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卫之风的头像

卫之风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11
分享

故乡回望3连载

南河波光粼粼

葛家庄西依太行,两架山峰之间常有泉水流淌,泉水顺着西南沟一直流到村前。

弯弯舒展的小河从老虎寨脚下汨汨流出,河水清澈见底。水草的枝蔓随河水的流动轻轻地摇曳,小鱼自由地穿梭其中,偶尔会有河蟹爬出,蟹爪带动泥沙会出现一小绺浑水,很快被河水冲没。晚秋时节,河湾处水域有几丈长,一两丈或三四丈宽,总有成群的鱼儿长大,吸引着过往的大人小孩驻足观看。有时小孩们捡起河边的石头扔向鱼群,整齐的鱼阵突然乱了阵脚,鱼儿四下逃窜。一会儿河中的鱼群又在头鱼的带领下,整整齐齐,成群结队地游来游去。顽皮的孩子们再捡几块鹅卵石噗噗嗵嗵地砸向水中,鱼群又一次四下逃窜。孩童们发出一阵欢笑,看一会儿,便离开河湾,忙其他的去了。

那时候农家基本上都不吃鱼,钓鱼也是只小孩儿们的一个乐趣。找一枚大头针,弯成一个小弯,拽一根窗纱线,上面拴一两寸筷子般粗细的高粱杆,再找一根小木棍,在河边的小石头下挖几条细细的蚯蚓,或者到草丛里逮一条蚂蚱挂上就可以钓鱼了。钓上来的鱼用小桶提到家里放在院子里,没事了就看看小鱼在桶里游动,也不用喂食儿,直到小鱼翻白肚完事。

一次粮管所食堂的人转悠到红瓜地的河湾处,发现有成群的鲫鱼片。他们几个人费了两天的功夫,打捞出几桶一斤左右的鱼。我们看着这么多,这么大的鱼,也就是看看热闹,觉得好玩,没谁往家拿,因为觉得鱼太腥了,又有刺,现在看来真是不可思议。

夏日乐园

炎炎夏日,南河沟就成了孩子们的乐园,从上段到下段有多个转弯的存水湾,最深的地方水深齐胸,但清澈见底。每个河湾处都有成群的少年光着屁股游泳。他们把仅穿的小裤头脱了 随意地扔在河边的石头上,光着脚丫走到河湾的上游,先用手接一手窝尿,在肚脐眼上抹一下(也不知道是谁教的),然后噗通一声跳进河水里,也不用费劲,河水就能把小孩们漂到河湾的下游。然后再爬上岸边从上游扎进水里,往复玩着。大一点儿的孩子不会这样玩,他们无论从哪里下水都行,游到下游后,再逆水往上游游泳,到上游后露出脑袋,大口喘着粗气,笑着向小一点儿孩子展示自己的游泳技能和力量。还有不会游泳的,带个塑料袋,灌一袋子空气,一只手扎住口袋口,另一只手扶着袋子的尾部,头枕着袋子,从水域上游漂下,练习蹬腿,慢慢地就学会了自己扑腾。等他不用塑料袋能自己狗刨游泳时,那个高兴劲儿真是无以言表。我就是这样学会狗刨的。女孩子一般都拿几件要洗的衣服,借洗衣服跳到水里玩耍。她们穿着花衣服在水浅的地方游玩,和那群光屁股的男孩子隔一段距离,长长的头发水湿后贴在头上背上,远远地望着男孩子们欢快地玩耍,很是羡慕。稍大一点的小姐姐会不时观望自己的小弟弟安全不安全,有时候会柔弱地大声吼一嗓子。哗哗的流水声合着孩子们的欢笑,河边杨柳树林里知了此起彼伏的鸣叫,热闹、快乐着,完全忘记了毒辣的太阳在头顶,经常中午在南河玩水的孩子们被晒得更加黝黑。

河湾的上下游,在秋后水流变小时,河草大部分露出水面,水在淤泥上缓缓地流着,淤泥表面此起彼伏地冒着泡泡,因为泥中的泥鳅长大了,要不时地出来吸吸新鲜空气。这时总有大一点的小孩不怕水凉,卷起裤腿,撸起袖子,跳进河水中,眼睛盯住冒泡处,双手慢慢地深入泥中,手指极快地合拢,捉住光滑肥大的泥鳅,迅速摔向河岸,泥鳅在干地上游龙一样跳动,岸边的小朋友立即上去按住泥鳅,却咋也抓不住那光光滑滑的泥鳅。在慌乱、嬉笑中费半天牛劲装到篮子里,然后在放到河边自己挖的小水坑里,欣喜地看着。

