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清明节,我如期回到乡下!
这天,没有下雨,但是雾气遍野,空气清冷,再加上这又是一个怀念的节日,心情总是被郁闷缠绕,自己如同陷入在这迷雾里,为找不到出口而纠结于心。
早上八点,我就乘车从县城出发,一路思绪曼舞,所想之人,所闻之声,都犹如是在昨天发生,又如这云雾,或近或远,或行或停,思绪弥漫在其间,凝重了岁月,却又将过往的悲欢溶入在飘渺不定的云雾里,无意识地加重了人们在这个节日的悲伤之情。
我的故乡是太行上上一个不起眼的小村庄,人口不足五百,作为乡下的一员,对这个养育我的小村庄便给予了深厚的情感,我不晓得这个村庄的来历,听老人们讲,和周围的几个村庄比起来,是历史最为长久的一个。不过,能用文字记载下来的,要从我们村庄戏台上监制说起,从舞台监制上记载说起,这个村庄至今也有三百多年的历史了,村庄背靠山,东边有一条小河,几年前已经干涸,如今的轮廓也渐渐被垦荒的人弄的面目全非,无法确认。在河槽两岸长着一大片树林,以杨树为主,我们小的时候,还在这小河边上玩,大人在这里洗衣服,尤其到了春来的时刻,这里就更加热闹起来。故而,有着太多的记忆!
生活总是无法割舍过往,写到这里的文字时,我就会想起那些沉落在记忆里的文字,暖暖的,像一股春天的温和,勾起我对于过往许多美好人生的向往与遐思!
给我印象最深的,还有我们乡下的舞台,舞台坐西朝东,就像一个老人,在诉说着经年的人生,瓦砾陈旧,长着绿绿的青苔,舞台前有四根大石柱,仿佛是四个大力士一般,在用力撑住舞台的顶部,如此便沉落在我们村人的记忆里。这是一部无声的历史,然而,却在几年前,承受不住生命的苍老,几经凋零,舞台顶部被换成了铁皮覆盖,从此,他过去的模样就成为一种岁月的记忆搁浅在村人的心底,可是,这是谁的失误让这个多年的老人变得如此凄凉,失去原有的样子?身为这村里的一份子,我也有愧于此的!
写到村里的舞台,我还要写写这里的人们,村虽不大,但老辈人的人们却个个都会唱戏,我们村里还有自己的戏班子,每年庙会,都要唱戏的,我不否认,我们小时候的历史知识大部分是从戏剧中来的,所以,我想,这在很大程度上也激励了我们自觉热爱戏剧本土文化的热情。
舞台的对面是一座庙宇,本土人叫奶奶庙,每年的农历二月二十五日,就是庙会,所以这个日子在我们村人的心里也是一个特殊的数字。
岁月如流,这些曾经粘着浓厚的文化气息,却被这里的人们渐渐的遗弃,今天回乡,再次经过这村里的一切,心里的滋味总是难以言说!
清明回到家,已是上午十点半,清明的小院早已是热闹非凡,尤其雾散之后,满眼都是清澈如明镜。鸟儿在树上名叫,碧绿的小草,在院子里也不甘落后,满地都是绿意,像是这春天的眼眸,蔓延在岁月的角落。杏树花开正盛,香气满园,招来许多蜜蜂,嗡嗡的声音,增添了这院子里的生机,母亲种植的小葱绿了地,所有这些都给予了我太多春日的冲动!
每个人都有着自己的过去,在我过去的记忆里,乡下留下的文字不多,一如这舞台,一如那老屋,尽管是平凡质朴的,可依然安暖我生命的路途。自读书离开故乡起,从至镇,到县城,再到省城,最后在外乡定居,我便自居为游子了,尤其在他乡工作、定居,娶妻,生子,村里的人也将我界定为游子。如今已是中年人生了,故而,每每回乡,每每触摸这乡下的文字时,心地自然就会为自己一生的漂泊生涯而感到无限的孤独。游子的心,许是漂泊的缘故,只有回到乡下后才能找到当初的一份静谧与安然!
清明回乡,自然就成为了我们在外游子的一个约定,今年的清明自然也不例外。
乡下的母亲早已泡好了茶,当我们回到家的时候,母亲自然是有说不完的话,一些与我们无关的唠叨,却让我们在其唠叨中了解了村里发生的事情。我喜欢听母亲的唠叨,游子归家,其情在,其心在,是母亲的唠叨加深了我对村人的了解,在某种意义上又延伸了我的乡情!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午饭,玩伴串门,邻居串门,聊天时,有一个婶婶说了这样一句话:你们兄妹的话音从来没有改变过。此话让我多少有些安慰。因为我知道,乡音就是一个人的母语,游子在外,无论漂泊何处,自己的母语何以轻易遗忘?
人行千里,读万卷书,我们不就是为了在乡下曾经许下的那个诺言?一诺千金,既然选择了离开作为游子,那身在外乡生活的我,每每遭遇到生活上困顿和郁闷的时候,我自然就会想起在乡下的时光,是呀,质朴的乡音,纯粹的感情,就像是阳光,温暖了我的寂寞,温和了我的孤独,并激发起了我努力前行的信心与信念!
2021.04.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