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文武的头像

文武

网站用户

散文
202202/07
分享

过年走亲戚

过年最重要的事就是走亲戚,占满了整个年,而这个年就是从初一到十五,初一讲究不出门,初二之后,哪一天都可以走。关中人实诚,过年一见面:亲戚走完么?就算是给人打招呼。

走亲戚实际就是拜年,是一年中亲戚之间往来最正规、最隆重、最盛大的一种礼仪,可以说是举全年之力最重要的一次往来,从某种形式上来说,是家族成员之间财力与能力的大比拼。从人员的确定与穿戴,礼品的配备与包装,交通工具的品牌与成色乃至到亲戚家里要说的话都要仔细考虑,精心设计,三思而后行。所以说,过年走亲戚很重要,尤其是对于当地的名门望族或者大家族来说,那是很重要的一件大事,必须认真对待。

因为重要,过了腊八,关中农家就开始置办年货。年货既要满足自家过年待客需要,还要为走亲戚和应酬来往而备,买啥不买啥都要精心准备,仔细盘算,量力而为,有些人家还要打肿脸充胖子,借钱也要高标准购买,可谓一切为过年。

养了一年的猪杀了,下蛋的鸡宰了,圈里的羊卖了,舍不得吃的白面端上桌了,平日的精打细算这会也取消了,既要款待自己,还要让来访的亲友吃饱喝好。洒扫庭除,张贴年画,杀猪割肉,磨面磨豆腐,赶集购物,鞋帽穿戴,一应俱全。你看吧,从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开始,农户人家就没有闲着,所有的家庭成员全被主事的掌柜的安排一项活路,每天的活路堪比农忙时节,绝对按小时计算,不会拉下一项重要而琐碎的事务。有些大村,还会固定日子,全村统一行动,比如剪窗花,蒸包子,蒸花糕,蒸礼馍,为的是提出的礼品模样周正,气色正、样子好、品种多、档次高,色香味俱佳。

从初二开始,穿戴一新的乡亲们就开始走亲戚。村内村外,大道小路,人来人往,络绎不绝,街上卖的啥礼品手里提的就是啥礼品,有多少条路就有多少欢声笑语,有多少条大街小巷就有多少条色泽鲜艳的人流。早先出门走亲戚靠步行,提的,挎的,抬的,背的,鼓鼓囊囊,各种各样,篮子里装的全是精心准备的雪白的包子花糕。那会儿,十个礼馍,十个年糕,十个包子就是最好的礼品。人多的,年龄大的,腿脚不便的,几年没出门走过亲戚的,青年人还会给架子车铺上被子,拉着老人小孩儿一起前往,全家老少齐出动。我那会就特别喜欢吃这些礼馍,有包子不吃年糕,有年糕不吃礼馍,礼馍中有一种枣糕,非常好吃,而且一顿能吃两个,饭量相当惊人,比平时要大出许多。

等条件稍好点,自行车便隆重上场,车把上挂着鲜艳的点心,德懋恭水晶饼是点心里最好的上品,前面车梁上坐着大娃,后坐上戴着老婆,老婆怀里抱着小娃,浩浩荡荡地杀向丈人家。再到后来,拖拉机,碰碰车,也成了走亲戚的交通工具,如果开上汽车那绝对是最好的,最有脸面的。

每一个家族都会选一个好日子作为待客日,方便主人集中接待,也为所有的亲朋好友提供一个集中见面的机会,届时亲戚们统一前往,相当于单位的开大会,让一年到头甚至几年不能碰面的,见不到的人可以相见,把手言欢。那一日,主人一大早就将屋里屋外收拾干净,烧好热炕,泡好茶水,摆好糖果瓜子花生柿饼。约摸客人到了,主人会迎在门外,接过礼品,嘘寒问暖,让进大门。主人能让客人上炕的肯定是最好、最亲近的客人,一般来说舅姨姑表等上一辈或者上了年纪的客人会根据情况选择上炕,关系一般的不会上炕。

讲究的人家待客吃三顿饭,第一顿是臊子面,客人一到就能吸上面,那是极好的。正餐之外,返回之前还有一顿晚饭。主人常将亲戚带来的礼馍摆上显眼的八仙桌,让客人有意无意地驻足观看,品评论足。这个时候,客人多的家庭,炕上炕下,院内院外,全是客人,递烟倒茶,围炉而座,互致问候,拉话叙旧,人欢马叫。话题离不开庄稼收入,化肥农药,养猪种菜,发家致富,各种消息,“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是农人永恒的话题。有的当教师的会大谈教育重要性,国家的教育政策,学习方法,甚至会询问小辈学生的考试成绩。我那会就被上过黄埔军校的舅爷见一次问一次,当场出过一道方程式考过一回,算没算出来记不清了,但大冬天出了一头汗是真的,每一次到舅家都会小心翼翼,生怕被问住。

