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如烟的头像

文如烟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7/30
分享

沉醉朴素宁静的慢时光:看古街巷曲径通幽,赏石桥木楼错落有致

云贵之行,是酝酿已久的,也是梦寐以求的。

大理篇:彩云之南,苍洱之恋

1、大理古城

抵达大理,已是傍晚,搁下行李箱,稍事整理就去了古城。

古城里游人不多,似乎一眼就能望见尽头。陌生的环境,不同的腔调,让我有了异地他乡的感觉。

远眺,一圈又一圈,一片又一片,似乎是一抬手的距离,那宛若水墨的画卷,逼仄而来,洇染心扉。

大理古城,是此行的第一站,没能让我有太多的惊喜,却给了我无限的憧憬。特别是古城的夜色,灯影绰绰,荧光闪闪,躲不开,逃不过,只能融入,心甘情愿地被濡染,被沁透。

第二天一早,在地导的陪同下,一路兴致勃勃,一路拐弯抹角,沿着古生村朝着洱海行进。车在古戏台前停下,心已飞奔到海岸。近了,更近了,我看见那一艘小船儿,恰似我梦里所见,心中所想。苍洱之间,风儿清凉;山水叠影,美不胜收。

洱海,一个风光秀媚的高原淡水湖泊,它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中部,是白族人民的“母亲湖”,白族先民称之为“金月亮”。洱海之所以最终以“洱”为名,据说它“形若人耳”,也有说它“如月抱珥”。而“海”的叫法,则源于云南的习俗。在云南十八怪中就有一怪为“湖泊称作海”。可见,洱海原本不是海,只因湖泊在云南多被叫做“海”。

2、喜洲古镇

选择去喜洲是因为这儿是大理最重要的白族聚集地,里面有许多保留很好的白族民居。真正走进,并没有遇见我想象的景观,却发现了我意料之外的喜欢,那便是深巷里的古朴,颓废间的幽雅。于我来说:喜洲粑粑味道好,蜡染织物实在美,残亘断壁见历史,民风淳朴也简单。这,就足够了。

3、双廊古镇

去双廊,或多或少是因为杨丽萍的月亮湾。漫步双廊,最让我心动的居然还是杨丽萍,确切地说是那些曾被杨丽萍精彩演绎过的、充满民俗风的服饰,它们实实在在地蛊惑了我的心,让我流连忘返,让我目不暇接。 执笔至此,一句“大理风光在苍洱,苍洱风光在双廊”的盛誉,让我不得不信服。

从苍山到洱海,从双廊古镇到沙溪古镇,一路寻寻觅觅,一路走走停停,小资的情调,远不及民俗风味;那茶马古道的宁静致远,又有谁能与之媲美。

4、沙溪古镇

沙溪古镇,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古村落。于2002年入选世界纪念性建筑遗产保护目录,它位于云南省剑川西南部、大理和丽江之间,是茶马古道上唯一幸存的古集市。

从大理古城到沙溪古镇,来回路上大约要四个多小时,而且山路居多。或许正是这不太便利的交通,使得沙溪古镇依旧有着原汁原味的古色古香。

在沙溪,听马蹄儿得得,看花朵儿摇曳;循着古旧的石板路,穿过田园村,迈过玉津桥,漫步寺登街,游走在古寺庙、古戏台、古巷道、古寨门间。

这里,没有叫卖的商铺,没有吵闹的酒吧,没有络绎不绝的游客;这里,只有偶遇的当地人,或背着小背篓的农妇,或坐在墙角边打着盹儿的老人。这里,只有用时光,用建筑,用人情慢慢地拼凑出来的、“世外桃源”般朴素宁静的慢生活。

苍山的日出,洱海的光影,绿油油的田园,还有白色的农家小楼,一抬手就是山峦,一低眉就是绿地,这一幅田园山色,让我如何不心动,叫我怎能不沉迷?

