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翁大明的头像

翁大明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9/01
分享

逆行的腊肉


走过不少地方吃过不少腊肉,比如在张家界吃湘西的腊肉,在西双版纳吃云南的腊肉,在五台山吃山西的腊肉,也在拼多多上拼过四川的腊肉,但总觉的那些腊肉不及我家乡陕南西坪的腊肉,总也吃不出家乡西坪腊肉的那种味。

老家西坪的腊肉没有刻意的腌制,也没用松枝柏枝之类的反复熏,是那种纯天然的干肉,灶上一煮,十里八里都闻到香,精肉红丝丝,肥肉亮晶晶,趁热切一块,味道纯正,香味久远,吃了那真的是还想再吃。

小时候就是眼巴巴地想吃这腊肉。年跟前杀了猪,切成块,抹了盐,码在木盆腌两天,父亲便用葛腾或者草绳串起来,一块块挂在堂屋的屋梁上,风从大门外吹进雪花,在这一排猪肉上绕来绕去。渐渐春暖花开春去夏来,这肉愈发的瓷定定,有油滴下来,堂屋地下一道油印,扫不掉的。

两坪村不就是全县最边远的那个村嘛,离县城离集镇都远,乡亲们一年到头要吃的油和肉,全靠家里自己喂猪,偿若不喂,哪里有钱有肉票进城去买?所以虽然粮食并不宽余,母亲还是坚持每年喂一头两头。区上公社的干部来,母亲取一块煮;陕西湖北的亲戚朋友来,母亲取一块煮;请个木匠蔑匠,母亲也取一块煮。三煮两煮的,那梁上的腊肉就越来越稀,越来越少,还没到秋天呢,那腊肉差不多就吃完了。所以盼家里来人,来人了才有肉吃,哪怕喝点肉汤,那也香得很呐!想吃腊肉又没人来,便呆呆地朝梁上看,心想母亲要是也煮一块,光是我们一家人吃一顿,该多好呀!母亲叹息道:都吃完了,来个客人,请个匠人,吃啥?

长大后依然馋这腊肉。每次大老远回去,说是看望父母,其实也是惦记那屋梁上的腊肉,惦记那煮熟的腊肉散发出来的不一样的香。从这个酒店到那个酒店,从这个餐厅到那个餐厅,我陪別人吃,別人也陪我吃,大大小小的饭局里时常也会有一盘腊肉端上来,我趁了别人行令喝酒的功夫吃这腊肉,试图从这腊肉中尝出母亲的手艺,尝出家乡的味道。但我终是没能在酒店的餐桌上尝出来,心想还是回老家吧,回老家西坪吃母亲煮的腊肉,老家的腊肉比这餐桌上的腊肉好吃,也胜过这张牙舞爪的螃蟹,还有胡须不是胡须,尾巴不是尾巴的龙虾。这长大了回去,不必眼巴巴地看这腊肉流口水,母亲自是早早地取一块泡了,放在锅里文火慢煮,或是塞进罐子里炖。等我回来,满满一大盘子木耳炒腊肉,或者洋芋粉炒腊肉端上来,抽了筷子专拣好的往我碗里堆,生怕我吃的少,边夹边说:“你回来多住两天,我给你做腊肉扣碗,萝卜干跟干豆角都有,垫底蒸了,你吃一顿再走!”

父母在家就在,父母不在了,回老家就少,这家乡的腊肉也就吃得少,但那味儿却不曾忘记,每顿吃饭时,就不由自主地想吃。从前公路不通,老家乡亲们的房梁上还挂些腊肉,后来路通了,条件好了,喂猪的反倒少,不见了整排的,甚至是挂了好几年的腊肉。有几家还在喂猪的房梁上挂几块,那自然是精贵得很,舍不得卖,更舍不得送人,物以稀为贵嘛!这原因,许是不少人搬进了城镇,老家喂猪的人少;许走肉价不稳成本又高,喂猪又麻烦又不划算;但更多的原因是买肉也比原来方便,谁从城里回去了捎一块儿也就是一个电话的事儿,淘宝上也能淘出腊肉,虽然那腊肉没有老家西坪的腊肉好吃,但却省力呀,方便呀!总之老家西坪的腊肉现在少了,这几年几乎没大见过。

但是前两天我却见了,见到了久违的正宗的西坪腊肉,虽然只是在手机上看见,但那腊肉的形状和颜色,我是那么的熟悉和亲切,以至于隔了屏幕,还能闻出那腊肉的香。八月十五日这天乘了县文联的车还在跟一干朋友一起去富水看李自成厉兵秣马、东山再起的生龙寨,说好了第二天再去看商於古道旁边的阳城驿和茶海,可是晚上突然就有紧急通知从各种不同的渠道传过来,县城很快就进入战时状态,接着就被封住,人跟车像被定住一样。当晚就检测出两例阳性,接着一轮一轮的全员核酸,总有确诊和无症状冒出来。

