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刘贽鹣的头像

刘贽鹣

网站用户

散文
202306/21
分享

弋阳端午话龙舟

刘贽鹣

弋阳县端午节举办龙舟赛的起源无从查考,南宋诗人杨万里有一首《过弋阳观竞渡》的诗:

急鼓繁钲动地呼,碧琉璃上雨龙趋。

一声翻到冯夷国,千载凄凉楚大夫。

银榍锦标夸胜捷,画桡绣臂照江湖。

三年端午真虚过,胜尝初逢慰道途。

即便从他那时算起,弋阳龙舟赛也有八百多年历史了。

杨万里是南宋四大家之一、江西吉水人。他一生行走江南,途中多次路过弋阳,曾写过《明发弋阳县》、《龟峰》、《过弋阳观竞渡》、《过龟峰》、《入弋阳界》等多首诗记录见闻,对弋阳情有独钟,他的诗歌吟咏,也极大地丰富了弋阳人文历史内涵。

“急鼓繁钲动地呼”是南宋诗人杨万里当年的亲身见闻,“银榍锦标夸胜捷,画桡绣臂照江湖。”那种你追我赶,盛大而热闹的端午龙舟赛场面历历在目。

而民国版《弋阳县志·风俗篇》也记载了信江河面端午节赛龙舟的习俗:“弋河五日龙舟竞渡,江、叶两姓船约七八只,每只坐十六人,鼓声隆隆,行捷如飞。好事者系红布竿上置水,群船争赴夺标,直冲横截,士女观者如堵”。

风俗延续至今,弋阳县端午节划龙船的比赛似乎从来都是激烈的,不仅如此,盛大而热闹的场面吸引信江沿线的横峰、贵溪也加入进来,把弋阳龙舟赛规模越做越大。

几十条特制的龙船排列在宽广的信江河面上,沿河两边站满了助威呐喊的男女老少,兴奋的比赛场面让每一个参加比赛的人和观看比赛的人都觉得,一年一次的端午节划龙船实在不过瘾。

于是,过完端午就等着五月十三。

农历五月十三是关王节,信江沿线的居民都有“关王节”习俗,他们在这一天翻晒衣被、加餐设宴,挂菖蒲,饮雄黄,吃粽子,划龙舟,关王节过得像端午节一样热闹。而弋阳自古有各地建关帝庙的传统,关王崇拜更甚,所以,关王节赛龙舟的头一天,他们会在比赛的龙舟上扎上红布,等到龙舟下了河,男女老少跟在后面,像端午那天一样,结伴站在河边加油助威。关王节龙舟赛的比赛规模和热闹比起端午龙舟赛只会更大,不会缩小。

而弋阳人做事作兴一而再再而三,有二必有三,所以有了农历十三的第二次,就有了农历五月二十七“龙船节”的第三次,三打两胜是通用的规则,“银榍锦标夸胜捷”,这一次最后定输赢。

当然,输赢没有那么重要,《论语》说“君子无所争。必也射乎!揖让而升,下而饮,其争也君子。”儒家教育影响所及,民间更讲礼仪。所谓“友谊第一、比赛第二”,比赛之后大家在一起聚餐,喝酒、猜拳,交流感情,三场龙舟赛是难得的相聚,也是盛大的节日,参赛的宗族在比赛中教给年轻人的不只是合作和协调,还有共同的目标,和家族、祖先的荣誉,由此让年轻人受到心灵的洗涤和激荡,更好地去思考人生、升华人生。

这种比赛当然是有意义的,与信江沿线其他地方龙舟赛习俗有所不同的,或许还是弋阳龙舟赛上的喝彩。

喝彩是为了讨吉祥,这在弋阳是更为悠久和传统的民俗。

建房上梁、娶亲嫁女、宗族活动、元宵舞龙、村社庙会,似乎有大型的聚集性活动就少不了喝彩。

喝彩会在龙舟赛之前举行。

一条参加比赛的龙舟上,三十多个男子身穿统一而鲜艳的服装,在鼓声的节奏中,整齐地划动船桨,拍打水面,应和着高声的喝彩,悠悠地从江面划行而来,那场景实在令人感动。

“弋阳人善歌”这在明代就有定论。

龙舟喝彩也是“弋阳人善歌”的表现。

信江沿线各村或许都有自己喝彩的说词,简单的,主喝人说一句,锣鼓节奏声中大家应和一句“嗬嘿”。而更多地方是主喝人说一句,锣鼓节奏声中,类似弋阳腔帮腔的“中韵”、“长韵”帮腔,跟着和一声。弋阳腔帮腔中的“中韵”帮腔帮半句或一句,“长韵”帮腔帮一个唱句,龙舟喝彩也帮半句或一句,形成重复,在锣鼓的节奏中产生气势和韵律。有所不同的主要是喝彩没有“韵锣”。89版《弋阳县志》整理出的《龙船歌》是弋阳喝彩的句式,使用的就是半句或整句帮腔的帮腔调,很有韵律节奏感,形成粗犷、奔放、强烈的动律美。

龙船下水头向东,一年四季六畜平安。

白天生吞长江水,夜晚灌溉万年丰。

树木生长大山中,请来巧匠造成龙。

霜打千年不落叶,无土生根万年牢。

新打龙船十八仓,仓仓坐着少年郎,

大的不过十八九,小的刚过十六春。

师傅骑马桥上过,我骑龙船水上飘。

什么无脚能走路,龙船无脚跑汉口。

一个鸡子两个黄,几多女客看龙船。

十八女子笑嘻嘻,八十婆婆转少年。

滔滔信江,向西而流,西方属金,流到弋阳形成宽广的弓形湾道,犹如一个巨大的聚宝盆。这里河面宽广、流动平缓,是弋阳人的黄金水道,财富通道。弋阳龙舟赛近千年的传统,延续和传承着弋阳深厚的历史文化和人文精神,展示着弋阳人民团结一心、奋力拼搏的文化性格。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