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升的太阳,泛着鱼肚色的光芒洒下大地,每一缕光都掷地有声,好像携裹着梦想在大地上远行。
轻轻推开窗户,阳光就急匆匆地漫过来了,微微一笑,开始跳跃,在我的脸上,阳光好像在和我捉迷藏。伸手触摸,温暖滑过脸颊,柔软,舒服,惬意。
或许,每一缕阳光万万没想到,亲吻在此刻如此轻而易举。风戛然而止,冰凉逐渐消失,慢慢有了温度。离开枝头的叶子也放慢了脚步,挂在枝头的叶子也成了阳光的宠儿。
冬阳本无意,醉在柔波里。站在窗前,我的手机屏幕突然亮起来,和窗外的阳光一样温暖。“小姑娘,还好么,写东西没?”这是先生从远方送来的问候,又何尝不是对我惯用的提醒呢?
一次,五次,几十次……正是有了先生这样频繁而温馨的提醒,让我一次次迷茫时又在遗忘的文字里找到前行的方向,坚持用文字构建一间属于自己的小房子,那些成长的阅历、从教的幸福、生活的滋味、公益的足迹、育儿的故事统统珍藏在里面,于是就有了散文集《清水文字》《汉水瑶》。
不曾想过,那些零散的文字,还能结集出版。是先生冬阳般滚烫的热情和帮助,帮我修改,给我写序,再寄给我。读着先生修改过的文字,我眼前又浮现了:无数个凌晨或深夜,先生独自在书房里,戴着老花镜,紧握手中的笔,字斟句酌用他的智慧为我粗拙的文字润色。《好个清水,点滴之润》,是先生写给《清水文字》的序言,也是对我写作的最好指引——文字要润心;《圆月的壮美是阅读出来的》,这是先生写给《汉水瑶》的序言,也是对我最好的叮嘱——阅读,是一辈子的事儿。
我猜想,此刻,先生依然稳健地走在北京的万寿路上,沐浴在阳光的视野里,那沉甸甸的文字在心上跌宕起伏。他一辈子都行走在文字的世界里,走得那么实,走得那么远。凭借散文,获得鲁迅文学奖,让诸多读者膜拜,坚信散文也可以获此殊荣。这是对先生酷爱文字最好的认可,也是最好的鞭策。
第一次知道先生的名字,缘于教他写的文《藏羚羊跪拜》,在小学语文课本里。那时候,我,一个20岁的小姑娘,在凤凰山深处一所最偏僻的乡村小学教书。高山冬早,有呼呼的风声,还有朗朗的读书声。朝阳里读书,午后读书,夕阳里也读书。读着读着,就读懂了《藏羚羊跪拜》这篇课文的教育价值;读着读着,就爱上了先生的文字,书柜上就有了先生的《珍珠集》《逆境·拼搏·成才》《地平线》《望柳庄》《藏地兵书》《为什么可可西里没有琴声》等十余部大作;读着读着,就读出了文字的韵味,也读懂了人生的意义。在乡村教书的十年时光里,先生的文字如一缕永不落的阳光,消遣了我大把的业余时间,也与文字成了最好的闺蜜。
乡村没有幼儿园,年幼的女儿与我相依为伴,也爱上读书,时常和我一起读先生的书。她五岁时就背会了《藏羚羊跪拜》,常常问我,什么时候能见到这位大作家,该多好!
