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赵文皓的头像

赵文皓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12/20
分享

闲话蘸水面

蘸水面是陕西杨凌地区特有的一种面食,因其简单易做且百吃不厌而深受大众的喜爱。蘸水面不受季节限制,只要想吃,随时都可以吃。不但杨凌本地人爱吃,越来越多的外地人也对蘸水面情有独钟。当地人用四句话来概括它的特点:面白薄筋光,油旺蒜辣香,汤面分盆装,越嚼越觉香。的确,只要吃一回杨凌蘸水面,妥妥的,从此想不吃它都难。好的吃食,从来都不缺回头客。

杨凌地处关中平原中部,早在四千多年前,后稷就曾在这里“教民稼穑,树艺五谷”,要论农耕历史不可谓不久远,而作为杨凌美食名片的蘸水面,史料并无记载。不过在民间,关于它的起源却一直都流传着这样一个版本。相传,唐贞观年间,杨陵一农妇跟其夫拌嘴之后,心生怨愤,和面做饭时便将一肚子的气撒在面上。面多加水,水多加面,来来回回,反反复复,将那面团儿揉了九九八十一遍。下面时因那面韧性太大,无法擀开,便连揉带扯,弄出裤带一样长的面条儿来,汤汁就随手烹制一点儿了事。农妇就这样做了一顿从来没做过的饭,却歪打正着得到丈夫的夸赞。于是这么一传,就传开了,蘸水面的做法经过改进,很快就传到了京城长安。唐太宗李世民品尝之后,对蘸水面赞不绝口,赐书“蘸水裤带面”。得到官方的认可,蘸水面的做法也就名正言顺地传承了下来。

“蘸”字在字典中的解释是在液体、粉末或糊状的东西里沾一下就拿出来,结合蘸水面的食用讲究,也很贴切、准确。别小看这个蘸字,就因为它笔画多、不常用,经常闹出笑话。曾经有个外地人把蘸水面说成了焦水面,面店老板以为是口音差异听成了浆水面,便说没有,那人急了,以为老板故意不卖给他,指着旁边桌上的蘸水面反问老板:这不是么?老板这才明白,那外地人自然也是尴尬不已。面食名称中使用笔画多的不常用字也并非个例,如合阳的踅面常被外地人读成折面,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现象,不过有一点是肯定的,这些不常用字的使用绝不是为了标榜所谓的文化,其成因较为复杂,有历史原因,也有地域原因,对于今人来说,最大的好处就是能让人印象深刻。蘸水面之“水”字很多人理解为我们喝的水,我觉得不对,应该是汤汁的意思。杨凌人把汤汁习惯称之为“水水儿”,故而此“水”非彼“水”。“面”自然是指面条了。如此,“蘸水面”这个名字的含义也就成了:蘸着汤汁吃的面条。

蘸水面功夫全在面上,面唱主角,面要好吃准备工作一定得做好。普通面粉虽然也可以做蘸水面,但是筋度却大打折扣,所以,做蘸水面的面粉最好是选用高筋面粉。和面的时候给水里放少量的盐,能提升面的口感,也能增加筋度。加水要一点一点的加,而且一边加一边搅拌,这样才能控制面的软硬。待面呈均匀絮状,且盆底无多余面粉时就表明水已加够,接下来便把吃奶的劲儿使上,用力地揉。揉面是个慢功夫,急不得,面团太大可以分开揉,但务必要将每一个细小的疙瘩都揉开,这个过程有点像是给面做按摩,把面由内到外都揉舒坦了,面才特有面子,揉好的面团就像小娘子的肚皮又白又光。面揉好盖上干净湿布,需醒半个小时。

面团醒好切分为均匀的条状,涂上菜油,敷保鲜膜备用。等到水开时,将那一根根面擀开,连甩带拉成三、五公分宽,一米多长的面条投入沸水,再抓几把洗净备好的苜蓿、芹菜或是青菜丢入锅中,不多时,便见锅内银鱼翻滚,碧波荡漾。

面熟出锅,以盆盛装,盆内汤宽面稀,青白分明。此时,再准备一碗汤汁,便可“开咥”了。

对蘸水面来说,汤汁的味道影响着面的味道,汤汁烹制就成了蘸水面成败的关键。一般做法中,多用葱、姜及蒜苗爆香提味,西红柿出汁,蛋花塑形,有时也添加黄花、木耳等,丰富汤汁的内容。汤汁在烹制过程中要加适量水进去,所以不会显得粘稠。做好的汤汁,在夏天一般放凉食用,可防暑降温;冬天的时候需加热食用,可以驱寒保暖。油泼蒜泥和油泼辣子都是陕西人的最爱,也是蘸水面不可缺少的调味法宝,类似于DIY项,客人可以根据自己的口味喜好给汤汁碗中自行添加。在吃法上,蘸水面跟过桥米线类似,但味道截然不同。蘸水面汤汁的味道以香、辣、酸见长,且要稍重一些,面味才恰到好处。有经验的厨师烹制出来的汤汁在客人吃第一根面时不觉得味重,吃最后一根面时也不觉得味淡。

蘸水面外形简单,回味无穷,透着杨凌人身上的那种素朴与憨厚。也正因为如此,蘸水面才成为杨凌当地亲友聚会、商务洽谈的首选用餐。说到这儿,还有一个小故事哩。有一次,同一宿舍几个新入学的西农女生,相约到校外去吃蘸水面。平时饭量很小的她们,那次每人竟吃了三四根面( 约六到八两 ),有一个女生看着大家都这么能吃,便不厚道地笑了:真没看出来,你们都是大肚量,平时藏得可真够深的!那几个女生听后也是笑得前俯后仰。蘸水面鲜香入味,让人胃口大开,不知不觉就超常发挥了。

岁月更迭,真味不变。长期以来,蘸水面制作技艺都是沿着两条线发展传承的:农家有农家的家常做法,商家有商家的不传之秘。农家的做法较为随意,各种取材比较灵活;商家为了追求始终如一的口味,在选材和制作流程方面较为严苛。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蘸水面这项古老的技艺也受到了政府的高度重视。2009年3月,“杨凌蘸水面制作技艺”列入杨陵区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名录。2018年4月,“杨凌蘸水面制作技艺”列入陕西省第六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蘸水面正迈着前所未有的步伐,走出陕西,走向世界。在不远的将来,蘸水面必将被更多人了解和喜爱,给他们带去非同一般的味觉享受。

(2019年8月19日完于杨凌)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