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洪生这个人,是从好友家看到他书写的条幅的字开始。后来,我在市委办任市委党刊主编,他在市纪委任宣教室主任,上班在一个大院,因“宣传”而相识、相交、相聚、相知,成为好友。
公务员与书法关系之密切,世界上大概没有一个国家能与中国相比。在古代,入仕为官,由于书法是必备的公文基本功,因而历史上士大夫钟情翰墨而成名成家者浩若繁星。如今,进入信息时代,电脑输入取代了书写,公务员能写好书法的已成凤毛麟角。
读洪生的书法作品,让人难以相信出自一名身陷冗机繁务的领导干部之手。他长期供职于党政机关,数十年来,忙于政务,兢兢业业,尽职尽责,建树颇多,赢得好评。工作之余,潜心书法,勤奋笔耕,崇文礼书,以书会友,以书修身。在追求书法艺术的道路上,取得可喜可贺的成绩。现为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安徽省书法家协会四、五届理事,四、五届草书专委副主任委员,皖西书画院副院长,六安市书法家协会副主席。
洪生的作品,以草书见长,受一代书法大家、其舅父司徒越先生影响和教诲,在传承古代优秀草书法帖的基础上,于探索中形成并逐步完善了自己草书创作的语言。
首先,作品传承书法精神。书法是心灵的艺术,是书法家精神世界的客观写照。众所周知,中国书法把文字的书写,发展到了书写中融入了创作者的观念、思维、精神,并能激发审美情感的审美阶段,这便代表着一种真正意义上的书法艺术的形成,并成为书法家孜孜以求追寻的目标。唐太宗曾云:“吾临古人之书,殊不学其形势,唯求其骨力,而形势自生”。唐太宗表达的书法观是颇具影响力的。从汉字书法的发展上看,无论是楷书、行书,还是草书,到了唐代都进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洪生每每日课,亦谨遵此训,也多学此法。他的草书创作,自然流畅,无拘无束,浪漫率真,非常纯粹,没有刻意的做作,没有随意的凭空臆造,用笔灵动而不失道劲,线条具有张力和弹性,提按使转皆见心性率性,起伏跌宕,渐进有序,点线飞动,气象恢宏,一气如云任卷舒。
其次,作品符合书写法度。书法是文化底蕴、学问阅历、人生态度和用笔技艺交相激荡的艺境,书法审美最讲究书法与人品、挥洒与畅神、笔墨与诗文、娱人与自娱的统一。学识、心境、历练、技艺十分重要。洪生涉足书坛一步步走过来,经过多年磨炼和探索,对书法法度、审美标准等有了深刻的理解和领悟,他在书法创作上崇尚师法古人、忠于法度而又能有所创新突破。一方面坚持理论与临池并重,刻苦研读书法理论著作,吸取古人论书精髓,着力提升自己书艺修养和境界;另一方面本着取法乎上、碑帖互参的原则,大量临习法帖,从中吸取笔法技巧,体悟用笔之道,因而其笔法运用能力和空间造型能力日臻精深娴熟。他笔下的每一个动作细节都是有规矩的,交代清楚,变化丰富,技术到位,深入经典,坚持标准。不管是鸿篇巨制,还是小品团扇,总是一笔一划如锥走沙,章法平正淡定,少有市井浮躁喧哗;结体敢于开张舒展,笔画形构充满张力。这样用笔功底,既得之古人笔意,也来自他自己历练的感悟。即便在获得荣誉后, 也清醒理智,仍然坚持临帖,不断丰富自己的书写语言,提高作品的艺术表现力。
再次,作品彰显书家风采。书法的高度抽象性,既为书家提供了广阔的艺术创造空间,也能让书家自身具有的精神状态如操守、学识、修养等反映到作品中。古代即有“书如其人”的观念,如刘熙载曾引申说:“书,如也,如其学,如其才,如其志,总之曰如其人而已。”这说明,书法作品的格调和境界与创作者的精神气质、文化修养是相呼应的。洪生作品之所以境界高远,富有品位,不落俗套,蕴涵意趣,是因为他始终植根于传统书法的土壤,吸收古人经典作品精华和营养,数十年如一日,三余闲暇,归之于书,孜孜案头,矻矻笔砚,博观约取,强学力行,既思之以理,取之以法,又摹之以形,传之以神,更能守白计黑,辩证处置,终于推陈出新,渐入佳境,而自成格局和风格特点。在他的笔下,有着一种“我手写我心”的率意与流畅,在笔歌墨舞间完成一系列鲜活鲜明的造型:结体,敛中肆外,横直相破,合于法度,墨色浓淡挥洒自然;线条,舒展奔放,刚柔相济,于运动中随机生发,展现粗细变化;布局,生动灵便,疏密相济,起伏跌宕里显现黑白对比韵律,给人以视觉冲击。
庄子曰:用志不分,乃凝于神。人生的目标,便是“志”,是心有所向。专心即专业。洪生业余生活全部的兴趣,基本都灌注于书法艺术中。古人常用“锲而不舍”、“金石可镂”来形容心志专一、坚定不移的精神。我觉得,古人的这些概括放在洪生身上是合适的。生活中的洪生,质朴爽朗,平和谦逊,有着广博的人脉资源;书法中的洪生,气度浩然,睿智谨慎,一切修为和成就,都是在业余时间完成的,尤为可贵,令人钦佩。如今,洪生从领导岗位退了下来,可以心无旁骛、全副身心投入到书法艺术创作中。他依然抱有“人生奋斗无休息,六十又花季……醉墨疾,乐未已”的豪迈与激情,我们有理由相信,他定然会在人生的第二个青春里展现新的风采,有理由对他更高的艺术成就充满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