那些在正规单位上班的单位人,一定会被主家热情招待,他们常常是亲戚里的主角,家族中的骄傲。因为那会有单位的几乎全是上过大学的人,在农村人眼中读过大学的那肯定不是一般人,常被高看上眼,他们往往是谈话的中心。还有一种人,也是谈话的中心人物,那就是走南闯北的社会人,我姨父就是这样的人,他能一口气说一上午,天南海北,无事不知,无事不晓,成为亲戚心目中的能人。

正午时分,客人陆续到齐,走亲戚最重要的议题,吃席便宣告便正式开始。常常是炕上一桌,地下一桌,男人一桌,女人一桌,大人一桌,小孩子一桌,菜倒是一模一样的两份,男人桌碟子、碗相对正规些,女人桌娃娃桌上就不那么讲究了,锅碗瓢盆有啥上啥,不过,菜倒是量大,足够吃了。先凉菜,后热菜,一个小酒盅轮流喝,大人们细嚼慢咽,相互谦让,彬彬有礼,小孩子狼吞虎咽,大呼小叫,打闹抢菜,直吃得大小客人个个额头冒汗,敞开胸怀,将走亲戚推向高潮。

几杯酒下肚,脸红脖子粗的男人们失去了坐席前的矜持,高喉咙大嗓门,指点江山,仿佛这个席上就数他能行,说一不二,喋喋不休。这个时节,话题会被转移到喝酒上,以酒量大的为尊,以能喝者为主,能让辛苦一年的男人们兴奋的只有喝酒,而猜拳喝酒更让他们兴奋至极,那猜拳的气势可谓气场如虎,老子天下第一。吃什么菜不重要,只有喝酒最重要,喝过酒的男人往往顾不上吃菜、吃饭。男人桌上的菜往往吃不了多少,会被调皮的孩子偷偷端走是常事,女主人往往瞪小孩子一眼,嘟囔一句:没大没小,任他们端着盆子吃,也不管不顾。瞄自家男人一眼,轻唤一声:少灌两杯猫尿,能死!男人大喝一声:滚,要你管,多么威武霸气,全无平日里的低眉下气,一反往日气管炎本色。

主人的热菜一道加一道,下酒的凉菜添了一盆又一盆,茶水续了一杯又一杯,酒上了一瓶又一瓶,气氛依旧热烈。吃席的结局往往是喝倒一个,或者数个,才不得不撤席。如果主人发现亲戚们相互扭捏,还会上场劝酒,发动、鼓励能喝酒的大胆发挥。酒桌上的话题会随着酒兴不断被变换,全是国家大事,天下奇闻,坊间秘闻,那派头比县长还牛,比市长还大半截。

饭后,好客的主人会沏上一壶浓茶,让客人醒酒。大家一边喝茶,一边叙说今年可笑的大小事件,回味平日的甘苦。到了日落时分,客人陆续告辞回家。主人会将拿来的礼品,给篮子里放两个花馍作为回礼,还会将平日很少吃的白馍放几个,家里有小孩子没来的,还会抓上一把平日珍藏的核桃、枣放进去,不让客人空手而回。我常常在回家的路上,将这些平时难得一吃的核桃、枣吃光。

初二到初五是晚辈拜见长辈,俗称回娘家,看舅舅。初五到初八是长辈给晚辈回年,俗称回礼,又称给外甥送灯,女儿新婚第一年送灯最讲究,仪式也最隆重,后面就比较随意了,只需一对大红灯笼即可。

过年那一段时间,弥漫在城乡之间的空气都是满满的年味,常常让人兴奋不已。那些散落在乡间小道上走亲戚的人影,那些掉落在村里村外红色的鞭炮碎硝,那些空气中飘荡的淡淡的硝烟,漂浮着的喜庆与欢快无处不在,让人感受到过年的愉悦与兴奋。

现在的年味淡了,是没有了那些亲历亲为的行为,没有了那些庄重而繁琐的走亲戚模式,即使是隆重的家庭聚会也由家庭转移到饭店了,失去了人人参与的年节,只能逐渐走向没落。太多的人,宁愿跟朋友交谈甚欢,也不愿跟亲戚相对无言,放下礼品就走成了过年的常态。可以预见,不远的将来,别说整个家族相聚,就是一大家子坐在一起叙旧,也将成奢望,新生代的孩子连姑舅这样重要的亲戚也不知为何物,何谈过年走亲戚?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