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清的头像

文清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5/26
分享

漓江桂花香

一初识桂林

九月的豫东平原烟雨蒙蒙,久聚不散,大巴车驰行在雨雾中,山岭湖泊田园山寨,不时从眼前飞过,偶尔能看到山坳里的稻田,在萧瑟的秋风里袒露着青黄。

接近午夜的时候导游把大家喊醒,说桂林到了,要大家做好下车准备。说话间汽车已驶进一条灯火通明的街道。窗外绿荫婆娑,一座座宾馆饭店掩映在树影里,白墙碧瓦,错落有致。虽然已时近深秋,但这里却是生机盎然,绿茵一片。未见落叶飘零,也未见橘黄弥漫。小城在宁静安详中沉睡着,偶尔能闻到一缕淡淡的幽香。那香似有若无,沁人心脾,令人神往。这就是号称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吗,这就是名扬海外的圣洁漓江吗?我怀疑。

汽车沿洞窟一样的街道行了大约20分钟,在路边一家宾馆门前停下来,导游把第2天的行程事项作了简要安排,完了便下车登记入驻。

第二天,我尚在睡梦中,床头电话突然响起,话筒里传来店老板的呼喊:起床了起床了!

匆忙洗漱,走出宾馆天已大亮。大街上行人稀少。值夜的店员告诉我,桂林这边作息时间是早九晚五制,要等八点以后大街上才会有人。站在宾馆前的人行道上等车,看到街道两旁绿树茵茵,枝叶繁茂,像一排排绿伞挺立在那里。透过枝叶间隙能隐约看到那即将凋谢的,稠密的像米粒一样的黄色花朵,我知道那是桂花。难道桂林与这桂树和桂花有关吗?上车后导游指着路边的桂树告诉说,大家现在看到的树叫桂树,那枝间的黄花叫桂花,这里是桂树的家乡,桂林因此而得名。桂花是中国的十大名花之一,有“仙树”和“花中月老”之称。象征着平安、吉祥和圣洁。传说汉朝河西人吴刚,因学仙事不尊道轨被罚月中伐桂。但奇怪的是那桂树总也伐不完,砍掉一棵就在原来的地方又长出一棵。毛泽东的著名诗句“问讯吴刚何所有,吴刚捧出桂花酒”就出自这一典故。历代文人骚客都对桂树情有独钟,并留下许多名篇佳句。宋之问把桂花赞美为“天香”,“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李白在《咏桂》一诗中这样盛赞桂树:“安知南山桂,绿叶垂芳根,清阴亦可托,何惜植君园”,古人把桂树植于台前月下,并对桂树的神韵赞美不已,“玉阶桂影秋绰约”(毛滂);“桂花留晚色,帘影淡秋光”(倪瓒);“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白居易); “兰风桂露洒幽翠,红弦袅云咽深思”,(李贺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留香”(李清照)

桂林山多如林,山和城几乎是一体的。很多山因岩壁垂直陡峭而令人生畏。唯一有坡度可以攀爬的山叫尧山。从尧山峰顶看桂林,桂林就像山凹里的一座村寨,高低不等的山峰四面环绕,像是村寨的防护林。绸缎似的江,翡翠般的湖,两江(漓江 桃花江)四湖(桂湖、榕湖、杉湖、木龙湖)似一条撕烂了的飘带,由北向南飘逸。众多湖泊将小城拥抱,由此形成的水系密如蛛网。走上高高的解放桥,漓江风骚尽收眼底。江上渡船悠悠,岸上青山依依。

如果说桂林以桂花的幽香而闻名,那么漓江也将以她的神韵而显灵。从解放桥顺江而下,两边山峰对峙,左岸有六座孤山,被称之为六姊山;右边依次是叠彩山、长寿山、象鼻山和塔山。象鼻山是桂林的一枝独秀,一只大象在江边吸水,鼻子下的山洞倒映在水里,吸引大批游客来此逗留。

