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观境的头像

观境

网站用户

散文
201907/31
分享

独乐乐与众乐乐

引子

“如何是独乐乐?”曰:无事此静坐,一日是两日。

“如何是与人乐乐?”曰:与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如何是众乐乐?”曰: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

——明·陈眉公

前有雪夜闭门读禁书,各种乐趣,秘密,唯亲身体会者未可知,后有雨夜关机写经书。曾仕强先生说,美国等很多西方的文字是用来听的,唯有中国的文字是用来看的。经书作为佛家典籍,不仅是需要一等智慧边看边读的有字天书,更是一部读来令人感受般若无极,行云流水和宇宙音符的美妙乐曲。

理解并弄懂了经书中的文字蕴意,便拿出一支毛笔,蘸上朱砂,开始一笔一画,一心一意,将这万千寓意和浩瀚智慧轻轻写下,静心观己,炼己修心,留待他日吉祥自来。

最喜欢的就是静坐,著名演员陈道明先生说,最喜欢发呆。是的,一个让人愿意发呆的地方,那一定是放松的,闲适的,是一个安全的场域,而这个人在心中也一定留有一个角落只属于自己,纯真无邪,一尘不染,那是天上的云朵。他会给自己和对方空间,懂得界限和尊重,无论是什么样的年龄,一定保有一颗赤子之心。

忽然有一天,被动失业,感情中断,果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惶惶然走进附近的法源寺,穿过一段曲径通幽的小步道,老人,小孩,小狗们,都在纳凉,他们有一搭没一搭的交谈着。

转眼,就走到了寺门口,一扇古旧朱红色、仅容单人通过的木门敞开着,门口还有几位乞讨的老太太们,口中不住的在念诵“阿弥陀佛”,夹杂着知了的诵经声,世间共有。

这里,靠近菜市口,曾经是中国近代史上惊心动魄大事件的发生地之一;这里,来过著名的诗人泰戈尔,林徽因,徐志摩;这里,与李敖才子的小说《北京法源寺》有脱不开的渊源;这里,曾是艺术大师齐白石先生初到北京时的首要落脚地……

无论法源寺内有多少人,无论这里经过多少四季轮回的变幻,无论阳光高照还是大雨倾盆,无论风和日丽,还是电闪雷鸣,这里永远不会嘈杂,场域干净,灵气非凡,走入这里,瞬间便是不一样的心情,优美的环境孕育出最可爱的植物。丁香树,青青翠竹,跨越多个历史年代的银杏树,都是寺内小猫的“休憩房子”,这里的猫儿从来不惧外人,禅定的禅定,玩耍的玩耍,拜佛的拜佛,还有的最爱向游人撒娇,此刻,无论你是怎样的心情,瞬间都会被柔软的小家伙萌化。

坐在树旁的阴凉木椅上,清风吹来,叶子跳起了舞蹈,鸟儿又开始了鸣唱。有人静静的观察许久,末了,临走经过你身旁时,看似无心的丢下一句话,留下你蓦然顿悟。

“ 见路不走,否极泰来。”

他真是个妙人啊!此刻,确是胜读十年书,悲欣交集。

你暗暗的思量着。

当我们是婴儿的时候,开心了就笑,不高兴就哭,我们不会去看外界如何,去看他人的脸色如何,我们不管不顾,不卑不亢,一切都是随心随意,自然而然,待到慢慢长大,一切的一切,都身不由己。

在成人世界,如果你是下属,就得看领导脸色;如果你是男士,就得考虑养家;如果你是子女,就得听从长辈;如果你是家庭主妇,就得牺牲你的事业,等等,没有哪一件事是可以随心所欲的,没有哪个人可以安心只做自己的角色,我们需要照顾方方面面的情绪,需要考虑周全,更需要委曲求全。有人说,男人的胸怀是委屈撑大的。我想:不仅男人,女人亦如是。

胸怀,当你还小的时候,不知胸怀是何物,但是,你所做的事情,你心理和情绪的时刻变化,处处在体现着你的胸怀。当老师表扬班里的优秀同学时,你或羡慕,或嫉妒;当你喜欢的人却喜欢另外一位同学时,你的心理或自卑,或反而激起了上进的斗志;当你走上社会,遭受成人社会第一次挫折时,你或者更加勇敢,或者垂头丧气,心灰意懒;当你成家后,遭遇感情危机时,你愤怒冲动,或者也隐忍包容。

那么,胸怀,它无边无际,无色无味,无形无相,却无处不在,它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呢?陈眉公句中“此中空洞原无物,何止容卿数百人”,引用了苏东坡先生诗《宝山昼睡》中的最后一句。它表达出的是一种空无的禅意,如“须弥山藏于芥菜籽”,如“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当我们的心与万物同一的时候,当我们的精神与万物同频共振、相往来的时候,世间万象,宇宙自然,无论四时变化的季节,还是广阔无垠的天地,深邃的大海,直插云霄的高山,一马平川的平原,全世界70亿的人口,无数生灵,百千万种,他们,都在你的胸中。

用心体会,造就自己。

我也说几句0条评论
请先登录才能发表评论! [登录] [我要成为会员]