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如烟的头像

文如烟

网站用户

随笔杂谈
202210/23
分享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写在前面:分明是一个爱花的人,可翻遍了我的文字,却很难觅得与菊花有关的情节。这并非是我不喜欢菊花,只因菊花的与众不同,让我不敢轻易落笔。

从《诗经》到《楚辞》,从唐诗到宋词,千百年来被誉为“花中隐士”的菊花,作为一种文化的符号,被赋予了特定的内涵,一直为人们所仰慕,所传颂。就连《红楼梦》中“海棠诗社”里的那群小小少年,也对菊花情有独钟。

1、

“谁怜我为黄花病,慰语重阳会有期”。坦白说,我不太欣赏蘅芜君(宝钗)的“过于懂事”,可她的《忆菊》却让我甚是喜欢。

不说诗行间欲语还休的惆怅,只说骨子里的那份圆融。原来,看上去颇有心机的宝钗,只因过于在乎别人的感觉,也就是太懂事了,所以她不能像黛玉那样想哭就哭,任性而为;也不能和湘云一样不拘小节,挥洒自如,所以她不能不“委曲求全”地活着。

换个角度说,宝钗是非常理性的,也是善解人意的,她的心机就是很容易看穿别人的心思,并帮助别人达到某种心愿。

生活从来不容易,烦恼和苦闷谁都逃脱不了,即便是在春天里扑蝴蝶的宝钗,心里也会有说不出的烦扰;好在宝钗的聪明剔透,让她深信悲哀不会一直到底,希望就在不远处。只要怀揣着信仰,所有的就像四季的轮回,就像花落和花开一样。

2、

说及宝钗,自然就会想到她的金兰之交黛玉。在这场围绕菊花,吟诗作赋诗会上,黛玉的才气和特立独行,又一次得以淋漓尽致。

“满纸自怜题素怨,片言谁解诉愁心”如泣如诉间,素秋一般高洁的情怀,难以言说的孤独和自傲,又有谁能够感知?潇湘妃子黛玉看上去的温婉柔情,实际上的千千心结,读来禁不住的感叹:“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黛玉就是黛玉,“孤高自许,目无下尘”,只是借《咏菊》将内心的愁怨,横陈纸背.。

不得不承认:生活中,所谓的“随心所欲”,不过是一个幌子;生命中,有些情愫,只能在文字间埋下,任其疯长,直至荒凉。

且思且叹间,仿若有一个声音轻轻飘来:你这么孤独骄傲,能带谁去隐居呢?同样是开花的植物,为什么你要避开所有的热闹,这么晚才开呢。

“孤标傲世偕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潇湘妃子的《问菊》是在问菊花,更是在问自己。

究竟是梦的寄托,亦或是心之所向?梦里梦外,扑朔迷离,幽情素怨,难以辨析。只是这忧伤的心绪要跟谁讲呢?生命的悲愁,很多时候是难以言说的。

“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潇湘妃子的《菊梦》如同她的《问菊》,把菊花不趋时、不从众的品性,是淡描轻绘,亦是极尽勾勒;一字一句间,诗者的幽怨,直戳心底。当然,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不舍放弃,也在不觉中,渗透纸背。

人生一世,草木一秋。与其刻意,不如淡然。

3、

“隔座香分三径露,抛书人对一枝秋” 枕霞旧友史湘云的这首《对菊》,更显一种自在和悠闲,让我有点爱不释手。

人总有疲倦时,读书也不例外,想象着看书累了,就放下手里的书,还有秋天最美的一枝花在眼前,那情那景,怎不令人陶然?一闪念间,温软而熟悉的画面,触手可及,不是吗?与其瞻前顾后,不如无所畏惧;与其患得患失,不如把握当下。

4、

只要愿意,生活其实可以很美好的。就像这个菊黄蟹肥的季节。

在城市,在街巷,远远近近,一簇簇,一片片,一朵朵,扑面而来的金黄,玫红,雪白,汇聚成花的海洋;近近远远,丝丝缕缕的妖娆,盈盈袅袅的清芬,此起彼伏,印染心扉。

眼前的镜像,心中的欢悦,随之而来还有一颗小小的心愿。

如果可以,我愿做如菊一般的女子,远离俗世,自在悠然。

如果可以,我会像菊花那样,以清雅的姿态,以素朴的韵致,盛放在尘世的一隅,不张扬,不畏寒,保持着与生俱来的清丽,寂静着芬芳,默守着欢喜。

如果可以,我愿是一枚小小的菊花,不矫情,不做作,怀揣一颗素心,兀自行走。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