韶山,一个并不神奇的山冲,因孕育了一代伟人毛泽东,被人们喻为红太阳升起的地方,而蕴藏着一种神奇力量,永远令人情不自禁地向往。
在建党90周年的前夕,我第三次来到伟人故里,与前两次相比,在这特殊的日子里,因而多了些意义,多了些感想。
一下车,我们一行首先来到铜像广场,拓展扩建后的广场周围苍松翠竹,郁郁葱葱,伟人铜像矗立其间,显得更为宽广宏大,更加肃穆庄严。铜像前已经摆了许多花篮,导游悄悄地说,他老人家很神的,你们献个花篮,许个愿,会很灵的,不妨试试。我们都笑了。瞻仰伟人,敬献花篮,理所当然,是净化心灵之举,表达的是崇敬之情,任何非分之想,不应该也是不能有的。当然,把老人家视为救苦救难的菩萨,也折射出民间大众的一种心态与情感,可以看出“人民大救星”的角色定位是深入人心的。当我们将写有“永远怀念毛主席”的花篮摆放好,毕恭毕敬深深地鞠躬后,仰望铜像,一种难以言表的情感,在那一瞬间像海浪漫过沙滩一样涌上心头,说不清是虔诚还是敬仰。是的,无论是现在,还是将来,毛主席都是说不尽、道不完的话题,虽然岁月留不住他伟大的生命,但他老人家的影响始终渗透在我们生活的许多方面。无论是谁,只要他熟悉我们党的伟大历程,我想,此时此刻都会像我一样心生波澜,激动不已。我们都赶忙拿出相机拍照,尽管广场上人头攒动,摩肩接踵,摄入镜头里的人有认识的也有不认识的,但每一张照片里都有毛主席伟岸高大的铜像这一共同的背景。
与广场相连的便是毛主席的故居。依山傍水的“凹”形“上屋场”,掩映在緑树翠竹中,房前的荷花塘、南岸塘,一个荷緑如盖,清香缕缕;一个緑水滢滢,涟漪轻荡,与周围田园、山冲融为一体,使故居显得肃穆洁静,质朴壮美。当我们一群人簇拥着进入毛主席父母亲的房屋时,导游指着有四根床柱的木床,略带风趣且满含激情地说:“这里就是红太阳升起的地方啊!”置身此处,不由得肃然起敬。是啊,普通的农家夫妇怎么也不会料到1893年12月26日这一天呱呱降生的婴儿,日后会改变中国的命运,甚至影响了整个世界历史的进程。
如果说瞻仰故居,更多的是缅怀,是敬仰,那么在遗物馆的件件珍藏前,则是血脉贲张,心灵震撼。“第一家庭”的日常生活收支表、与寻常百姓同用的各种票证、井冈山交际处开具的伙食发票、外交部开具的购买烟嘴往来款项结算通知书等历历在目,无不反映出他老人家的公私分明和清正廉洁。睹物思人,感慨万千。著名的爱国民主人士、时任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雷洁琼1994年到韶山参观时,曾在留言簿上挥毫题写了“公者千古,私者一时”八个大字,表达了自己对人民领袖崇高风范的敬佩之情。可以说,这个题字言简意赅,道出了一代伟人无穷魅力的真谛。老人家已经辞世35年,“造神”的年代早已过去,每天数以万计的人们何以还源源不断地奔向小山冲?“一门六英烈”的故事,就是一个马克思主义者、一个共产党人,镌刻在牺牲小我为大家的丰碑上的铭文。无须再作更多的诠释。心里时刻装着人民,始终为人民谋幸福的人,人民就会永远怀念他!因为,历史并不遥远,历史中蕴藏着永恒,毛主席老人家的英名与伟绩是刻在人民心中的碑,与神州共在,与日月同辉。
(首发于《江淮风纪》2011.7期“红色旋律”专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