在渡船上看漓江,江水清幽,澄明碧透,水下植被抚摸船底,水流缓慢而静谧。给人一种沉静的美、安详的美。这感觉在我的脚刚刚踏上这片圣土的时候就已经深深领略到了。

为什么会这般宁静?甚至连汽车喇叭声都难以听到。导游告诉说,桂林是一座旅游城市,也是广西少数民族集聚地之一。这里没有工厂,亦没有集市,市民的文明卫生环保意识普遍较强,所以整个街道看上去非常整洁文雅。没有离奇吵闹,也没有拥堵喧嚣。桂林的小摊商铺大都零星地分布在各个街道,就连商城和购物中心也是零星分布,决不像有的城市集中在一处,造成人声嘈杂,道路栓塞。大约从秦朝开始,这里便是"南连海域,北达中原"的重镇。两千多年来,历代郡、府、州、县、市都在这里建置,也是桂东北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多民族的和谐相处,智慧互补,使这里的社会经济发展势头强劲,因此才有了安详和谐的壮美图景。

桂林多树多水多桥;交通便利,气候湿润。也许正因为这样,桂林的空气质量在全国一直名列前茅。

车在市区穿行,眼前一片碧绿。不时有小桥流水从车下穿过。道路两旁林木葱郁。除桂树之外,还有高大的榕树和银杏树。站在车里向前眺望,仿佛行进在一条密闭的绿色通道里。时常有树枝探出来亲吻车窗,划得车窗莎莎作响,让人有一种与大自然近距离亲密接触的感觉。

二细 读 阳 朔

从桂林出发约1个小时便到阳朔。

桂林山水甲天下,阳朔山水甲桂林。阳朔历史悠久,因县城坐落于羊角山下,以"羊角"谐音为名故称阳朔。这里山清、水秀,洞奇、林幽。境内有可供观赏的山峰数百座,温润的漓江从身边流过。

阳朔的山千姿百态,壮美神奇。有扁的、圆的;有连绵的,突兀的;有直立的、倾斜的。有的似刀削斧劈;有的像石塔和老人脱剩的门牙。从阳朔码头逆流而上,可看到两边青山对峙,竹林妩媚。竹排翩翩上云端,江水悠悠脚下踩。我不知道秋天的漓江为何这般温柔,这般宁静。宁静得悄无声息,温柔得任你触摸。竹排似一片秋叶,在宁静中超然飘行,两岸山峦叠翠,林木蔚然。静静的江水默默流淌,没有激流,亦看不到险滩。犹如一面镜子在眼前铺展。蓝天似荧屏高悬,不时有大雁从空中飞过。一座座桥洞横跨江面,倒影在水里若隐若现。掌舵的艄公是位豪爽汉子,一路上不住地给我们讲漓江和刘三姐的故事。

漓江发源于桂北猫儿山。上游主流称六峒河;南流至兴安县后与黄柏江、川江合流,由溶江汇灵渠水,经灵川、桂林和阳朔,最后汇入西江,全长437公里。桂林上游的河段叫溶江,从桂林到阳朔83公里称漓江。竹排现在行走的是阳朔境内漓江的一小段,号称10里画廊。20元人民币背面的山水图就是在这里摄取的。老汉一边掌舵一边高兴地唱起了山歌:

山是云天上的山哟

水是云天上的水

这里山水相依美哟

走来了月亮一样的刘三姐

山呀山滴翠哟

水呀水流玉

最美还是三姐的歌

醉了蓝天,醉了白云

歌是云天上的歌哟

人是云天上的人

这里山水相依美哟

多少人来把刘三姐寻

我问艄公,“您是壮族”?艄公点头,完了便指着岸边一座亭榭说,你看,那就是三姐当年对歌的地方。我跟随艄公的手势放眼望去,见两山之间的夹缝处有一片临江浅滩,浅滩上有一座玻璃似的建筑,像一座彩桥,它的对面是一排排绿色的座椅,由低向高顺山坡铺展。我问艄公,刘三姐究竟是哪里人?艄公笑了笑,说那只是一个传说,是壮族人对自由美好生活的向往追求,也是对惩恶扬善的一种企盼。刘三姐的故事传遍江南,从云贵高原到长江中下游都有她的踪迹和歌声,她是民族的骄傲,也是忠贞和善良的化身。

