先恐后冒出来,生命力蛮旺盛,生长的速度,挺拔的高度,将杂草远远地甩在身后。

 地里每年产的粮食,婆婆一人吃不了,还常常操心我们,劝不住、挡不下地托人捎东西给我们。玉米糁是婆婆用石磨手推出来的,捧那带着婆婆暖暖体温的雪白麦面粉、金灿灿玉米糁,带着温度的土鸡蛋就禁不住鼻子发酸,心潮涌动,潸然泪下……(计量检验中心 王娇艳)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