今年暑假,当女儿收到去北京参加“叶圣陶杯”新作文大赛全国总决赛的消息时,几乎是央求我,一定要带她去拜访先生,我也不敢百分百答应,万一先生有事或不在北京,就难以兑现。
7月19日下午3点,我们到达北京。雨后的北京,显得特别干净,清爽。酷暑被雨水和微风击退,午后的阳光洒满一地珍珠,树叶儿在阳光的抚摸下绿得耀眼。我在心里默念着,希望可以圆女儿的心愿。
20日早上9点到11点比赛,女儿走出考场,长长地疏了一口气,就大声吆喝:“妈妈,我好想去拜访了王宗仁老师”。女儿是十分认真的,我立即拨通先生的电话,试探一下先生是否有时间满足女儿的心愿。谁知,先生不仅十分高兴,还激动得像个孩子一样,说“我在万寿路28号随时等你们”。电话用的是免提,这样的话语对女儿来说,比寒冬时节的阳光更暖心。回房间放下书包和笔袋,分秒必争,背上背包,出发。看的出来,那种欲望就像窗外的阳光一样强烈。
下午一点多,我们在“万寿路28号”下了出租车,沿着万寿路行走,阳光很毒辣,法国梧桐犹如一把把超大号的巨伞,遮住了强烈的紫外线。28号有很长一段距离,光影斑驳,女儿大步流星,几乎是小跑着,冲向1幢楼。按门铃,进电梯,到家,就在短短的几分钟全部搞定。拒绝先生下楼接我们,是尽量减少对他老人家正常生活的打扰。先生已年过八旬,可他对青年人的热情比夏日的太阳更温暖。泡好的茶水,红彤彤的桃子,红如火的西瓜,都已整齐划一地摆在茶几上。激动,心满意足,都在这一刻迸发了。
大作家的书房一定很神秘!先生带我们参观他的书房,每间房都是书,卧室是书,客厅是书,书房也是书。每间房最惹眼的都是书,到处都是书本,到处都是书架,高的,矮的,宽的,窄的,层层叠叠,密密麻麻,堆满了书。“我终于知道大作家的生活是什么样子的!”女儿感慨万千。
先生给我们讲他今年的“喜事”,青海省为他出版了《拉萨河的色彩》《青海线》《藏地兵书》《藏羚羊背上的可可西里》等系列书籍,那是给祖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他整理了发表作品目录和出版书籍目录……他还给我女儿分享了写作的经历:14岁写了处女作《陈书记回家》,在1955年第8期的《陕西文艺》发表,一个偏僻农村小娃娃的作文在省级文艺刊物发表,激动的有点得意,就萌生了走出农村的想法。就这样,他如愿以偿地飞向那个遥远的地方——青藏高原!
激动之中,先生拿出已经褪色的笔记本,都是他做的读书笔记,每一本都有书名,目录和页码。有五十年代写的,有六十年代写的,有七十年代写的……每一页文字都是一笔一划地书写,那些棱角分明的文字就是他人生的垫脚石,让他从平凡的日子里活出了不一样的精彩!女儿捧着那些读书笔记,轻轻地翻开,阅读,她澄澈的眸子里闪烁着青春的光芒。“孩子啊,从现在开始努力,多读书,多积累,多动笔,为青春书写,为人生添彩。”女儿使劲点头,此时无声胜有声。
如愿以偿的女儿,侧身坐在王爷爷身边,往日孩子般的顽皮和淘气彻底消失了,双眼全神贯注地注视着王爷爷,沉醉在王爷爷的传奇人生里。
从上世纪50年代在青藏高原当汽车兵开启人生,7年的义无反顾,上百次穿越险象环生的唐古拉山到西藏,在逼仄的驾驶室里坚持读书和写作。7年后,是文学上的突出才华改变了他的命运,调入解放军总后勤部从事宣传工作,这一干就是一辈子。虽然先生已经退休,但文学永远在场,朝暮相伴,将他的人生妆扮得阳光灿烂。大半生里,他100多次穿行于青藏线,像朝圣一样,重回唐古拉山,再访格尔木,或收集写作素材,或探访长眠的战友。在他的心目中,海拔最高的青藏高原,是圣洁的“精神高地”。几十年来,笔耕不辍,出版文学书籍51部,文学是他追求的“人生高地”。