刘三姐真名叫刘三妹,传说生于唐朝,广西壮族人,活跃在广西柳江一带;是一位优秀的民歌手,有着出口成歌的本领。在17岁那年对歌的时候认识了一位英俊的小伙子,两人情投意合,互相爱慕,于是就私定了终身。村里一个恶霸,对三妹垂涎多时,企图独霸三妹,决意把她们分开。一个月光皎洁的夜晚,三妹正和小伙子在柳河边的岩石上看月亮,倾诉衷肠的时候,恶霸带了一帮乡丁悄悄来到她们身后。三妹和小伙子无路可走,便手拉着手双双跳进了柳河。人们怀念这位壮族歌手,因而每年三月三都会到柳河边上赛歌,以示哀悼。

提起刘三姐,艄公显得有些自豪,说现在是旅游淡季,可惜你们来的不是时候,若在旺季岸边会有三姐和你们对歌的。

当竹排飘到一处大山的拐角时,艄公把竹排靠到了一座新建的码头,完了招呼大家下船拍照留念。我看了一眼刀劈似的岩壁,问,在那照?艄公指着傍边的一座大山说,那座山叫长寿山,来这里旅游的人都要拍照的,照了就会长寿!说完自己忍不住先笑了。依稀记得桂林也有座长寿山,不知道这座山和桂林的山是不是姊妹,问艄公,艄公笑,说不是不是的,桂林的山是不保长寿的。于是我们只得入乡随俗。照相时我看到艄公在码头忙前跑后的,不一会就把我们洗好的照片拿了过来,说,看照的好不,好就拿着。我说好,确实比我们用手机照的好。正想伸手去接,艄公却把手缩了回去,说拿钱,一张10元。直到这时我们方才明白,原来艄公是托,可能和照相那帮人是一伙。

在阳朔,我们还特意走进侗家村寨,参观了侗家的吊脚楼和生活陈设。

侗族人好客,只要你到了村寨,随便走进一户人家,主人都会把家中最好吃的饮食拿出来让你品尝,把你当贵宾款待。侗族的住房多为三层,除了屋顶盖瓦以外,上下全部用杉木建造。整座木屋没有一个铁钉,全用杉木穿插连接。房子四周是吊楼,楼檐翘角上翻。房子四壁用杉木板开槽密镶。底层一般不住人,是用来饲养家禽,放置农具的。第二层是卧室,外人一般不得进入。卧室的外面是堂屋,那里设有火塘,一家人就围着火塘吃饭。堂屋的一侧有一道与其相连的走廊,廊外设有半人高的栏杆,内有一排长凳,家人常在此休息。第三层透风干燥,十分宽敞,除作居室外,还隔出小间用作储粮和存物。正屋旁边有一间厢房,屋子的一角伸出悬空,下面用木柱支撑,那是供成熟女性对歌和谈情说爱的地方。

侗族的婚俗和这里其他少数民族一样,崇尚自由,择偶自主。男女青年到了婚配年龄,往往先去一些男女集体活动的场所,对歌或踩脚后跟。不论男女,如果一方对另一方有意,就会在对方身后走过时故意踩一下对方的脚后跟,如对方愿意就会跟随踩脚人去一个僻静处约会,待条件成熟时男家会托人到女家提亲。侗族奉行女娶男,婚后男方要先在女方住一段,待女方怀孕有了孩子才能离开。具有母系氏族社会的一些婚俗特色,奇特而又浪漫。

吊脚楼是漓江两岸一道亮丽风景线,也是少数民族勤劳智慧的结晶。在湘西凤凰,在云贵高原在岭南深处,随处可见。它临水而立、依山而建,集青山绿水之灵气,与大自然浑为一体。在陡峭的山地上营造平坦的生存空间,体现了少数民族高超的建筑艺术。吊楼小巧精致,端庄秀丽,古朴之中呈现出一种典雅之美。走近吊楼,俗世的烦恼会烟消云散,困顿的胸怀会豁然敞开。那是一个令人忘俗的所在,再现了生命的本真和纯洁,给人一种“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

