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傲的头像

文傲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1/03
分享

咱老北京的炸酱面

   那一年,大专毕业的我,因为工作分配问题,要去哈尔滨工作。

当时的火车,可没有现在的发达,不但速度慢,而且,环境也没现在的高铁啥的舒适,除非是卧铺,最主要原因还是慢。

去东北在北京需要倒车,也就是从北京西站转到北京站,外地人习惯把老北京站叫做北京东站,可能是因为,它专门是为了去东北而设置的一样。

上午十点半到了北京西站,昨晚上车匆忙,没有吃饭,打开行李袋……看见了两盒方便面、卤鸡蛋和火腿肠,一瞬间没了胃口。

寻思着下午三点的火车,可以在伟大的首都,好好吃个午餐,毕竟来去匆匆,北京始终对我来说只是个中转站。

到了北京站,大概是一点半左右,寄存了行李,背上背包,开始寻找心仪的餐馆。

对于山西人的我来说,一碗实惠的面条不可或缺,老家还有“上车饺子下车面”的说法,我准备了两个方案,先吃面,然后买一屉蒸饺当晚饭,这样,饺子和面两不耽误。

出了站前广场,我沿着大路行走,走了大概两、三百米左右,到了鼓楼大街上。

可能记得不太清楚了,一个黑色鎏金字的招牌,就印入了我的眼帘:《老北京炸酱面馆》。

虽然山西面食众多,这炸酱面,我也是知道的,那会我还真没吃过,抱着尝鲜的态度,我走进了面馆。

“大碗十块,小碗八块,先生你来什么碗……”

厅里的伙计,一身大褂的装扮,让我瞬间有进入民国风的感觉,他一边麻利的擦拭着八仙桌,一边给我倒着面汤,动作非常娴熟。

“大碗……”

我毫不犹豫的说道。

“好嘞,三号桌一大碗,稍等片刻……”

伙计的声音很大,像是给我肯定,又像是通知厨房。

不得不说,面汤都很地道,一碗浓郁的汤、喝到胃里暖暖的、很舒服。

在等面的过程中,我连喝了两碗面汤,老家还有一个说法:说是“面汤养人”,“原汤化原食”……

我突然发现,一牵扯到吃的,好像这些老话很多,难道按照现在流行的说法,这些所谓的“老人”可能都是“吃货”,我没有时间深究这个话题,因为,面已经端上来了。

不像是我们这里,什么刀削面、刀拨面、饸烙面啥的都在一大碗中乘着,炸酱面有很深的讲究,首先单独的一碗面条,另外,还有三个小碗,看着非常讲究。

面是地道的手擀面,看着就非常的劲道,对于经常吃面的我来说,可以看出来,这面条过了一水,不会黏在一起,用筷子挑了一下,根根清亮,看着就不错。

三个小碗中,第一个是黄瓜切丝,切的很是匀称,这里就不细说了。第二个就是黄豆芽,用水绰了以后晾凉。第三个就是炸酱了,整个炸酱面的精髓,就是这小碗炸酱。

正宗的炸酱,是干黄酱和甜面酱的结合,所以,略微有一些咸中带甜的双层口感,配合上好的五花肉,那叫一个地道!

有人肯定说了,我吃面喜欢纯瘦肉,我很负责任的告诉你,五花肉制成的酱,口感更好。瘦中带一点肥,配合着地道的酱料,再加上菜码,那叫一个舒爽。

看着、看着……我的口水流了下来,在搅拌的过程中,我接连咽了两下口水,此刻的胃里,开始了交响乐的演奏。

值得一提的是,八仙餐桌上还有三样好东西,一个是老陈醋,一个是油辣子,最后就是大蒜了。

由于炸酱里有葱花,所以,我放弃了吃蒜,事实上吃面就蒜,味道更好,下次有机会的话,我们一起探讨豆角焖面,重点说说吃蒜。

哈哈,言归正传,继续我们的炸酱面。

搅拌均匀后,在放醋之前,我连吃了两大口,这里是原味的口感,如果放醋的话,就会改变这种口感。

可能是山西人的原因,吃面放醋成了我的习惯,不过,在品尝到原来的味道后,我还是倒了点醋。

其实作为一个吃货,我强烈建议大家:吃炸酱面千万别放醋,要不然那种特有的酱香味道,就会失去原来的口感。

这碗面吃的我“稀里哗啦”,一个字就是:爽,可能见我吃的很香,旁边桌上的两个青年原本想要小碗来着,后来,硬生生的改成了大碗。

又喝了两碗面汤,擦了擦嘴,打了一个饱嗝,付了帐,我走出了面馆。

这碗炸酱面,吃的我非常的舒服,也是让我记忆最深的一次。

到了哈市以后,有次去做市场调研,在道里区索菲亚大教堂对面大街,我发现了一家《老北京炸酱面》,据说……老板是北京人,但是,始终没有吃出之前的那种,地道的老北京的感觉来……

我想当时可能是吃的一种情怀,例如:到天津不吃顿狗不理包子,还真觉得少了点什么似的。

对了,每次到北京或是路过,全聚德烤鸭,是必不可少的礼物,每次,都要带几只回家,和亲戚朋友共同分享。

毕竟是百年老字号,对于吃货的我来说:炸酱面和烤鸭,都是我对北京,或者说是老北京最深的记忆,焉能放弃乎……


我也说几句1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
最新评论

这是改革开放四十年《餐桌上的四十年》征文获奖作品,请大家批评指正!

文傲   2019-01-03 2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