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卫先庆的头像

卫先庆

网站用户

散文
202110/02
分享

美哉,石斛               

“山谷水傍石上,轻盈漫舞林下。天地之润泽,位列第一仙草。仙草仙草,中华奇珍瑰宝。”这是我先后参观位于市区的九仙尊霍山石斛文化园和位于霍山县境内的九仙尊米斛养生谷后,写的一首赞美石斛的《如梦令》。

 原先,我对石斛的了解,知之甚少,与其结缘是2015年搬入新居后,邻居王老板见我喜爱植物,养植盆栽,便送我一盆从霍山带回的石斛。绿绿的叶,白白的花,显得生机盎然春光无限。脑海不由得浮现出唐朝诗人贺知章“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的名句。眼前,这“剪刀”裁出的嫩绿,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

我喜出望外,如获至宝般地将其从塑料盆移换至经过雕凿的石头盆里,面貌顿时焕然一新:悬根露爪,虬枝盘结,叶片聚拢,托起白花,显得错落有致,仪态万方。我不禁有些得意地吟咏起来:“采自霍山山谷,移来虬根盆中。借得几度春风,飞渡人间从容。”

我平素喜欢养花种草,尤爱盆栽,曾养植数百盆。因拆迁迁居大都赠与他人,仅留下6盆特大型和十几盆大中型盆栽。如今增添了小小的石斛盆栽,平添了几许雅趣。每每友人来访,总是啧啧称赞。我亦格外珍视,将它置于案头,常常“相看两不厌”。未曾想,“好景不常在”,第二年的春天,正当万木欣欣向荣,百花争奇斗艳的时候,这盆石斛却依然声色不动,青翠的叶片渐渐变黄变灰变黑。“独生子女”,风光不在。以前未伺弄过它,何因何故,说不清楚。直到2020年9月和今年4月,先后到九仙尊石斛文化园和九仙尊米斛养生谷实地参观察看并查阅相关资料,方才大致弄清它“前世今生”的来龙去脉。

在翻阅资料中,了解到霍山石斛,俗称米斛,又名龙头凤尾草、皇帝草,主产于大别山安徽霍山。其名,最早见载于清代赵学敏《本草纲目拾遗》,距今有200年以上历史。是兰科石斛属的草本植物,跟熊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一样,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野生植物。也是中国的特有植物,在《中国物种红色名录》中被评估为极小种群。自2004年4月30日起,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评估为全球范围内极危(CR)种群。道家经典《道藏》曾把霍山石斛、天山雪莲、三两人参、百二十年首乌、花甲茯苁、深山灵芝、海底珍珠、冬虫夏草、苁蓉列为中华“九大仙草”,且霍山石斛名列之首。

在位于六安市市区的九仙尊石斛文化园听取讲解介绍后,了解了霍山石斛的不同凡响。中国药典会委员,石斛属研究专家包雪声教授在《中华仙草之最--霍山石斛》一书前言开篇语中,作出权威的评价:“如果说世界上确有什么仙草的话,这种仙草应当是霍山石斛。”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吴邦国,2012年6月来六安视察,在霍山挥毫题词:“霍山石斛,中华瑰宝” 。

在位于霍山县境内的九仙尊米斛养生谷实地参观中,亲眼目睹了霍山石斛的生存环境。它大都生长于峻岭峭壁或山岗石头上,喜阴凉、湿润、通风多雾的小气候。其茎直立,肉质,不分枝,淡黄绿色;叶革质,互生于茎的上部,舌状长圆形;花淡黄绿色,花瓣卵状长圆形,唇瓣近菱形,长和宽约相等。

知识无穷境,学习无止境。对石斛由喜爱而了解,由了解而喜爱有加。我觉得石斛之美,美在自然;石斛之妙,妙在天然。你看,那黑黝黝的松林下,那黄澄澄的坡坎间,那光秃秃的石头上,都有它的身影,层层叠叠,密密麻麻,显得舒展大气。若清风徐来,则摇曳生姿,真有“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的超凡脱俗。置身山谷间,面对石斛,我似乎觉得有一种“无声的诗,立体的画”的意境,它全然不同于那种矫揉造作的“纤美”,也有别于人为加工的“淡雅”。它完全是一副散手散脚的天然姿态,完全是一种造化赋予它的清新和秀雅。它的魅力,也正是独特的“深谷幽壑势若天成”的天然情趣。

2021年6月6日,我又到了有着国家级“霍山石斛专业示范乡”、国家级“中国中药石斛文化小镇”之称的太平畈乡,进一步感受了霍山石斛 原产地、核心区的特质。这里位于大别山主峰,平均海拔1000多米,空气湿润,水质无工业污染,土壤良好,经过多年倾心打造,目前药王山周边石斛基地规模达10000多亩,呈集群发展之势。其勃勃生机,成为助推乡村振兴的新途径。

有了对石斛的了解,伺弄从山里带回的它,便胸中有数从容的多了。将其置于自家庭院水池边、凤尾竹盆栽下饮风餐露,让庭院显得清新雅致,气韵生动,成为一种高雅的点缀。正如沈三白先生在《浮生六记》中所说:“小景可以入画,大景可以入神。一瓯清茗,神能趋于其中,方可供幽斋之玩。”诚哉斯言,每每饭后在庭院小憩片刻,欣赏一番石斛宁静淡泊的体态,领略几分石斛的风韵意蕴,的确让人神清气爽。美哉,石斛!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