“也许,今生我再不可能上青藏高原了。但是,我还会写高原生活。因为文学,让我站在了比青藏高原更高的精神高原上!”当王老师说这话时,他的声音里流露出几分遗憾,他的眼睛里跳跃着激情,我和女儿不约而同地为他竖起大拇指。女儿眼睛都不敢眨巴一下,专注倾听王爷爷的故事,忍不住问“写作有没有捷径可走呢?”王爷爷摇着头,一副郑重其事的表情。“孩子啊,有三句话伴随我大半生,它就是——看见了!想一想!记下来!很有益的三句话!送给你了!”说着,先生走进书房,取出了新书《拉萨河的色彩》,并将这些话写在书的扉页上,双手递给女儿。
幸福的时光总是很快!几位在北京工作的安康乡党也崇拜先生已久,我们相约一起邀请先生在万寿路共进晚餐。说是吃饭,其实是聊天,叙旧,都想倾听先生讲他和万寿路以及关于写作的故事。他说,这条路上的很多陌生人,在和他聊天或散步中,了解了他,成为形影不离的好朋友。先生鼓励他们读书,记录生活,渐渐喜欢文字,很多也成了作家。万寿路上的文学活动,在以先生为核心的文学圈子里,热火朝天,好几个都加入中国作协了。人们都说,他就是万寿路一缕璀璨的阳光,人和文都像阳光般耀眼。
在回宾馆的地铁上,我和女儿相依相偎读完了先生的自序。一位上百次穿越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心甘情愿品尝苦与累,只有心知道;一次次危险甚至威胁到生命,只因内心有一个难以抑制的支撑:他用蓬勃青春将飞雪和冰凌在方向盘上纵横交汇,他用满腔热血将山路和戈壁在掌心层层重叠;他“一心想要当作家”,誓死不渝,将文字变成光芒闪烁的星星,照亮了诸多读者的人生路。
女儿爱不释手地捧着《拉萨河的色彩》,她在文字中跟随王爷爷的脚步走过敦煌、阳关、日月山、昆仑神泉、长江源头、拉萨河谷、布达拉宫……这些文字里饱含着先生对文学的痴迷,对生活的挚爱,对大地的敬畏,每迈出一脚,每走过一处,都踏出属于自己的一篇文或一本书!女儿一边阅读,一边满怀憧憬地说,要是每个人都像王爷爷那样,在匆匆赶路时,用心捕捉路上的美景,用文字编织成一件件充满生活味道的艺术品,我们的世界就会更加诗意,更加精彩。
是啊,当改变命运的时刻来临,犹豫就会败北。就像这冬日清晨的风,有了温暖的阳光,它就轻了,淡了,远了。先生正是抓住了人生的每一个机遇,从一个普通的汽车兵到著作等身的散文大家,是他用征服命运的勇气改写了一个陕西小伙儿的传奇人生,是他采撷高原的阳光融化了梦想的冰雪,是他选择了高原的海拔来衡量人生的高度。
他的文字如一缕光,洒满大地的角角落落。一遍遍咀嚼这些精美的文字,饱含着攀登者的激情,奋斗者的毅力,还有对文学的温度和深度,都可以化作我们前行的勇气和动力。
读先生的人生,给我最大的启示就是——选择了喜欢的东西,并努力付出真诚,命运就会改变。是啊,他每天凌晨五点开始写作,六七十年始终不渝,是文字消减了睡眠的时间,延伸了他生命的长度,彰显了人生的价值,筑起了文学的丰碑。
我无数次捧着先生荣获鲁迅文学奖的散文集《藏地兵书》,我也渴望有机会走一趟青藏高原,去感受高原夏季的风,秋季的云,冬季的雪,春季的阳光,去感受青藏线上官兵的平凡生活,去感受生命在极限状态中所呈现的光辉。
我一次次翻开王老师馈赠我的人生箴言:“想飞就给他一双翅膀,让他努力飞高飞远。”先生送我这句话时,是我们相依坐在长寿湖的游船上,那是一个多雨的五月,雨水敲打着船篷,发出有滴答滴答的声音。我把先生那天说的每句话,快速记录在黑色的笔记本,终身铭记。更为感动的是,那一天,他重感冒,声音沙哑,可这一整天,他都在给我讲他写作的故事,并鼓励我坚持写作,未曾停歇。正因为这样,写作成了我业余生活的全部,从不改变。
每一次相遇,都是上帝最美的给予。
每一片叶子,生长或落下,都是生命的光芒。
每一缕阳光,掷地有声,哺育万物,不经意间就结出了果实。
2019年12月9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