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文远的头像

杨文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1/07
分享

《丝路盐道》连载(七):悲情黑水国连载

张掖大佛寺大殿内壁上《西游记》的壁画,使得这里的人们很自信地认为《西游记》创作的雏形就在张掖。这个说法当然尚有争议,不过,《西游记》小说描写中,因唐僧师徒确曾经路过的“黑水国”,使得位于张掖的“黑水国遗址”格外引人关注。

黑水国遗址距张掖市区大约十几公里,出张掖市区沿312国道一路向西,从一处岔路拐进去,继续沿乡间便道前行不远,即可看到一处村庄,村庄周围是结着点点积雪的农田,沿村道穿过农田,便到了一处荒漠地带,一同前去的张掖文物局工作人员说:这已属“黑水国遗址”。

瑟瑟寒风中,我小心地爬上沙堆,却不料一堆堆的黄沙和城墙一般高,算是已爬到黑水国古老的城墙上。城内极其空旷,黄沙遍地,到处是断壁残垣,满目的荒凉与死寂,那种扑面而来的苍凉感几乎使人窒息。四下张望,城门尚可依稀可辨,黑水国古佛塔、南城的角墩、黄沙中的角楼都还屹然挺立着,似乎是在告诉来此的寻访者:一千多年前,这里可是一处繁华都市所在地。只是千年后,这座城市仅剩下了一个大致的轮廓,城墙边的几处残破的角楼是最明显的标志,虽历经千年风沙侵袭,依然孤零零地守望着这座残破的古城堡。

黑水国遗址是一座谜一样的古城,各种各样的传说为这座古城披上了一层层神秘的面纱,也为这座城池带来了想不到的厄运。

黑水国遗址中,关于牧羊人发现“金月亮”的传说,就为这座古墓葬带来过一次浩劫。

1938年,国民党马步芳部旅长韩起功占据张掖后,他听到牧羊人的传说后,大肆开挖黑水国的古墓葬,据说,挖出古陶汉砖无数,仅汉砖即可随便铺一条十几公里的道路。大量的墓葬被撬开,出土了很多墓主遗骸,许多遗骸胫骨都很长,相关专家据此分析判断,他们个子应该较高,由此推断,黑水国一带曾生活着一支不同于汉族的其他民族。

有些专家分析认为,月氏民族分布在东至新疆、西至黑海、西南至伊朗高原的广大地区,其语言为伊朗语族,这些长骨可能就是月氏人的遗骸。

这由不得使人联想起西汉前期,匈奴人和月氏人在河西走廊所发生过的那场惨烈冲突。

早在2100年前,河西走廊就生活着乌孙、月氏等游牧民族,凉州的前身姑臧城就是月氏民族所修筑的最早的城池。有一天,不安分的匈奴人,想称雄河西,独霸一方,于是开始大开杀戒,镇压并驱赶了乌孙、月氏部落,抢夺了这座城池,并成为姑臧城的新主人,匈奴休屠部的头目休屠王成了这座城池的新首领,河西腹地黑水国一带也成为匈奴浑邪王的辖地。当然,这场冲突月氏人的结局很糟,死伤严重,一部分月氏人远遁西域,没有来得及逃走的月氏人则被匈奴收编,他们被称为“小月氏”。战败的月氏人被匈奴安置在黑水国一带。月氏人开始在此繁衍生息,他们以黑水国区域作为居住区和部落首领的统治中心,杂以畜牧业、农业和渔猎为生。

放眼眺望,黑水国古城遗址很大,破砖碎瓦、古陶残片遍地。我小心地挪步,轻轻地问话,偶尔会肃穆而望。我实在不忍心再踩踏这些千年遗物,我担心会惊醒这座古城的残梦,就让它永远地睡着吧,但愿不要醒来,免得醒来后悲伤。

张掖市文物局工作人员介绍说,据推算,在黑水国区域及周边墓葬区的古墓葬不少于1万座,目前发现的黑水国史前文化遗址总面积约35万平方米。

如此庞大的墓葬群,一方面说明这座城市昔日之大,人口之多,城市之繁华,另一方面,难道生活在黑水国区域没有逃走的小月氏人,还有更加悲情的记忆吗?

风沙弥漫之下的黑水国遗址,那些残垣断壁、石磨残块,碎陶瓦片、与其曾有过的宫墙高院、歌舞喧嚣,奢华侈靡、已经幻化成我脑海中漫无边际的想象。我知道,这风沙、黄土、古墓,残片,连同残损的角楼、欲坠的角墩、破败的佛塔在用悲情说明着过往,它们是曾经的见证者。

悠久历史岁月所能掩蔽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悲情黑水国也许真有许多不为人知的悲情记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