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9月27日清晨,一带一路看甘肃暨2015全国百家网媒行考察人员,从甘州出发,前往嘉峪关。嘉峪关是我们本次考察的一处重要遗迹。
我们所乘坐的考察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沿途,最能带来视觉冲击的莫过于巍峨的祁连山雪景,同伴们一边啧啧称赞祁连山的壮美,感叹河西走廊的绵长博大,时不时举起手中的相机。河西走廊,东起乌鞘岭,西至玉门关,大约1000公里。这条西行古道穿行在祁连山麓的戈壁和冲击平原上,一路行来,时而绿洲,时而荒漠,时而戈壁。
车内多时很安静,有时还可听到香甜的鼾声,偶尔当大家看到远处山脊上出现疑似烽燧的残迹时,才会发出窃窃低语声。
甘州至嘉峪关沿线,基本是戈壁荒漠。约莫3个小时后,我们到达嘉峪关。
甘肃境内明长城西端止于嘉峪关,它是万里长城沿线至今保存最为完整的一座关城,关城始建于1372年,距今已有600多年历史。时年,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发现此地东连酒泉,西与玉门接壤,背靠黑山,南面有险峻的祁连山,战略价值极高,而且祁连山雪山融化的水渗入地下后又长途奔袭在此汇聚,水源充足,于是在嘉峪塬这个只有15公里的隘口处选址建关。
自此,嘉峪关作为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也成为明长城西端第一重关。进入关城参观前,先要穿过关城外大片茂密的芦苇丛。深秋时节的芦苇已经枯黄,在秋风吹拂、关城衬托下,意境优美。在芦苇丛中留影的多半是爱美的女孩子。她们站在芦苇深处,一个个手中抱上一把芦苇,温情脉脉。
嘉峪关由护城壕、外城、罗城、瓮城、内城五部分组成壁垒森严的并守之势,它与关外的长城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
我们在导游的带领下,从东闸门迈进了嘉峪关关城。
文昌阁是关城内一大景点,始建于明代,明代时期是文官的办公场所,到清代成为文人读书之地。关帝庙旁边,有建于乾隆年间的戏台,其形制为中国传统的古典戏台,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戏台两边有一幅绝妙的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
“光化门”为内城东门,面朝东方,表示旭日东升,瑞气普照。从“光化门”进去后向左拐,即可迈上关楼。城角处有一鸣石,导游在为大家讲述“击石燕鸣”的传说故事,有些同伴还捡起小石子击打,我已迫不及待从楼梯登上关城。
楼梯是后来为了方便游客而修建的。楼梯旁边有用青砖砌成的马道,马道是最原始古老的,是为方便将军上城巡视,也方便往城上运送物资、兵器等,而且古时有“将军不下马,官员不下轿”之说。导游笑言,马道虽高低不平,但登马道而上,方可马到成功。不少伙伴嘻嘻哈哈地攀马道登上关城。
站在关城上,基本可以看清关城全貌。从前向后依次可看到光化楼、柔远楼和嘉峪关楼。三座关楼气势壮观,傲然矗立。关城垛墙边有暸望口,顺着垛墙俯视城外,可看到护城沟,它的功能类似于护城河。嘉峪关长城有明墙暗壁之说,能够看清楚的长城属于嘉峪关的明墙,向南连绵延伸,暗壁修于黑山脚下,只有翻越黑山才可看到。
东西瓮城布局森严。东瓮城门额刻“朝宗”两字,相对的“西瓮城”,刻“会极”二字。西瓮城没有和内城门直通的通道,使得关城更显幽深肃穆。
内城有一处典雅的四合院建筑是将军府,这里是当时最高军事长官居住和办公场所。将军府旁边有一口官井,是当时城内所有官兵和军马的饮用水源,现已干枯。内城内的空旷地带是当时军营所在地,当时内城驻城的士兵约2000多人,城外屯兵4000多名。
从关城的西马道下去后,过柔远门、会极门,出嘉峪关门,就到了关城外。嘉峪关门是嘉峪关楼的城门洞,上悬乾隆题写的“嘉峪关”牌匾。实际上,嘉峪关门才是嘉峪关城真正的正门,嘉峪关门门洞用大小不一的条石铺设,深深的车辙印痕嵌入其中。这里是进出关隘的必经之门,能够想象,从这里出关城、进关城,车马鼎沸的场面。据说,在古时候,关门外还有外壕墙、外壕、绊马坑,护城沟等,敌人冲破这些重重陷阱后,还得攻破嘉峪关门、会极门,柔远门,光化门,朝宗门,东闸门等六道大关口。如此建制坚固的城池,实属罕见。
从嘉峪关门出关城后,继续西去是一览无垠的戈壁大漠。
民族英雄林则徐当年因禁烟获罪,被贬新疆,途经嘉峪关,当他看到矗立在走廊要道的这座雄关,曾有诗赞道:“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天山巉削摩肩立,瀚海苍茫入望迷。谁道崤函千古险,回看只见一丸泥。”
景区大门外黑山石石雕群中立有林则徐塑像。林则徐塑像肃穆庄严,让人肃然起敬。“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他的千古名句似乎犹在耳边回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