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腾格里沙漠考察活动出发前,冯玉雷社长就预先通过景泰沈渭显馆长、阿拉善张继炼老师、武威徐永盛主任联系沿途走访骆驼客一事。当身在北京的叶舒宪老师听到已有联系好的骆驼客时,很是高兴,甚至动了参加此次考察的念头。但却因为本次考察准备时间短,各方面安排自然也不够细致,加上天气较冷,叶老师只好放弃。
在我脑海里或者印象中,骆驼客神秘而古老,是一份艰辛、困苦、苍凉而又充满豪情的职业。骆驼客们大都是身怀绝技、具有侠肝义胆之人,他们用骆驼护送货物辗转各地,西部戈壁沙漠是他们长年累月跋涉的广阔天地。骆驼客们一旦相遇于戈壁驿站,他们会大碗喝酒、吃肉,以摔跤、射箭等方式表达他们的喜悦和情谊。遇到强盗劫匪,他们定会挺身而出,以命相搏。所以,我认为,骆驼客应该都会喝酒、摔跤、射箭,在寂寞的大漠里,这是他们生活中最精彩的内容。
一旦成为骆驼客,即意味着这很可能是一条不归路。忠诚与背叛,坚守与逃离,箭与枪的交锋,一切皆有可能。骆驼客是一群快乐的挥洒着热血和豪情的汉子,他们用一生的坚守铸就永不落幕的忠诚信念。
踏进骆驼客白志云家,我们算是真正走进骆驼客现实的生活情景之中。
白志云今年85岁,父亲是古浪土门人,母亲是中卫人。父亲终身从事拉骆驼职业。他说到了他这一代,没有听说过终身以骆驼客为生的。
白志云20岁开始在五佛张姓地主家拉骆驼。主要在察汗池盐湖驮盐,这条盐道每年估计有上万峰骆驼穿梭往来。蒙人、汉人都有。他运盐到过会宁河畔、宝鸡、汉中等地,一次大约需要半个月时间。
驼盐的季节多是在秋季和严寒冬季。冬季有东家提供的老羊皮袄御寒,骆驼行走缓慢,多时赶夜路,晚上只能休息上半个晚上,大多时候铺毡到沙滩里露宿,天气寒冷实在无法过夜,就抱着骆驼脖子取暖。遇到刮风、下雪天气,照常赶路。他们多时吃东家准备的干粮,或自带小锅做揪面片、馓饭等配以咸菜。
白志云说,他出行一次能为东家挣到20到30块大洋,东家每月给他发3块大洋。说到东家,他说东家待他很好。
白志云家是土炕,炕上睡的是白志云老伴,我们到时坐了起来。她看上去身体憔悴,脸色苍白,显然在病中。
此时,老伴正在认真倾听白志云的往昔岁月。我们将话题自然也就转到白志云的婚姻上。他说自己属包办婚姻,聘礼大约30块大洋,2匹老布。白志云28岁结婚,婚后他就结束骆驼客的谋生方式,以种地、挖煤为生。
谈及过去,特别是多年骆驼客的生活,他虽然表情淡然,但那种苦是现代人无法想象的。
在他家简陋的土坯房前合影时,白志云满脸笑容。我们准备离开前,我搀扶他进到屋内。白志云布满老茧的双手,粗大、厚实、温暖,我忍不住问他会喝酒、摔跤、射箭吗?话已出口,这个显得幼稚的提问,自己也觉得好笑。听如此问,白志云笑得像个孩子,他说:“哪有的事,酒暖身子,偶尔会喝一点。”
我们此行专门为他带了一点小礼品,他执意不要。
按预订计划,我们不准备回返景泰,而是直接前往中卫,沈馆长提议,时间尚早,八袋水烽火台遗址所距不远,决定带我们前往。于是我们重又折西,再一次途经三省营盘水,在坑洼不平的山道上颠簸少顷,到达明代八袋水烽火台遗址。
八袋水烽火台遗址也仅留残体,边塞寒风中矗立的烽火台遗址,破残得让人目不忍视,残体上虫洞蚁穴遍及,两处比较大的洞口处还留有鸟屎,远看好似两只眼睛遥望远方。底部的土层渐渐松开,给人摇摇欲坠之感,它终有一日逃不过坍塌的命运。从这里远望,四周视野极为开阔,东侧有一条新修筑的高速公路,西边远处山峁上可看到一处已坍塌的烽火台遗址,根据烽火台走向,大家推测为汉代烽火台遗址。
八袋水烽火台遗址处短暂逗留,我们即前往宁夏中卫继续考察,在201省道与沈渭显馆长话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