只是:为什么有人喜欢把大理和风花雪月联系起来?难不成是因为那古老的蝴蝶泉?因为杨丽萍的孔雀舞?环绕着洱海,一路飞驰;遥望苍山,我思绪连绵。

苗寨篇: 越是民俗的,越是经典的

西江千户苗寨,位于贵州省东北部的雷公山麓,是一个保存苗族“原始生态”文化完整的地方,由10余个依山而建的自然村寨相连成片,是目前中国乃至全世界最大的苗族聚居村寨。

曾有去过的人说:西江千户苗寨是一个商业气息太过浓重的村落,玩过之后感觉被坑了。然而,当我抵达苗寨,当我历经一整天的闲逛后,我发现,这里是名副其实的露天博物馆,展览着一部苗族发展史诗;这里是观赏苗族传统文化的大看台。

循着穿寨而过白水河,看清澈见底的湖面波光潋滟,走过一座又一座风雨桥 ,看水光倒影里的吊脚楼。流连在四通八达的古巷,观赏苗族人欢快的歌舞,我是如此的激动,即便天气闷热,即便空气中有我不能承载的味道, 只因一份痴迷,面对充满民族特色的景观和人文风情,我只想一步一回头,我只要走进再走近。

苗寨风景淳朴,苗家人的吊脚楼造型独特,苗家姑娘的服饰打扮更是美得闪亮,美到心动。从头饰到手饰,各种银晃晃的饰品 ,搭配五彩缤纷的服饰,随着苗家姑娘轻灵灵的身姿,叮叮当当,闪闪烁烁,好看极了。

白色的图腾,明媚的视觉。

行走在雷山之间的苗寨,我发现,苗家姑娘的美是独一无二的 ,是过目不忘的 ,一如那葳蕤的梯田,一如那澄明的水色。

以至于,一刹那的沉迷,让我难以辨析:究竟是苗家姑娘甜美俏丽的神色,让我深深地恋上了古朴的苗寨,亦或是苗寨悠远而独特的风情,让我情不自禁地爱上了苗家姑娘。

被誉为“芦笙的故乡”的西江千户苗寨,不仅风景独特,美味小吃也是不胜枚举的,特别是牛肉干,卤猪蹄,冰粉等。坦白说,我是有洁癖的,特别是街头小吃很少去碰,然而在苗寨我完全放飞了,小吃街上,一路品尝,一路观赏,那一份悠然自得仿佛回到了青春年少。

不同的感觉,源自不同的口味;不同的习惯,成就不一样的心性。这恰似兴趣点的不同,导致认知的不同。

就像观景台,都说要在夜晚去看苗家灯火的璀璨,而我们偏偏选在早晨,天空下着雨,雨雾中的吊脚楼 ,魅影模糊;忽远忽近的铜鼓声,声声入耳;面向远方,连绵的山色 ,袅袅的炊烟,如诗如画,如梦如幻。

不得不承认,骨子里的某种情节让我对苗寨恋恋不舍,就像我对江南古镇的那份眷恋,就像苗族人对于“蝴蝶妈妈”的那份道不清,说不明的崇敬。

不舍告别,却要告别。就这样,淅淅沥沥的雨中,离开苗寨,我们搭乘旅游大巴向着镇远行进。

镇远篇:在贵州,有个被称为南方“丝绸之路”的古镇

从苗寨到镇远,大约两个小时的车程。一路上山峦叠嶂,一路上云烟缭绕,一路上遐思无限。

在镇远汽车站,经过询问方知从汽车站到景区,搭乘一路公交,两元钱即可,而且这趟公交是可以开进景区的唯一一趟交通车。祝圣桥站下了车,100米之内、客栈一家挨着一家,看上去挺干净的,我们住的这家,小姑娘说话很快,做事麻利 ,一举一动落落大方,恰似镇远古镇给我的第一感觉。

傍晚,在小姑娘的推荐下,我们来到一家颇具特色小餐厅就餐。临水而坐 ,边吃边看。对面的山,眼下的水,桌上的酸菜鱼,米豆腐,美景美味还有美丽的心情,旅途的劳顿早已抛到了九霄云外。