夏季像野马

蜿蜒东去的南河一年四季水流不断,夏天雨季来临,河水上涨,尤其是七月下旬,八月上旬的时候,乌云陡然密布,白天变黑夜。老人们就说,老天爷要发威,东海龙王抬着海来了。一会儿暴雨哗哗,打得地上积水气泡连连,房屋顶上啪啪直响,有的树枝被狂风刮断。街心很快变成了浑水河,顺着街道流向南河沟。往往这季节山洪暴发,南河沟打破了往日的宁静,改变了平时河水舒缓流淌的节奏,浑浊的河水夹杂着棍棒、杂草、青苹果、西瓜蛋、上游村庄被冲垮的房屋梁檩、农具,还有没来得及躲避的山羊,在河沟贪吃的猪等,简直像脱缰的野马,没命地横冲直撞,看热闹的人们也只能远远地站在河坡上,胆战心惊地谈论着,还不时提醒身边的小孩子,千万不能走进河边。等洪水慢慢退去,河沟里不少大树被冲倒,河床上凡是大水所到之处的地方一下子变得干干净净,河草统一都向下游趴着,一些石头也挪了位置……自然的力量非人力能比。

大水过后,往往有好心人重新整理河中间的介石,收拾一下人们过河的小路。

河水冲击介石,哗哗作响,远远地听见像单调的歌。秋后,人们收获了大量的红薯,整个村子里都开始磨红薯,过粉芡。在没有河草的地方,用鹅卵石磊起一道道拦水墙,拦起尺把深的水,一家一家的用车子拉着成车的红薯堆进清澈的河水里,再一个一个地洗净捞出,把红薯磨碎,过滤,沉淀,收集,吊晒,做成几十斤的粉芡蛋,好在冬天上冻时制作粉条。这种传统做法不需要添加任何食用胶,是纯天然食材。

一年四季哗哗的河水也是大家淘菜,洗衣服的好地方。村姑们三五成群,和着哗哗的水声,嬉笑着,欢快地揉搓衣服,被单。高高挽起的裤腿,袖子,露出白白亮亮的凝脂一样的胳膊,小腿,像莲藕,又似象牙。洗衣服时不时带起水花,溅在衣服上,脸上,引得过往的青年男子驻足远眺,挑着担子或拉着车子过了多远还再回头望望。

小河淌水的南河沟,也发生过不少的故事。

据老人讲,离葛家庄二里地的庙口是通往太行山里的交通要道,把住了庙口,就把住了方圆几十里通往林县的咽喉,那时候日本鬼子,伪军都在庙口设立据点。葛家庄西靠太行,村南北有南河北沟作为天然隔离带,就成了武工队活动的联络点。武工队为遮人耳目,经常扛着农具,以扛工的名义进到葛家庄,白天在地里劳作,侦查地形,了解情况,天一黑就行动,夜晚偷袭敌人据点,庙口的鬼子据点多次被葛家庄的“长工”袭扰得狼狈不堪。后来伪军为控制武工队进出太行山,在庙口街加强了据点力量,经常骑马,骑自行车到附近几个村巡逻,发展伪保长等狗腿子。共产党淇县二区的领导多次让鬼子、伪军吃苦,带领人民武装打击敌人的嚣张气焰,敌人贴出告示:谁要活捉了杨区长,官升两级,赏大洋2000块、小麦200石。结果附近的土匪,伪保长绞尽脑汁也没有得逞。敌人对杨区长恨之入骨,1947年3月的一天深夜,有人给伪军报信,说杨区长带领武工队悄悄来到葛家庄。伪军马上纠集大队人马包围了葛家庄。与国民党保安团打了两天两夜游击的杨区长,刚安排队员休息,正在计划今后几天的任务,突然有民兵报告村子被包围了。杨区长当机立断,命令武工队员们避开进出村子的土路,立即顺南河沟突围。武工队利用南河地形迅速把包围圈撕开一道口子,到河对岸以地岸和几颗大柿树为掩护,消灭岸上正在向村里行进的伪军。随即武工队抢占河南岸制高点,把敌人引出村,避免百姓伤亡。面对多于己方十几倍的兵力,杨区长在反包围战斗中指挥果断,取得以少胜多的胜利。最终以牺牲冯青海等3人的代价,使十几个敌兵中弹毙命。敌人最终缩回庙口据点,几天不敢出门。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