泛舟烟波浩渺的漓江之上,欣赏两岸迷人的风景,心中会生出一种莫名的感动:这是人类和大自然和谐相处的典范,时光赋予了她丰厚的人文内涵和历史价值。在这里你不会被时间追赶,也不会让心绪空留遗憾。

三再见,漓江

从阳朔归来,在路过一座大山时大家忽然看到山顶上有座桥一样的洞窟,洞窟穿透山顶,阳光把洞窟照耀得晶莹透亮,远远望去就像一轮半圆的月。导游告诉大家那叫月亮山,因为山峰陡峭尚未开发,所以大家只能望“月”兴叹。

在一处依山傍水的地方,有一座地窖般的建筑,门边树着一块牌子,未及细看就被导游督促着走进了洞口。

地窖里灯光暗淡,空旷森严,像大都市里的歌厅或影院。一排排座椅似虔诚的祈祷者在那里跪拜,聆听着空寂与天籁。

大幕拉起,彩灯交错,音响回荡,眼前一片虚幻。一群壮族姑娘身着节日盛装在山坡上一字排开,然后唱着山歌从寨子里走下山来。一部“漓水古越”历史剧序幕由此拉开。

剧院依山而建,山坡既是背景,又是舞台。导演将现代歌舞与历史传说和民族风情巧妙地柔合在一起,把远古先人和民族情感演绎得天衣无缝,美妙而虚幻。大家跟随古越的先民一路走来,吊脚楼上姑娘思春,倩影含羞;吊脚楼下小伙争强,嬉笑打闹;芦笛悠扬鼓乐阵阵,强烈的立体感和真实感让人心潮澎湃,一种自豪感和亲切感油然而生。恍惚间一颗绣球迎面抛来,引得台下一片喝彩。

漓江山河俊美,物产丰富,就像一条彩带将民族引领和精神凝聚。由于她地处长江中下游平原的南部边缘,北连楚湘南接越南,自古就是交通要道和战略要地。大约12000多年前,一群聪明勇敢的蒙古人从遥远的北方来到这里,他们独具慧眼,选择气候温和,环境优美的甑皮岩(现桂林市南郊)安营扎寨。随后,在5000多年的漫长历史岁月里,他们以桂林和漓江为中心,开创了渔猎和农耕的远古文明。他们用砾石、兽骨、蚌壳、竹木打磨,制出各种石器和工具,并用泥土烧制出陶器,成为远古文明的开拓者和继承者。古越国也叫南越国,公元前203—111年由秦朝南海郡尉赵佗建,传五世,历93年。后被汉武帝所灭。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造就了漓江山水,南越的先民用勤劳和智慧加以点缀,使这片古老的土地生机盎然,充满了意蕴和神奇。从这片神奇的土地上先后走出了赵佗以及他的子孙们,还有赵观文、曹邺、将冤、吕调阳、石涛、梁漱溟、马君武、李忠仁、白崇禧、李济深、李天佑等。这山之所以千姿百态,千奇百怪,那是因为她们融入了这里民族坚贞不屈、顶天立地的率真个性;这水之所以千回百转,沉默无语,那是因为民族团结的智慧和力量所在。

高山巍巍,漓水泱泱,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一个优秀的民族要想在一个地方扎下根、站稳脚,必须和那里的山水休戚与共,生死相依。一个民族就是一方净土。山水给了他们生存的条件,他们通过双手,也使山水变得更加秀美。只有英雄的民族才配壮美的山水。山峦是民族的图腾,江河是国家的兴盛。

漓水圣洁,桂花含情,我喜欢这方热土,更喜欢这里的民族。是侗族人的热情好客打动了我,是漓江的温润诱惑了我,还是桂花的幽香在挽留我?我说不清楚。当我结束行程,挥手与漓江告别的时候,桂林的倩影,阳朔的音容仍仿若梦中,那威武,那坚贞;那温柔,那豪情,连同那一缕淡淡的花香一直在我脑海中挥之不去。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