恍惑间感到手机振动,我知道微信里有信息发过来。打来一看,果然公众号和微信群都出现了许多新的未读信息。我点开“西坪二队"微信群,一张腊肉的图片映入眼帘。那是几块条形的腊肉,红红的干干的堆在塑料袋子上。这不正是老家西坪的那种腊肉嘛!腊肉图片的下边冒出一行字:“有人捐腊肉十一斤!”一看头像,这图和字却是西坪村党支部的家红支书发出的。我恍然大悟:这是西坪村支部村委会在组织募捐呀!这图片上的,正是老家西坪的哪一家,给被封了好几天的商南县城捐出的腊肉呀!

这商南县城虽小,却也有好几万人口,为了不使疫情扩散,也为了一城百姓的生命健康,连日来县委县政府组织广大干部群众像是在扑灭一场熊熊大火,——不,这抗击新冠病毒实在是比扑灭一场熊熊大火要艰难得多——把这县城封控得水泄不通,外边的进不来,里面的出不去,超市商场大店小店的的日常用品毕竟有限,尤其是各类菜蔬基本上已经吃空,那这城里被封控着的几万百姓怎么办?那些集中隔离的,居家隔离的,封在家里不能出来的,以及那些舍生忘死、夜以继日去“扑火”救人的医护、公安、志愿者等工作专班怎么办?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商南县城的一城百姓,现在正是最艰难的时候,也是最需要支援的时候!这县城现在不仅牵动邻省邻县的心,也牵动着我家乡西坪父老乡亲的心!

接着又是几张图片发过来,拍的都是捐菜。那个扁担挑箩筐,一头装黄瓜一头装洋芋的,不就是全富表哥么!那个头戴太阳帽手推三轮车,车子里放一个满满的蛇皮袋子的,不就是军德叔么!那个穿件绿T恤肩上扛洋芋,火热的太阳照出一个影子的,不就是大发叔么!这络绎不绝地把菜送到村部的,有附近的东西二坪的乡亲,也有比较远一点的幢子沟、桃园甚至是范家山的乡亲;这些乡亲有我认识的,也有我不认识的;送到村部的有黄瓜、豆角、辣椒、大葱、茄子、西红柿、土豆等新鲜蔬菜,也有腊肉和黄豆。那腊肉除了前头看到的那户送去的十一斤,陆续还有几户,十斤八斤的,食品袋装了,和那大大小小的纸箱子,蛇皮袋堆在一起,等着装了车拉到西坪村所在的十里坪镇,由镇上统一捐到县城,捐给城里那些被疫情困住的人们。

我仔细端祥这些图片,忽然看见图片中夹杂着两张纸条,一张纸条上记着捐菜户的姓名,一张纸条上不仅记着姓名,而且记着捐菜的种类和数量。在这大疫面前,老家西坪的乡亲们无多有少,一户不缺地向县城捐菜啊!就连这平时自己舍不得吃也舍不得卖的腊肉,也情愿拿出来逆行进城,帮助被困的城里人度过难关。多好的父老乡亲!

我的眼睛突然湿润。透过这些图片,穿过历史的云烟,我仿佛看见七十六年前,我老家西坪的人民群众支援中共郧商县委以及郧商支队的情景。一九四六年七月中原突围白鲁础会议之后,那个曾经当过民政部副部长的潘友謌以及他的战友们按照李先念的指示在西坪建立中共郧商县委和郧商支队开展游击战争的时候,西坪村的人民群众,就是这样支援郧商县委和郧商支队的,他们也是把自家种的菜以及自己舍不得吃的腊肉,自愿地送给人民子弟兵,自觉地跟中共郧商县委和郧商支队一起在陕鄂边界创建革命根据地,抵御国民党部队进山围剿。共产党和人民群众就是这样骨与肉一般地紧紧联系在一起。那时的西坪村还叫马家坪,给郧商支队一百余人送吃送穿送粮送菜的,不仅是这西坪的百姓,还有河对面湖北的群众,这送给郧商支队的吃穿用度里,自然也有像今天这图片上一样的红丝丝香喷喷的腊肉!现在这新冠疫情使商南县城陷入困难,又是西坪的父老乡亲把这红丝丝香喷喷的腊肉,经过他们所在的十里坪镇党委政府送进县城,送给被疫情困住的小区、楼栋和住户,与他们同舟共济,共渡难关。

我久久地凝视这些图片,久久地。这些蔬菜和腊肉,仅仅就是蔬菜和腊肉吗?不,它是老区人民的情谊,是老区人民的厚爱,是老区人民永不消退的红色基因,在一代一代地传承。

(2022年8月)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