原来,所谓的说走就走,它误解了旅游的意义。原来,真正的旅行,需要承担的勇气,需要审美的眼光,需要一颗温润的心,而此刻。我的心已经被澄明的水色浸染,我的胃已经被美味的菜肴安抚。

作为贵州热门的旅游胜地镇远古镇,是一座历史悠久的苗乡古城,也是一个多元化融合的古城,这里汉民族与侗族等20 多个少数民族、和睦相处,被专家称为“世界文化保护圈”。

“欲据滇楚,必占镇远”。距今已有2200多年历史,作为中国山地贴崖建筑文化博物馆的镇远古镇,自古就是湘楚人夜郎舍舟登陆要冲,也是京城与西南边陲以及安南、缅甸、暹罗、印度等国礼物献赠和信使往还的捷径和必经之地,有"南方丝绸之路"要津之美称。

漫步在 “山雄水美”的镇远古城,看古街巷曲径通幽,赏石桥城垣错落有致。可谓是一步一景,步步生辉,景景相连。

晨曦里,光影下,遥望由祝圣桥、青龙洞、万寿宫、紫阳书院等组成的青龙洞古建筑群,那规模的宏大壮观,那构造的精巧别致,让我不得不驻足,不能不慨叹。

夜幕降临时,四周皆山,河水蜿蜒,以"S"形穿城而过的舞阳河上,乘船夜游的人不少,而我更喜欢临水而坐,看两岸的灯影婆娑,看水上的游船摇曳,看石屏山的傲然雄姿,在山水浑然一体,倒影如诗如画的景象里,流连忘返。

无论夜色美好,不管山水如画,在镇远,最让我痴迷的还是古巷。

来镇远的第二天一早,我们从四方井巷走进,循着青石板路,看青砖黛瓦、飞檐翘角,在一步一感叹间,读千年古镇的沧桑。

沿着青石板铺就的台阶,或旖旎向上,或蜿蜒而下,一条条四通八达,一缕缕馨香缭绕。从复兴巷到仁寿巷,从石牌坊巷到米码头巷,曾经门庭若市的宅院,曾经繁华富贵的场景;而今,历经岁月的洗礼,留下斑驳的印迹。

倘若说镇远是一座千年历史文化的迷宫,那么古巷就是这座迷宫的入口,一旦走进,便会迷失;越是走近,越想迷失。

坦白说,来镇远之前我一直无法想象的它的“与众不同”;来镇远之后,我始终无法描摹它的别具一格。

穿行在古巷里,游走在古老和时尚交融的院落间,最绝的便数“歪门邪道”了。在这里,几乎所有的院门都是斜斜地对着街道,即所谓“邪”(斜)道,据说这“歪”与“斜”是遵从风水先生的说法:“以南为尊”是一种富贵之相,又能“财不露白”。

面向修建于清朝嘉庆年间的傅家大院,我细细地打量着,张望着:据说这座当时辅佐君王的良臣官宅,目前由傅家传人居住也是镇远唯一一座,由自己祖辈代代相传至今,仍保存完好的的古宅。

从四方井巷到冲子巷,游走在“歪门邪道”间,在远离喧嚣的静寂里,畅想着,思量着。古巷犹如一条隧道,通向了历史,铺开了往事。

“两山夹溪溪水恶,一径秋烟凿山脚,行人在山影在溪,此身未坠胆已落”。想到晚清爱国名将林则徐,曾三次路经镇远,在《镇远道中》写下的这篇诗作,我的心又一次被撼动。

走过那么多的古镇,穿过那么多的古巷,唯有镇远的小巷独树一帜,因为是依山而建,因为远离繁华,因为幽谧安宁。

后记:云贵之行,路过风景无数,留下思绪绵绵。也许,在某个春暖花开之际,我会再次启程,只为那无法搁浅的惊喜和好奇。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