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杨文远的头像

杨文远

网站用户

散文
202003/16
分享

莫家楼闲话连载

中卫宾馆是一座老字号宾馆,早上起床漱洗后,刚至一楼大厅,就有服务员提醒说早餐在大门口左侧食堂,这样说还有些不放心,特意带我过去。中卫人醇厚、朴实之秉性,可见一斑。

其实,中卫人的实诚我早有所闻,2000年第一次至中卫时,我就听说过流传在这里并让中卫人引以为豪的小故事。

故事是这样的:宁夏3位旅客一起住店,宁夏人都有睡热炕的习惯,但旅店的热炕只能睡一个人,其他人要睡冷床,为了争得睡热炕的权利,就提议谁把自己家乡说得高,谁就睡热炕。银川人先说:“银川有个北塔,离天还有丈八。”中宁人接着说:“中宁有个牛头山,举起胳膊够着天。”中卫人是莫家楼的,灵机一动脱口而出:“中卫有个莫家楼,半截入到天里头。”中卫人于是赢得了睡热炕的权利,莫家楼也因此名扬宁夏山川。

讲故事的人说一口地道中卫方言,听起来极有趣。

当然,这只是一个流传着的故事而已,细心的读者一定会注意到,莫家楼能够扬名宁夏山川,确非徒有虚名。

现在的莫家楼虽说仅是一个不大的村庄,甚至堪称潦倒,但它作为古渡口的历史却很早,莫家楼渡口与仁存渡口、石嘴山渡口曾并称为宁夏三大官渡。西夏建国后,黄河水运达到历史高峰,莫家楼的渡口作用也逐渐发挥到极致,从上游而来的货物、从北边阿拉善草原深处来的商旅都经莫家楼渡口顺河而下,抵达银川府。

明王朝时,宁夏平原属边塞地区,莫家楼的战略地位更为突出,一批批来自中原的战略物资通过莫家楼渡口运往黄河北岸的戍边将士手中。

清乾隆年间,中卫知县黄恩锡所作《竹枝词》一诗:“解冻河开欲暮春,船家生理趁兹晨。土窑瓷器通宁夏,石炭连船贩水滨。”这首诗描写的是初春时莫家楼渡口的繁忙情景。莫家楼在清时是青海、甘肃、宁夏到包头的水运枢纽。

莫家楼渡口在一天天的繁忙中连通了南北往来商旅,用一条条小船、羊皮筏子记录着宁夏平原繁忙渡口的故事和历史,叙写着古渡两岸的生活场景。

随着中宁公路黄河大桥的使用以及滨河大道的开通,莫家楼渡口于上世纪90年代撤销,位于滨河大道一侧的莫家楼村,显得落寞了许多。很少有人会注目,那些往昔的荣光繁忙,慢慢也便很少人会说起或者说鲜有人知道了。

本文连载章节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