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一个官场小丑
——《资治通鉴》一段妙笔赏析
历史人物是由历史学家塑造刻画的。历史学家往往也是文学上的高手。
单说《资治通鉴》这部编年史巨著,虽不以人物传记为主体,比不上《史记》留下了众多人物的鲜明形象,但对人物也有妙笔刻画,不乏精彩叫绝之处。试举一例:
公元692年,正是武则天当政时期,女皇为巩固统治,屡行大狱。一场由酷吏来俊臣诬告的所谓谋反案涉及了名臣狄仁杰以及崔宣礼等官员数人。狄仁杰据理申诉,如何发落,正直的大臣与酷吏为此在金殿上展开了激烈的争论。在这生死攸关之际,书中笔锋一转,叙述了崔宣礼的外甥霍献可一番表演的插曲。原文仅八十一字,不妨转录于下:
殿中侍御史贵乡霍献可,宣礼之甥也,言于太后曰:“陛下不杀崔宣礼,臣请陨命于前。” 以头触殿阶,血流沾地,以示为人臣者不私其亲。太后皆不听。献可常以绿帛裹其伤,微露之于幞头下,冀太后见之以为忠。(见中华书局版《资治通鉴》14卷6481页)
这段文字展现了两个精彩细节。一是霍献可为了表白他与舅舅划清界限,显示自己大义灭亲,而死乞白赖地坚请杀崔宣礼,并声称若是不杀,自己愿死,何等毅然决然,憎爱分明。当然,动真的只能是碰头流血,命还是舍不得的。二是霍献可为使自己得意的表演效果更为明显,持续持久,事后竟装模作样地用块绸子裹着额头的伤,妙的是偏把这绿绸子在帽檐下微微地露了出来,好让武皇看见,不忘自己这次公忠体国的表现。好生了得,这绸子的颜色和位置!真是苦心孤意,妙不可言。
寥寥八十一字,字字珠玑,入木三分。淋漓尽致地活画了一个政治风云中的官场小丑,在主子面前极尽表演之能事的献媚行径,其卑鄙的形象,肮脏的灵魂跃然纸上。
在历史上,霍献可不过是一个无足轻重的角色,按说是没资格列入《资治通鉴》这部巨著的。然而,他无疑是政治舞台上的一种独特的具有鲜明个性的小人和小丑典型。煌煌巨著,稍带一笔,足以使他不朽,为的是对后人振聋发聩。千载之下,我们读来似曾相识,并不陌生,依然感到这位官场小丑的可笑、可鄙、可悲、可叹,谁说历史就只是历史呢!
说到这,不能不感谢司马光老先生,没有他穿透古今的慧眼和匠心,怎能有这犀利的神来妙笔?
(首发于人民日报主办《大地》2002.3期“品茗”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